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专题特写

新颖方式展示文艺复兴作品 大英博物馆馆藏 意大利文艺复兴素描展

澳门杂志
130期
  • 《老年女子和老年男子漫画像》

  • 《持书青年习作》

  • 《坐在凳子上的男子》

  • 《养蚕》

  • 《天使报喜》

  • 《赫拉克勒斯与半人马》

  • 澳门艺术博物馆策展人沙海花(Maria Margarida Saraiva)希望今次展览能为不同的参观者带来新的体验

  • 教育展区以不同的立体化方式,为视障人士或盲人展现人物、运动、光线、服饰、自然界、故事6个部份艺术品。

  • 大英博物馆研究员、意大利和法国版画及绘画藏品负责人莎拉•沃尔斯(Sarah Vowles)以深入浅出的方法,为参观者介绍文艺复兴的源革和影响。

  • 以3D打印技术将作品立体化

  • 策展人特意用上柔和的配色装潢,以及播放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为参观者营造一种温馨的舒适感。

  • 以3D打印呈现文艺复兴的灵魂人物,为视障人士或盲人提供一种新的体验。图中暗紫色头像为达文西,棕褐色头像为拉斐尔。

  • 展览设有文艺复兴时期的造纸及绘画物料短片介绍

  • 新颖方式展示文艺复兴作品 大英博物馆馆藏 意大利文艺复兴素描展

未能播放Youtube视频
新颖方式展示文艺复兴作品  大英博物馆馆藏 意大利文艺复兴素描展
新颖方式展示文艺复兴作品 大英博物馆馆藏 意大利文艺复兴素描展

文化局澳门艺术博物馆与大英博物馆携手举办「大英博物馆馆藏意大利文艺复兴素描展」,展出来自42位大师的52幅素描作品,其历史追溯至1470年至1580年,包括被称为文艺复兴三杰的达文西、米开朗基罗、拉斐尔,还有曼特尼亚、柯勒乔、提香、罗素.菲伦蒂诺等意大利画家的作品。展期至6月30日。

是次展览为推行文化无障碍参观体验,艺博馆与圣若瑟大学创意产业及设计系合作,透过3D打印技术为视障人士提供触觉体验。

教育展区以不同的立体化方式,为视障人士或盲人展现人物、运动、光线、服饰、自然界、故事6个部份艺术品。
教育展区以不同的立体化方式,为视障人士或盲人展现人物、运动、光线、服饰、自然界、故事6个部份艺术品。

藏于艺术中的灵魂

「文艺复兴」的概念首见于19世纪法国历史学家儒勒‧米什莱(Jules Michelet)的着作,他以重生(Renaissance)一词概括14至17世纪发端于意大利,再逐渐扩散至整个欧洲的一系列包含哲学、宗教、美艺、文化、科学以至政治的新风潮,代表欧洲文明突破中世纪的「黑暗时代」,向启蒙和现代的方向成长。其后,他的理论由瑞士历史学家雅各‧布克哈特(Jacob Burckhardt)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中加以细化和定义。

百多年来,不少历史学家从事文艺复兴的研究,尤其与中世纪关系,提出了很多不同的理论和看法,但意大利作为文艺复兴的发源地,这一点是没有争议的。

以3D打印技术将作品立体化
以3D打印技术将作品立体化

当时的意大利分为多个小国,其中,佛罗伦斯依靠金融和贸易累积了大量的财富,富裕阶层对生活质素的追求推动了艺术的发展,而掌控当地政治的梅迪其家族(Medici)更是主要的赞助人之一。

在艺术追求方面,文艺复兴可说是一个再发现的时代,人性取代了「神性」,再一次成为艺术家注目的主体,人的身体不单是「让灵魂暂时寄居的皮囊」,而是富有生命的个体,展现思想、感情、气质的器具。物理的法则、大自然和谐之美成为艺术家追求和再现的目标。艺术家们透过细心观察和不断练习,精确地以光线、透视、人体结构、表情和动态等元素,创造出充满自然色彩的动人作品。

展览设有文艺复兴时期的造纸及绘画物料短片介绍
展览设有文艺复兴时期的造纸及绘画物料短片介绍

文艺复兴学习之旅

「文艺复兴三杰」最为人熟悉的作品,自然是达文西的油画《蒙娜丽莎》、湿壁画《最后的晚餐》、米开朗基罗的雕刻作品《大卫》、拉斐尔的湿壁画《雅典学院》等等,素描是这些作品的原点,是艺术家表达自己世界观的基础工具。无论是记录眼前的影像、概念的描绘,以至为作品构图、创作过程中的修改,艺术家都会运用素描。素描对文艺复兴的实践、伟大变革和艺术发现,甚至对一些科学发现都至关重要。大多数情况下,素描在创作时被视为私人习作,仅供工作室的艺术家和助手使用。艺术家对于创作的犹豫,在素描中显得更加真实,因此,素描比绘画、雕塑或建筑作品更贴近艺术家。

担任澳门艺术博物馆策展人的沙海花(Maria Margarida Saraiva)介绍,今次展出的作品,由大英博物馆策展人Sarah Volwes所挑选,依序细看作品,犹如经历文艺复兴时期年轻艺术家的学习之旅。「如果你想成为艺术家,你需要去瞭解甚么?首先,是人物外貌,其次,是运动轨迹,然后是光线、衣物纹理、服装和自然环境,最后是于一个文字不普及的世界里,传播你想描述的故事,这也是文艺复兴艺术的最终目标。」

澳门艺术博物馆策展人沙海花(Maria Margarida Saraiva)希望今次展览能为不同的参观者带来新的体验
澳门艺术博物馆策展人沙海花(Maria Margarida Saraiva)希望今次展览能为不同的参观者带来新的体验

展览新体验

和一般展览不同,今次「大英博物馆馆藏意大利文艺复兴素描展」特加入无障碍参观体验,并让学生及社区参与展览内容开发和展览设计的过程,使人印象深刻。沙海花称,与圣若瑟大学创意产业及设计系合作,以及提供视障人士导赏服务,旨在为观赏者带来不一样的体验。「我们允许参观者触摸3D打印的素描辅助展品,为视障人士或盲人带来新的体验,拓展观众。此外,由于某些展品在澳门圣若瑟大学制作,可让学生参与展览的准备过程,启发青年创意,饶有意义。」

以3D打印呈现文艺复兴的灵魂人物,为视障人士或盲人提供一种新的体验。图中暗紫色头像为达文西,棕褐色头像为拉斐尔。
以3D打印呈现文艺复兴的灵魂人物,为视障人士或盲人提供一种新的体验。图中暗紫色头像为达文西,棕褐色头像为拉斐尔。

为了使参观者有更深刻的感受,策展人设计以长走廊展示作品,让参观者近距离欣赏大师名作。展厅播放着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使观众身临其境。除了文字介绍,还加入大英博物馆馆长的声音导赏。除了素描草图外,画廊中还展示了一些成品画或雕塑,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展览期间,大英博物馆研究员、意大利和法国版画及绘画藏品负责人莎拉•沃尔斯(Sarah Vowles)为有兴趣的观众主持了一场讲座,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文艺复兴的沿革和影响,包括历史背景、当时意大利半岛的政治、经济环境等,并透过介绍和分析展出的作品,带领观众深入瞭解相关的艺术价值。

大英博物馆研究员、意大利和法国版画及绘画藏品负责人莎拉•沃尔斯(Sarah Vowles)以深入浅出的方法,为参观者介绍文艺复兴的源革和影响。
大英博物馆研究员、意大利和法国版画及绘画藏品负责人莎拉•沃尔斯(Sarah Vowles)以深入浅出的方法,为参观者介绍文艺复兴的源革和影响。

严密措施护展品

考虑到展览规模、展品的市值及其历史底蕴,大英博物馆和澳门艺术博物馆都采取了较日常更为严密的保安措施,以保护这些珍贵的艺术作品。

1.  把展品分2至3次运送,即使在运输途中遇到意外,亦能保全别的展品;

2.  每件作品都安装独立的警报系统,如触碰展品,即会发出警报;

3.  展品以大英博物馆提供的螺丝密封,免被以假换真;

4.  澳门艺术博物馆在展览期间提供全天候的额外安全保障。

策展人特意用上柔和的配色装潢,以及播放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为参观者营造一种温馨的舒适感。
策展人特意用上柔和的配色装潢,以及播放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为参观者营造一种温馨的舒适感。

大英博物馆馆藏意大利文艺复兴素描展

展期: 2019年4月12日至6月30日

地点:澳门新口岸冼星海大马路澳门艺术博物馆

网址:www.MAM.gov.mo

展出作品选析

(根据策展人讲座及导览内容整理)

是次展览分为六部份:人物;运动;光线;服饰;自然界;故事。展示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典型主题,同时也是艺术表现的重要元素。透过这些素描作品,可见艺术家们如何用单色的线条,将这些元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栩栩如生的作品描划基本的蓝图。

人体

《老年女子和老年男子漫画像》
《老年女子和老年男子漫画像》

李奥纳多•达文西

Leonardo da Vinci

(1452 - 1519)

《老年女子和老年男子漫画像》

对人体的精确再现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的核心追求之一,与此同时,描绘脸部特征和表情可以反映出人物的特质,对艺术家而言同样重要。达文西一列漫画(Caricature)素描就把这一点发挥到极致。他对人体的掌握纯熟,所以在这幅作品中他可以大玩美丑标准,画出比例夸张的一系列不同头像画。这些头像素描的创作目的,可能是为米兰的王公贵族提供娱乐,风格上也切合文艺复兴时期,对与别不同和极端品味的追求。

运动

《赫拉克勒斯与半人马》
《赫拉克勒斯与半人马》

拉斐尔

Raphael

(1483 - 1520)

《赫拉克勒斯与半人马》

增进人体知识之后,艺术家钻研的下一步,就是瞭解如何画出动态的人体。除了认识各肌肉的位置,艺术家要掌握肌肉如何运作,以及如何利用肌肉的收缩,表现出人物的动态。拉斐尔的一幅素描,上面画了希腊半人半神英雄赫拉克勒斯与一头半人马搏斗的情景。这幅作品可追溯至拉斐尔的罗马时期(大约1508年),他当时受米开朗基罗影响,并开始模仿其处理肌肉的特色技巧。赫拉克勒斯的动作透过躯干上绷紧的肌肉、屈曲的双脚以及举到头上的手臂表现出来,他正要向敌人挥下手中的棍棒,至于之后将会发生的事,观者可以想像得到。

光线

《持书青年习作》
《持书青年习作》

波利多罗•达•卡拉瓦乔

Polidoro da Caravaggio

(约1500 - 1536 / 37)

《持书青年习作》

在影像作品中,光线的运用起着统一整幅作品的重要作用,可以有效地塑造出作品的立体感,或者突出强调的部份或指出视线的方向。波利多罗.达.卡拉瓦乔的素描作品中,光线突出了脸部和双手的轮廓和结构,并呈现出形体的柔软质感。当时的模特儿,往往是在工作室任职的男助手(即使模仿的对象可能是女性角色)担任,以我们所知,暂时没有一幅相关画作,可以说明这名助手模仿的对象,但从他的年轻相貌,手持的书本推测,可能是为一幅描绘圣母玛利亚的作品当模特儿。

服饰

《坐在凳子上的男子》
《坐在凳子上的男子》

蒂莫特奥•维提

Timoteo Viti

(1469 - 1523)

《坐在凳子上的男子》

这幅素描相应的作品是蒂莫特奥•维提为阿里瓦贝内祭坛所绘画的主教圣马丁。在完成的作品当中,男子搁在腿上的板被画成一本书。特别的是,维提在这幅素描之上,并未画出主教穿的礼服,而是非常仔细地描绘出男子身上衣着,巨细无遗地重现了当时最流行的服饰。

自然界

《养蚕》
《养蚕》

塔德奥.祖卡罗

Taddeo Zuccaro

(1529 – 1566)

《养蚕》

艺术家学会如何呈现静止和动态人物,以及如何正确画出光线和服装使人物栩栩如生之后,就要思考如何画好作品的背景。当时,艺术家准确刻画现实世界的能力高低成为判断其价值的依据,也就意味着艺术家要对活生生的景物进行研究。达文西特别强调这一点,并建议艺术家直接从周遭的世界学习。跟同时代的人一样,达文西的取态并非单纯出于艺术动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渴望透过实证科学瞭解世界,而非依赖先人的着作,达文西也是受到这种广为流行的求知欲影响。

罗马画家塔德奥.祖卡罗所画的素描,描写了丝绸生产的景象。丝绸是当时意大利最赚钱行业之一,与造纸术一样,丝绸生产都是以中国传入的相关知识为基础,并在意大利几个城市发展起来。祖卡罗的素描草图呈现某类布料生产的情景,他接受罗马一名红衣主教的委托,为主教更衣室绘画的主题。当主教在该更衣室内,打开衣柜就可以欣赏到缤纷多样的制布工业成品。

故事

《天使报喜》
《天使报喜》

米开朗基罗

Michelangelo

(1475–1564)

《天使报喜》

米开朗基罗在这幅素描当中以非常微妙、近乎心理学的方式讲故事。这幅素描是他为画家马塞罗.韦努斯蒂(Marcello Venusti)所画的《天使报喜》创作草图之一,实际的构图亦与成品有所不同。针对这个主题,米开朗基罗在画中探索一种与别不同的演译方式,让观者思考「天使报喜」对童贞玛利亚的冲击。画中的玛利亚身形高大,有古典时期雕塑的庄严气质,但米开朗基罗透过她扭转上身的姿势,以表达天使的出现令她感到惊讶(事实上,米开朗基罗尝试画过两种姿势去表达这种效果)。她不自在的动作暗示获悉这个奇怪信息后感到困惑。米开朗基罗将画面定格在童贞玛利亚收到信息的一刻,为旧故事赋予一个更人性化、可以让观众感同身受的新角度。

文:平岗   图:宋楚珊、英国大英博物馆、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局


订阅新闻局Telegram政府新闻频道:https://t.me/macaogcs,即时接收最新消息。
订阅频道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局 Facebook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局 Facebook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局 官方微信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局 官方微信
微信订阅号:澳门政府信息 澳门政府资讯
微信订阅号:澳门特区发布 澳门特区发布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局 政府新闻频道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局 政府新闻频道
已复制连结
跳转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