澳門素有「社團社會」之稱,民間社團一直致力履行社會責任,在經濟、醫療、民生、教育等方面為社區提供服務和協助,為推動社會發展作出巨大貢獻。在澳門抗疫的關鍵時刻,各大團體挺身而出,除了向市民傳播疫情信息,亦利用自身的社會網絡,從不同層面援助弱勢階層,積極響應特區政府的防疫措施,在「疫境」中繼續發揮互助互愛的正面力量。
中總倡設中小企風險基金
自疫情發生以來,澳門中華總商會(下簡稱「中總」)領導層對澳門的經濟變化十分關注,並與特區政府相關部門保持緊密溝通,維持社會大局穩定。中總會長馬有禮介紹,受疫情影響,本地經濟出現負增長,不少商戶入不敷支,難以繼續運營,有見及此,中總發動轄下各委員會力量,廣泛收集會員及中小商號的意見,以便準確地向特區政府反映商界需求。
針對工薪階層擔憂澳門將出現大規模減薪潮或裁員潮,馬有禮透露,中總多次呼籲僱主們加強與勞方溝通,維繫和諧勞資關係。隨着疫情發展,粵港澳三地均對入境人士採取「14天醫學觀察期」措施,導致居住於珠海或香港的外僱無法來澳門上班,唯一的解決辦法,是讓外僱在澳門留宿,此讓原來沒有為外僱設置宿舍的中小企業很煩惱。為此,中總即聯同澳門各商會和協會,積極為中小微企尋找價格相對低廉的酒店,幫助有外地僱員的僱主,解決外僱居住問題。
此外,中總亦對政府推出的一系列臨時援助措施和若干稅務減免措施提出建議,期望相關計劃能確切助力中小商號度過難關,達至「穩經濟,保就業」的政策目標。馬有禮表示,較早前與中國銀行(下簡稱「中銀」)澳門分行行長李光會面,就疫情下如何滿足商戶的經濟需求交換意見,並推出12項以中小微企貸款為主要內容的金融措施,為中小企提供直接、務實的援助。
除了合作推行各項金融措施,中總和中銀更計劃合作,就疫情後中小企的生存狀況展開調研,期望能對未來澳門經濟走向作預判分析,未雨綢繆。馬有禮透露,總結「天鴿」風災及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小企帶來的衝擊,中總已建議特區政府利用財政儲備,結合金融機構的力量,設立中小企的「風險基金」,當遇到不可抗力的突發事件時,即可啓動基金,提升企業整體的抗風險能力。同時亦建議政府未來加大力度培育一些具抗疫力的產業,推動經濟適度多元可持續發展。
澳門中華總商會
網址:www.acm.org.mo
工聯攜手職工共克時艱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對本澳各行業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澳門工會聯合總會(下簡稱「工聯」)對相關行業職工的處境感同身受,並希望透過實際行動,給予他們支持。
工聯副理事長趙蘭瑛說,在疫情初始階段,工聯已派員對司機、莊荷等高危職業的職工宣傳防疫知識,並派發消毒用品,讓他們加強防範。由於疫情爆發時期正值中國春節前後,不少職工正在內地過年,對澳門的情況一知半解。為此,工聯持續梳理澳門抗疫措施和政策,以解答他們的疑問。另外,針對來澳探親的內地家屬,提出延長逗留期的請求,工聯向治安警察局反映,並得到當局承諾盡快處理個案。
疫情除了危害市民的健康,亦對澳門經濟造成重大打擊,不少行業職工收入大減,為他們帶來沉重的經濟壓力。為深入瞭解職工的情況,工聯以電話聯絡逾28,000名職工,並對出現焦慮及不安感覺的職工提供心理輔導。另外,為協助貧困職工度過難關,工聯除與新濠博亞娛樂合作,設立「特困職工援助基金」,亦負責接收《澳門日報》讀者公益基金會的損款,對受疫情影響較為嚴重的職工提供援助。
就疫情對就業市場帶來的挑戰,工聯協助特區政府展開「帶津培訓」計劃,為失業人士和困難職工開辦各類附帶津貼的技能培訓課程,透過「以工代賑」的方式,在紓緩職工經濟壓力的同時,擴闊他們的職業技能範圍,在疫境中建立更多就業可能。工聯且為完成培訓的職工提供就業轉介,結合學員的就業意願和市場空缺,安排配對面試,讓他們盡早進入新的工作崗位。
澳門工會聯合總會
網址:www.faom.org.mo
婦聯力撐婦孺家庭解困
在新冠肺炎持續肆虐下,澳門婦女聯合總會(下簡稱「婦聯」)心繫弱勢家庭和婦女,積極為他們提供支援。婦聯理事長林婉妹表示,婦聯在致電慰問會員時,發現不少孕產婦和兒童缺少口罩,即與機構團體合作,推出「孕婦及新生嬰兒母親口罩支援計劃」和「兒童口罩支援計劃」,首階段有近2,000名孕產婦和10,000名兒童受惠。林婉妹預計,未來或推行第二階段計劃,屆時考慮擴大覆蓋面至不同層面的婦幼群體。
另外,婦聯亦持續關注婦女的身心健康問題,在疫情初期便開設「婦女醫療熱線」和「心理諮詢熱線」,專業解答孕婦保健及居民心理問題,婦聯婦女醫療中心亦維持開診,在疫情期間隨時為婦女提供醫療幫助。
除了婦幼群體,婦聯亦十分關心本地家庭在疫境下的變化及需求。婦聯屬下的服務中心於2月以網絡形式對澳門家庭展開問卷調查,探討在政府的防疫措施下,家庭成員之間的情緒狀態、相處模式、生活作息發生了怎樣的改變。婦聯根據問卷調查結果,針對性地展開家庭服務,以緩解家庭問題和生活壓力。另外,婦聯亦推出「在職人士家庭支援計劃」,優先向有特殊照顧或教育需要的兒童家庭提供3,000元(澳門元,下同)援助金,以濟基層家庭的燃眉之急,減輕他們的經濟壓力。
林婉妹表示,除了持續對本地婦女和家庭給予援助,婦聯亦關注其他地區相同群體的情況。自疫情發生以來,婦聯第一時間向內地各婦聯組織表達慰問,隨後迅速展開募捐行動,籌得120萬元,並已通過中聯辦將善款轉交至受疫情影響最深的湖北省婦聯,鼓勵當地的婦幼及家庭逆境自強。
澳門婦女聯合總會
網址:www.macauwomen.org.mo
街總多方助長者抗疫
面對疾病,體弱長者無疑是最需要照顧和關懷的群體,為此,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下簡稱「街總」)的長者服務在新冠肺炎肆虐期間仍保持運作。街總理事長吳小麗介紹,街總轄下的服務中心除了對長者提供家居清潔和送餐服務,並為有傷患的長者安排「街坊車」接送到醫院進行護理和複診。
針對獨居老人,街總亦會定期透過「平安通」聯繫使用者,瞭解其身體與生活狀況,避免發生意外。她說,在疫情期間,各類新聞、鄰里間的對話都充斥着緊張氣氛,可能使部份長者出現恐慌心理,有見及此,街總開設了心理輔導熱線,為長者講解疫情發展,並安撫他們的情緒。
隨着政府推出口罩供應計劃,澳門市民可到各售賣點購買口罩,但不少長者難以支撐長時間的輪購過程,為此,街總特別上門幫助行動不便的長者,其轄下9個服務點亦協助政府售賣口罩,減少長者的輪候時間和群聚帶來的風險。另外,街總亦對物資短缺的長者家戶,分發由熱心企業捐贈的新鮮蔬菜和消毒用品,讓弱勢群體在逆境中感受到溫暖的關懷。
澳門政府早前宣佈向澳門居民發放以澳門通為載體的電子消費卡,考慮到不少中小企對電子支付認識不足,因此,街總積極與澳門通公司協調,在各區設立駐點,以方便商戶申請電子機具,同時,街總亦在各街坊會和中心為長者提供登記及領取電子消費卡的服務。
吳小麗說,瞭解到有不少澳門長者居住在內地,街總便把服務延伸到中山和橫琴的辦事處,為當地長者進行電子消費卡登記和購買口罩等工作。
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
網址:www.ugamm.org.mo
新青協助學子升學就業
新冠肺炎疫情亦給澳門學生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作為澳門的青年社團之一,澳門中華新青年協會(下簡稱「新青協」)持續關注青年在學及就業情況,並協同社會各界,讓他們的學業和生活盡快恢復正常。
新青協理事長楊文遠表示,由於疫症的廣泛傳播,在外地升學的澳門大學生,皆受到停課等不同程度的影響。為此,新青協聯同其他社團、校友會和學生組織,持續關注留校學生的情況,必要時提供心理輔導。
新青協同時積極尋求方法,解決未能回校學生在校事務和社會實習的問題,同時密切留意政府抗疫新聞發佈會和各地區高校復課消息,把重點內容製成圖文包,於社交媒體和群組發佈,減低學子因疫情產生的迷惘和擔憂。
因應疫情對澳門經濟的沉重打擊,楊文遠估計,應屆畢業生的就業之路將變得嚴峻。為此,新青協正與勞工局商討,今年舉辦「青年就業博覽會」時,將透過更具針對性的職業配對活動,讓青年以至廣大市民,在疫境中仍能找到適合的工作。
除了面向青年及大眾的博覽會,新青協每年會為高三學生進行升學輔導。楊文遠指出,疫情期間出現不少虛假資訊,可能會誤導學生,令他們的選校取向發生變化。因此,新青協與各高校學生社群保持緊密聯繫,為升學學子提供切實的地方資訊和學校政策,使他們在迷霧中能堅定志向。他說,儘管現時社交距離受限制,但新青協仍透過線上平台,積極與高教局和教青局商討對策,確保各項工作在疫情期間仍有條不紊地進行,「畢竟疫情只是暫時,而學子的學業和前途是持續的。」
澳門中華新青年協會
網址:www.my.org.mo
文:陳錦城 圖:故渺、賓尼、受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