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專題特寫

西望洋聖堂——一座新哥德式的聖殿

澳門雜誌
152期
  • 教堂內部空間非常簡潔,沒有任何支柱。

  • 西望洋聖堂——一座新哥德式的聖殿

  • 教堂採用了新哥德風格設計

  • 露德聖母大理石像

  • 露德聖母岩洞

未能播放Youtube視頻
西望洋聖堂——一座新哥德式的聖殿
西望洋聖堂——一座新哥德式的聖殿

西望洋聖堂位於西望洋山山頂(澳門半島其中一處制高點),這座天主教聖殿是澳門最大規模的一座新哥德式教堂,亦是澳門已評定的文物建築。今期將介紹該教堂的建築特色。

 

400年前始建

葡人昔日稱西望洋山為Lilau(有譯為「泥流」),因為當時山上的一口山泉,是葡人經常取水的地方。

在17世紀,澳葡議事會將西望洋山贈予聖奧斯定會修士,並令其在山上建造一座小聖堂,以供奉航海者的保護神法蘭西聖母(Our Lady of Penha de Franca又譯作「法國之巖聖母」)。

建造小聖堂的原因,據說與一次承諾有關。1620年一群執行中日航線的葡萄牙航海員在海上遇到荷蘭船隊的攔截,並與荷蘭船隊交戰後沒有發生傷亡,當時有船員曾許下承諾,若能安全完成航行,回到澳門後將為法蘭西聖母建造一座聖堂。

小聖堂建於1622年,建成後至1834年,澳葡政府跟隨葡萄牙驅逐境內的所有宗教社團之前,該聖堂都是由聖奧斯定修士營運,後來則由信徒們接手管理,並於1837年將其重建。

現時見到的教堂建築,是1935年由高若瑟主教(D. Jose Da Costa Nunes)把小教堂及主教寓所一併重建,教堂的前壁上有一石碑記錄着該建築的歷史:「建於1934至1935年間,以代替在1622年興建並於1837年重建的教堂。」

關於1622年建造的教堂模樣,現時仍未找到詳細的資料記錄,而1837年重建的教堂,根據當時的圖像及20世紀初的照片,教堂外觀略帶新古典的風格,然而內部空間卻未有詳細的資料。

教堂內部空間非常簡潔,沒有任何支柱。
教堂內部空間非常簡潔,沒有任何支柱。

 

教堂內外的羅馬風格

現時的教堂,採用了18、19世紀流行於法國和英國的新哥德風格(Neo-Gothic)。

新哥德風格是歐洲18、19世紀浪漫主義時期復興運動的其中一種復古風潮,主要發展於源自「哥德文化」的國家,透過復古的風格,尋求該些國家的「民族特徵」。葡萄牙文化雖然並非完全源自「哥德文化」,然而在當時也迎合風潮,建造了一些新哥德式的建築物。

西望洋聖堂平面為一矩形,入口朝東南方,教堂內部設計簡單,設有一正祭台、兩個側祭台及講道壇。在木製的主祭壇中央安放的是法蘭西聖母像,並有兩名天使在其左右,而在其上方則有一幅聖母和嬰孩耶穌的彩色玻璃畫像。雖然採用新哥德風格,教堂室內並沒有採用哥德式的肋拱,反而採用了近乎羅馬圓拱的哥德式卷拱作為上蓋,在主祭壇及兩個側祭壇的位置才使用哥德式尖拱。教堂內部空間非常簡潔,沒有任何支柱。兩側的牆壁因具有支承作用而沒有開設大面積的窗戶,透過鑲有彩色玻璃的窄長窗戶進來的光線,給教堂內部空間一點羅馬風(Romanesque)的簡樸感覺。

教堂採用了新哥德風格設計
教堂採用了新哥德風格設計

教堂的正立面設計,也不是典型的哥德式,而是偏向羅馬風,包括H型的扶壁、圓形窗及層疊式羅馬圓拱的入口。立面頂部飾有抱着聖嬰的法蘭西聖母巨型雕像。

至於教堂東側的鐘塔,雖然底部的拱廊仍帶有羅馬風,竪直高聳的尖塔強調了教堂的新哥德特徵,而塔頂四個角落,鑲有基督騎士團十字的盾形裝飾,增加建築物的中世紀復古感覺。

 

聖像守護進出船隻

教堂前的平台廣場豎立着露德聖母大理石像,石像於1909年完成。昔日澳門尚未大規模填海,聖母像面向南灣海面,守護着進出港口的船隻。石像下方,保存着一段古城牆遺跡。20世紀以前,從聖堂前方至燒灰爐炮台,曾築有一段城牆作防護。

沿石階而下,可到達露德聖母岩洞。岩洞按照1828年聖母於法國露德城顯現時的景象所興建,內裡的聖像是由D. Vittoria Spinola Pallavicino女士在20世纪初捐贈。

露德聖母大理石像
露德聖母大理石像

在露德聖母岩洞前原有一個墳墓,安葬了在任內於澳門逝世的鮑理諾主教(D. João Paulino de Azevedo e Castro),後來鮑理諾主教的遺骨被送往故鄉安葬。鮑理諾主教於1902年被委任為澳門主教,在1903年到澳門就職,同行的還有當時仍是神學生的高若瑟主教。鮑理諾主教逝世後,澳葡政府將教堂外的馬路稱為「鮑公馬路」以作紀念。

西望洋聖堂東側下方,還竪立一個石製十字架,在通往該十字架的小路兩側,立有中式的獅子,整體顯得有點中西合璧。另外,教堂的屋頂,也是採用中式綠色琉璃瓦鋪砌,與洗水石米的仿石外牆,凸顯其中西建造方法的融合。

雖然澳門仍保存着幾座19及20世紀的新哥德式教堂,但從規模及紀念性,西望洋聖堂是最具地標性的建築物。

露德聖母岩洞
露德聖母岩洞

 

作者介紹

呂澤強

生於澳門,畢業於葡萄牙里斯本建築學院,其後於法國巴黎夏約高等設計研究中心進修,為首位取得法國文化遺產建築師資格的華人建築師。澳門科技大學設計學博士(文化遺產保護專業)。

 

文:呂澤強   圖:陳思禮

 


訂閱新聞局Telegram政府新聞頻道:https://t.me/macaogcs,即時接收最新消息。
訂閱頻道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Facebook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Facebook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官方微信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官方微信
微信訂閱號:澳門政府資訊 澳門政府資訊
微信訂閱號:澳門特區發佈 澳門特區發佈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政府新聞頻道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政府新聞頻道
已複製連結
跳到頁面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