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俊從事油畫創作逾40年,自2006年定居澳門以來,不斷思索如何創作能代表這座城市的畫作,最終選擇了描繪東望洋燈塔對出的澳門特色建築風景,將畫面定格在夕陽西下、華燈初上的迷人一刻。畫中還描繪了一位充滿青春活力的少女,正於美景前輕盈踱步,象徵着城市朝氣蓬勃的生命力。石俊將這幅油畫命名為《澳門》。
近日,這幅作品代表澳門參加全國美展巡迴展覽,不僅榮獲「進京作品」殊榮,還入選了2025年國家藝術基金個人創作項目。
以澳門為題的藝術創作
「我在視覺上做了一點調整,把這邊的風景拉長,就能呈現澳門標誌性的建築群,比如旅遊塔、綜合度假村建築……」站在東望洋燈塔上,石俊如數家珍地介紹眼前的景色。在他眼中,這裡的每一處風景都美不勝收,為他帶來源源不絕的創作靈感。早在定居澳門的頭兩三年,他便萌生了創作一幅以澳門為主題畫作的想法,希望捕捉這座城市獨特的魅力。
石俊回憶,最早的靈感源自一部音樂與影像結合的影片:「影片中拍攝了一些城市風景,並有一位女主角在其中漫步,畫面與音樂的結合非常動人,這便是我創作《澳門》的一個早期小故事。」然而,他並未立即動筆,而是花了幾年的時間深入探索澳門,逐漸加深對這座城市的認識。
「我走遍澳門的大街小巷,當決定開始創作時,我回想起曾與朋友登上東望洋燈塔俯瞰景色。這裡本身就是澳門最具代表性的地標,放眼望去,盡是與澳門息息相關的建築,甚至還能遠眺橫琴,增添了大灣區融合發展的意涵。」他指,澳門最有生命力的時刻莫過於華燈初上,夕陽餘暉格外動人,萬家燈火緩緩點亮,人們的休閒生活也在此刻展開。
選定景色後,石俊覺得單純描繪風景還不夠,似乎無法完全表達他心中的完美構圖。經過一番思考,他決定在畫中加入一個人物。「我嘗試了好幾次,最後覺得少女是最合適的形象。澳門在我眼中是個溫柔又美麗的城市,不同文化在這裡交融,充滿如少女般的青春活力。」為了呈現真實的澳門少女氣質,石俊在大學執教期間經常與學生交流,觀察他們的日常舉止與衣着,讓畫中人物更生動、更貼近時下年輕人的形象。
多年用心培養油畫人才
回顧在澳門理工大學擔任油畫導師的十多年時光,石俊認為這是一段教學相長的旅程。「繪畫是一個持續觀察的過程,平時與學生相處時,我會留意他們的言行,有時他們的想法也能啟發我。」他的教學理念是幫助學生打好油畫技術基礎,唯有紮實的功底,才能更好地通過畫作表達內心想傳遞的信息。
「澳門的藝術發展正逐步與時代接軌,發展得越來越好,近年湧現了很多年輕藝術家,在各類評選中屢獲佳績。」他以油畫專業的學生為例,在2023年國家藝術基金入選項目中,來自澳門理工學院的薛家傑,便憑油畫作品入選青年藝術創作人才項目。「此前,還有兩位油畫學生的作品入選全國美展,並被評為『進京作品』,這說明澳門年輕藝術家的實力已獲得國家認可!」
感謝澳門 帶來創作靈感
石俊在武漢出生及成長,1995年以自由藝術家身份移居香港,經歷過亞洲金融危機及「非典型肺炎」疫情,他在大環境的影響下不斷思考未來方向,最終選擇到廣州美術學院油畫系攻讀文學碩士學位,其間得到郭潤文先生的教導,繪畫創作有了質的飛躍。2006年畢業後,他來到澳門理工大學執教至今。「移居香港前,我已有大學教學經驗,碩士畢業後希望重拾藝術教育事業。當時澳門理工學院(現澳門理工大學)藝術及設計學院正需要教師,我就來到這裡生活和工作。」
日常通勤時,石俊喜歡乘搭巴士欣賞沿途風景,若在途中看到澳門傳統街道或迷人景色,會毫不猶豫下車拍照記錄。「我的手機裡有成千上萬張澳門風景照,澳門處處是景,我很感激這座城市和這裡的人們,為我帶來無盡的創作靈感。」在他眼中,澳門不僅擁有豐富的歷史與傳統,還兼具獨特的城市風貌,這些元素都為他的作品注入了鮮活的生命力。
藝術即生命 保持赤子之心
石俊自幼熱愛繪畫,他的作品多以寫實手法呈現客觀場景,並在現實主義基礎上融入些許視覺變化,營造更完美的構圖。「這個過程需要經過思考,提取我想表現的部份,比如某片風景、某類人物,通過藝術加工,將這些元素組合成一幅油畫。」他以細膩的筆觸和深刻的情感,將現實景象轉化為生動的藝術作品,展現出對光影、色彩與形狀的敏銳洞察,以及對創作的無限熱情。
石俊的一生與藝術相伴相隨,即使年屆花甲,他對藝術的熱情依舊不減,每晚仍會抽出2至3小時進行創作。「對我而言,藝術如同生命,珍貴而有力量,能喚醒人們的良知,甚至改變世界。為了創作,我寧願縮短睡眠時間。有人覺得這樣的生活很辛苦,但我並不這樣認為,因為繪畫是我熱愛之事,根本不需要『堅持』。」
石俊認為,世間的風景千變萬化,一輩子也無法畫完。他將繼續拿起畫筆,樂此不疲地投入油畫創作。
文:鄭美盈 圖:宋楚珊 受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