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回歸20年來,「一國兩制」在澳門實踐取得了舉世矚目、舉世公認的巨大成功,澳門特區政府帶領澳門社會各界人士,以中央政府和祖國內地為堅強後盾譜寫了精彩紛呈的「一國兩制」之「澳門故事」。其中,「中葡論壇」就是最華麗的篇章之一。
「九九」回歸20年來,「中葡論壇」在澳門正式成立並持續發展,已經成為「一國兩制」在澳門實踐的一個成功典範,成為澳門繼續保持並進一步強化其作為祖國內地對外開放,尤其是與拉丁語系國家和葡語國家進行經濟交流與合作的「視窗、橋梁、國際通道」和「超級連絡人」區位優勢和特殊地位的一個新的支撐點和助推力,成為澳門推進「經濟適度多元化」進程、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和「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之「一個中心」、「一個平台」發展定位的一個新的支撐點和助推力,成為中國與葡語國家在平等互利、合作共贏、優勢互補的原則基礎上建立和發展穩定而深入的經濟交流與合作關係、共建「中國與葡語國家命運共同體」的一個重要紐帶。
遠交近融――澳門特區經濟發展必然的選擇
由於「彈丸之地」的澳門自身經濟發展空間非常有限,屬於微型經濟體,所以澳門在「新紀元」經濟發展的路向和定位必然是充份利用其「自由港」、「獨立關稅地區」的特殊地位和中西交流平台的區位優勢,在全球化的國際競爭和國際合作中探索和確立其經濟發展的坐標系。回歸20年來,在特區政府和澳門同胞努力下,澳門推進「經濟適度多元化」建設和「一中心一平台」定位的特色和優勢逐步顯現且日益強化。
「新澳門」經濟發展「對內」以及「對外」的國際合作、區域合作的空間,有兩個最主要的縱深面:一個是祖國內地,一個是拉丁語系國家尤其是葡語國家。
相通或相近的語言、文化、法律體系、政治體制包括族群以及歷史傳統等的天然聯結,使澳門與拉丁語系國家尤其是葡語國家之間,始終保持着非常密切和穩定的經濟交流與合作之互動關係。早在16至18世紀,以澳門為樞紐的東西方「海上絲銀之路」繁盛時期,從澳門出發經馬尼拉至南美大陸、從澳門出發經果阿繞過好望角至南歐大陸的兩大「海上絲銀之路」航線,已經構建起澳門與拉丁語系國家尤其是葡語國家之間獨一無二、特殊的經濟聯繫紐帶。一直到「九九」回歸之前,澳門仍然是拉丁語系國家尤其是葡語國家的中小企業,包括一定比重的科技企業進入中國內地尤其是中國南方市場的重要仲介地;同時也是中國內地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地區的中小企業進入拉丁語系國家尤其是葡語國家市場的「國際通道」。「九九」回歸20年來,由於「一國兩制」的制度性優勢,澳門與拉丁語系國家尤其是葡語國家之間悠久的、割不斷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淵源和始終保持密切和穩定聯繫的歷史傳統,成為「新澳門」繼續保持中西交流平台之身份和地位的特殊歷史資源,成為「新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和「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的特殊歷史資源,澳門與拉丁語系國家尤其是葡語國家之間的經濟聯繫得以規模化、體系化、制度化地進一步加強和全面提升。
以「中葡論壇」為抓手而做實做大做強「一個平台」建設
澳門回歸以來,「新澳門」的「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建設的推進工作,主要是以「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澳門)」即「中葡論壇」為抓手而做實做大做強的。
2003年,中國中央政府支持澳門特區政府創立了以澳門為平台的 「中葡論壇」。這是「由中國中央政府(商務部)發起並主辦,澳門特區政府承辦,安哥拉、巴西、佛得角、幾內亞比紹、莫桑比克、葡萄牙、聖多美及普林西比(於2017年3月正式加入論壇)、東帝汶等8個葡語國家共同參與,以經貿促進與發展為主題的非政治性政府間多邊經貿合作機制。旨在發揮澳門聯繫中國與葡語國家的平台作用,加強中國與葡語國家之間的經貿交流,促進中國內地、澳門和葡語國家的共同發展。」中葡論壇的創立,「開創了以語言文化為紐帶的合作新機制,這是我國對外合作機制當中唯一一個以語言作為基礎的多邊機制。」
2003年10月12日—14日,「中葡論壇」第一屆部長級會議在澳門舉行。論壇目的在於加強中國與葡語國家之間的經貿交流與合作,促進中國和葡語國家的共同發展。「中葡論壇」7個創始國的經貿或商務部長以及澳門特區行政長官和經濟財政司司長參加了會議。會議通過了《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澳門)2003年部長級會議經貿合作行動綱領》,明確指出:「中國與葡語國家在經濟發展水準上各具特點,同意在平等、互信、互利、優勢互補、形式多樣和利益分享的原則基礎上,建立經貿合作夥伴關係。」
2004年4月,「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澳門)」常設秘書處在澳門正式成立,執行和落實部長級會議的各項決定。
2006年9月24日—25日,「中葡論壇」以「深化合作、共同發展」為主題,在澳門舉行第二屆部長級會議。會議通過了《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第二屆部長經貿合作行動綱領(2007—2009)》,明確指出:與會國「一致同意採取積極措施推動中國與葡語國家間相互貿易,力爭到2009年使雙邊貿易額達到450—500億美元,尤其增加葡語國家對中國市場的出口額。」「一致同意採取積極措施,推動中國與葡語國家間的直接投資,尤其是中國對葡語國家的直接投資。計劃2007—2009三年內使中國和葡語國家雙向投資額至少翻一番。」
2010年11月13日—14日,「中葡論壇」第三屆部長級會議在澳門舉行。該屆論壇以「多元合作、和諧發展」為主題。會議通過了《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第三屆部長經貿合作行動綱領(2010—2013)》,明確指出:與會國「認為雙方貿易仍具有很大增長潛力,發展貿易符合各方需要,同意採取積極措施為擴大中國與葡語國家間進出口貿易創造良好條件,力爭到2013年貿易額達到1,000億美元。」
「中葡論壇」第四屆部長級會議於2013年11月5日在澳門舉行,該屆論壇以「新起點、新機遇」為主題。會議通過了《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澳門)第四屆部長級會議經貿合作行動綱領(2014—2016年)》,明確指出:與會國「同意採取必要和適當的措施擴大中國與葡語國家間的貿易規模,力爭到2016年雙邊貿易額達到1,600億美元。」
2016年10月11日,「中葡論壇」第五屆部長級會議在澳門舉行。該屆論壇以「邁向更加堅實的中葡經貿關係:共商合作、共建平台、共享發展」為主題。會議通過了《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澳門)第五屆部長級會議經貿合作行動綱領(2017—2019年)》,明確指出:與會國「重申經貿關係是論壇與會國建立更緊密合作關係的核心與動力,同意推動論壇與會國在雙邊及多邊層面深化貿易、投資、產能、金融等多個領域的合作。」
特區政府將「中葡論壇」作為實現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的重要助推力
對於自身經濟發展的先天制約以及獨特的區位優勢,澳門特區政府始終保持着清醒的頭腦和明晰的思想認識,把對外經濟交流與合作作為實現經濟適度多元化、實現經濟健康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重中之重」和「安身立命」之本,堅持不懈地推進「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和「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的建設工程。
回歸20年來,特區政府在對外經濟交流與合作方面一直奉行一個基本的發展戰略――「遠交近融」!「近融」者,主要是指全力推進與祖國內地的經濟交流與合作;「遠交」者,主要是指全力推進與拉丁語系國家尤其是葡語國家的經濟交流與合作。當然,特區政府的「遠交近融」發展戰略,其側重點和主攻方向伴隨着國家發展戰略――加入WTO、簽署CEPA、「十三五規劃」、「一帶一路」倡議、「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以及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戰略的逐步遞進而不斷作出調整――從最初「三大平台」――「粵西地區商貿服務平台」、「國際華商聯絡與合作服務平台」、「中國與葡語國家的經貿合作服務平台」建設的全面鋪開到近10年來逐步聚焦和集中在「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的優勢平台建設上。這一指導思想及其發展演變,在澳門特區政府歷年的《施政報告》中有比較全面而透徹的闡釋:
在特區成立之初,第一屆特區政府充份利用澳門的歷史淵源和人脈,為建立與葡語和國際華商的交流平台鋪路搭橋。
「遠交近融,是我們拓展對外關係的基本策略。我們將進一步創設機會,透過走出去和請進來雙結合的方式,並結合我們正積極推動的會展產業,努力構建各種合作平台。在國際交往方面,我們將繼續發展雙邊和多邊的合作關係。當中,逐步開拓東亞、葡語系等國家的市場,是一個發揮澳門比較優勢的長遠戰略考慮。」(《2003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
「憑藉語言、人脈關係、歷史淵源等獨特優勢和祖國的全力支持,我們與葡語國家和國際華商的合作可突破地域的局限。打造『 粵西地區商貿服務平台』、『國際華商聯絡與合作服務平台』、『中國與葡語國家的經貿合作服務平台』這三大服務平台,正是為了落實『遠交近融』的政策,發揮澳門的比較優勢,促進服務業的發展。」(《2004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
踏入第二個十年,特區政府在良好的基礎上,配合國家的政策,進一步發揮澳門作為平台的角色:
「特區將更加努力打造成為中國與葡語國家之間的經貿合作服務平台,為中國與葡語國家的經貿合作,以及葡語國家人員的培訓提供優質服務。大力支持澳門企業與內地中小企業,以及葡語系國家的企業,實現多方合作共贏。」(《2014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
「目前,區域合作進入新一輪發展,跨地域、多元化的合作模式逐步呈現。政府順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致力把區域合作推進新的階段。充份發揮澳門與葡語國家獨特的人文交融優勢,運用大文化、大格局的概念,延伸構建中國與葡語國家多元合作服務大平台。」(《2015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
「特區政府順應區域合作走向跨地域、多元化的趨勢,繼續運用大文化、大格局的概念,打造中國與葡語國家多元合作服務平台,擴展除商貿服務外的其它領域合作,拓展互聯互通,輻射合作資訊,傳播互惠理念,實現共同發展。加快推進『一個平台』及延伸的『三個中心』建設,在澳門駐北京及里斯本辦事處設專人專組跟進有關工作,合力驅動『一個平台』的效用。」(《2016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
「全力落實區域合作與平台經濟戰略,以『國家所需、澳門所長』為原則,發揮獨特優勢,增強綜合實力。積極參與和助力『一帶一路』建設,充份發揮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的作用與功能,繼續以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作為着力點,統籌政策措施,凝聚各方資源,優勢互補,共謀發展。」(《2019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
2016年9月,特區政府正式發佈並實施歷時一年有餘編制的《澳門特別行政區五年發展規劃(2016—2020年)》(即澳門特區的第一個「五年規劃」),這是澳門特區政府落實與國家「十三五規劃」對接、積極參與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戰略部署,其中,也把打造「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的內容單列成章,明確指出:「建設『一個平台』是澳門經濟發展定位之一,是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份。」
在近10年來對外經濟交流與合作逐步聚焦和集中在「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以後,特區政府高度重視並特別推動這一優勢平台建設之內涵、功能和延伸效益的擴充工作。專門成立了以行政長官為主席的「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發展委員會」,逐步構建了「中國與葡語國家雙語人才、企業合作與交流互動資訊共用平台」(即「中葡資訊共用平台」)和「中葡中小企業商貿服務中心」、「中葡經貿合作會展中心」、「葡語國家食品集散中心」(即「一個平台、三個中心」)的具體架構,陸續創辦了直接或間接服務於這一優勢平台建設和「中葡論壇」的中葡合作發展基金、中葡經貿合作人才資訊網、「中葡論壇」澳門培訓中心、中葡青年創新創業中心、葡語國家食品展示中心、中葡文化交流中心、中國—葡語國家企業家聯合會、葡語國家產品及服務展(澳門)、中國與葡語國家企業經貿合作洽談會、中國與葡語國家文化週、中葡文化藝術節、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綜合體等不同層面、不同領域的輔助性機構、網路、建築或相關活動,使建設「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成為了提升澳門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和功能、強化澳門對外交流與合作優勢的系統性工程。
「一個平台」建設「一年一腳印、一年一台階」
自「中葡論壇」正式成立以來的16年間,澳門特區推進「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建設的巨大成就舉世矚目、舉世公認。一年一腳印、一年一台階。
在2006年9月「中葡論壇」第二屆部長級會議召開前夕,中國商務部副部長魏建國對「中葡論壇」第一屆部長級會議舉行以來3年間「中葡論壇」所取得的工作成果進行了回顧和總結:「自2003年論壇第一屆部長級會議以來,中國與葡語國家充份利用澳門這個平台,積極落實論壇各項後續行動,在經貿領域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的合作,有力地推動了經貿關係的長足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澳門特區發揮了積極而特殊的作用,爲論壇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論壇成立以來,取得的效果是明顯的。2004年中國與葡語國家貿易額達182.7億美元,比論壇初創的2003年增長65.7%。2005年雙方貿易額更達到231.9億美元,同比增長26.9%,首次全年突破200億美元的規模。」
在2010年11月「中葡論壇」第三屆部長級會議期間,與會的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中國商務部部長陳德銘分別對「中葡論壇」第一屆部長級會議舉行以來6年間「中葡論壇」所取得的工作成果以及澳門在其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進行了回顧和總結:「中葡論壇是中國和葡語國家開展互利友好合作的重要平台和紐帶。它充份利用澳門聯繫中國和葡語國家的獨特優勢,以經貿合作爲重點,有效地推動了中國與葡語國家之間的交流與合作。」「自2003年創辦以來,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成效顯著。雙方貿易大幅增長,2009年達623億美元,是2003年的5倍多。」
2013年11月舉行的「中葡論壇」第四屆部長級會議,恰值「中葡論壇」成立10周年。與會的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汪洋、中國商務部部長高虎城、副部長高燕分別對「中葡論壇」第一屆部長級會議舉行以來10年間「中葡論壇」所取得的成果以及澳門在其中的作用進行了回顧和總結:「2003年創辦的中葡論壇,開創了以語言文化爲載體的經貿合作新模式,中國與葡語國家的合作由此步入歷史上最活躍、最富有成果的時期。10年來,我們之間的經貿合作越來越深入。2002年中國與葡語國家的貿易額僅爲56億美元,2012年已達1,288億美元,年均增長37%,大大高於同期世界貿易增速。中國成爲葡語國家第一大貿易國和第一大出口國。」「中葡論壇取得今天這樣的成就,與澳門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密不可分。中國政府支持澳門建設論壇與會國中小企業商貿服務中心、葡語國家食品集散中心和論壇與會國經貿合作會展中心,鼓勵論壇各方企業借助澳門這個平台開展多種形式的交流與合作。」
2018年,「中葡論壇」成立15周年,在北京、里斯本、澳門,中葡兩國政府和澳門特區政府舉辦了一系列慶祝活動,全面、系統地梳理和闡釋、歸納和總結「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建設的成就和經驗、意義和影響。是年6月,中國商務部副部長高燕在北京舉行的「中葡論壇成立15周年回顧與展望研討會」上致辭,明確指出:「澳門依托中葡論壇,充份發揮自身優勢推進中葡平台建設,豐富了『一國兩制』實踐。和論壇成立之初相比,中國與葡語國家之間的貿易額是當時的11倍,中國對葡語國家全行業直接投資增長了120倍。」是年6月,高燕在里斯本舉行的「中葡論壇」成立15周年交流酒會上致辭,明確指出:「中葡論壇的成立和發展同中國改革開放進程相生相伴,……展望未來,我們願與葡語國家一道,繼續秉持『一帶一路』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共同分享發展機遇,引領中國與葡語國家合作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共同將中葡論壇打造成爲『一帶一路』框架下國際合作的新典範。」
根據最新的統計數據,2018年全年,中國與葡語國家進出口商品總值1,473.54億美元,同比增長25.31%。其中中國自葡語國家進口1,055.07億美元,同比增長30.24%;對葡語國家出口418.48億美元,同比增長14.40%。
中央政府全力支持澳門提升其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和功能
「九九」回歸20年來,中央政府高度重視、全面支持、致力推動澳門特區充份利用其作爲祖國內地對外開放,尤其是與拉丁語系國家和葡語國家進行經濟交流與合作的平台之區位優勢和特殊地位,以做實做大做強「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澳門)」(即「中葡論壇」)爲抓手而進行的「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建設。
歷屆「中葡論壇」部長級會議中央政府均派出商務部部長或副部長與會,在開幕式上,中央政府更派出高級別領導人親臨指導,提出建設性意見,給予特別支持。
2003年10月,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吳儀出席「中葡論壇」第一屆部長級會議的開幕式,並在中國商務部宴請各國與會代表的晚宴上發表了主題爲「推進新的合作、譜寫新的篇章」的重要講話。在講話中,吳儀指出:「澳門與葡語國家有着長期的文化和經濟的交流,與世界上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有着密切的經貿往來。在澳門舉辦首次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對於澳門進一步發揮聯繫祖國內地與葡語國家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具有特殊的意義。」
2006年9月,中國國務委員兼國務院秘書長華建敏出席「中葡論壇」第二屆部長級會議的開幕式並發表《拓展合作領域,提升合作水平》的主旨演講:「各方與會代表都有一個共識,澳門在中國與葡語國經貿合作中具有獨特的地位和作用,……具有廣泛的國際商貿聯繫網絡和融通中西文化的優勢。」對於進一步深化「中葡論壇」與會各方的合作,華建敏提出了4項建議:擴大經貿合作的規模;努力拓闊合作領域;加強人力資源合作;進一步完善論壇機制。
2010年11月,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出席「中葡論壇」第三屆部長級會議的開幕式並發表主旨演講,並對「中葡論壇」未來的發展提出了4點希望和要求:擴大雙邊貿易規模;着力推動雙向投資;積極開拓新的合作領域;充份發揮澳門的合作平台作用。在主旨演講中,溫家寶還宣佈了往後3年(2010—2013)間進一步加強中國與葡語國家經貿合作的6項新舉措。
2013年11月,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在「中葡論壇」第四屆部長級會議的開幕式發表主旨演講,並對「中葡論壇」未來的發展提出了4點希望和要求:進一步擴大貿易規模;進一步深化投資合作;進一步拓展農業領域的合作;進一步挖掘旅遊合作的潛力。在主旨演講中,汪洋還宣佈了2014—2016年間進一步加強中國與葡語國家經貿合作的8項新舉措。
2016年10月,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出席了「中葡論壇」第五屆部長級會議的開幕式並發表主旨演講。對「中葡論壇」取得的成就以及澳門在其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進行了回顧和總結,對「中葡論壇」未來的發展提出了3點希望和要求:推進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擴大産能合作;要加強人文交流。在主旨演講中,李克強還宣布了隨後3年(2017—2019)間進一步加強中國與葡語國家經貿合作的十八項新舉措。
在這次會議上,李克強以「跨洋大橋」比喻澳門爲中介地的「中葡論壇」――「來過澳門的人都知道,橋是澳門的『生命綫』。無論是經濟發展,還是人民的工作和生活,都離不開橋。……澳門還有一座更長的『跨洋大橋』,那就是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這是一座無形的橋梁。它以語言文化爲紐帶、以經貿合作爲主題、以共同發展爲目標,充份發揮澳門的獨特優勢和平台作用,對推動中國與7個葡語國家加強聯繫發揮了並將發揮更加重大的作用」,成爲「中葡論壇」這個澳門的優勢和特色品牌最爲人津津樂道的權威評價和宣傳語。
另外,中央政府還從國家發展戰略的層面、從國家區域經濟合作的層面,將推進澳門特區「經濟適度多元化」和「一個中心」、「一個平台」的建設,予以統籌考慮、整體規劃和重點扶持。
中央政府是從「十二五規劃」開始,正式將「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或「支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發展」的問題納入到國家整體發展戰略中,設立專篇專章專節,具體論述支持和推動澳門特區「世界旅遊休閑中心」和「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之「一個中心」、「一個平台」的建設和「經濟適度多元化」進程。「十二五規劃」指出:「支持香港、澳門充份發揮優勢,在國家整體發展中繼續發揮重要作用。支持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加快建設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十三五規劃」指出:「發揮港澳獨特優勢,提升港澳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和功能。支持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積極發展會展商貿等産業,促進經濟適度多元可持續發展。支持港澳參與國家雙向開放、『一帶一路』建設,鼓勵內地與港澳企業發揮各自優勢,通過多種方式合作走出去。」
另外,在中央政府統籌謀劃和部署的多項重大政策和倡議中,中央政府將支持和推動澳門特區「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和「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之「一個中心」、「一個平台」的建設和「經濟適度多元化」進程作爲其中的有機組成部份和重要內容。如中央政府與澳門特區政府新簽署的「CEPA」升級版――《經濟技術合作協議》中,爲適應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的新形勢,在原協議及10個補充協議的基礎上,加入了「鼓勵澳門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深化澳門建設中葡商貿合作服務平台的合作」的新元素。該協議單獨設立專章論述「深化澳門中葡商貿合作服務平台建設合作」問題。
如中央政府在《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中明確表態,將全力推動澳門特區發揮獨特優勢,多方面地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支持澳門特區充份利用「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主動對接「一帶一路」建設。
如中央政府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明確表態,將全力支持澳門特區繼續把中心城市之區域發展核心引擎和輻射帶動作用的比較優勢做優做強,繼續推動以澳門特區爲中介地的「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建設。
尤其值得特別指出的是,從2003年「中葡論壇」正式成立以來,中央政府始終把支持和推動澳門特區「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和「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之「一個中心」、「一個平台」的建設和「經濟適度多元化」進程,作爲國家發展戰略和國家區域經濟合作大局的有機組成部份和重要內容,予以突出強調和反覆論述。
早在澳門回歸之初,習近平主政福建和浙江的地方工作時期,他以加強閩澳、浙澳經濟合作爲主題、就「一國兩制」大框架下祖國內地沿海經濟發達地區與澳門特區之間的經濟合作關係模式進行「先試先行」三次積極探索「澳門之行」中,就已經敏銳地認識到澳門作爲祖國內地對外開放,尤其是與拉丁語系國家和葡語國家進行經濟交流與合作的「窗口、橋梁、國際通道」和「超級連絡人」的特殊地位和重要功能,明確提出福建、浙江對外經濟交流與合作要借「澳門之船」出海的前瞻性思考和見解。
進入中央工作尤其是出任中國共産黨和中國政府的最高領導人以後,習近平更是全面、系統地提出了譜寫更加輝煌的「一國兩制」之「澳門故事」的重要論述。
2014年5月,習近平在北京會見葡萄牙總統席爾瓦,明確指出:中葡雙方要「通過中國—葡語國家論壇等機制,探索開展面向非洲和拉美的三方合作,爲有關地區和國家和平、穩定與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2016年10月,習近平在北京會見葡萄牙總理科斯塔,明確指出:歡迎科斯塔訪華並出席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第五屆部長級會議。「雙方應該深化投資合作,開拓更廣闊市場。中方願推動更多企業赴葡投資興業,並將投資由能源拓展至金融保險、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建設等更多領域。」
2018年12月,習近平在里斯本會見葡萄牙總統德索薩,明確指出:「中葡是傳統友好國家。中葡關係從歷史中走來,經受住時間和國際風雲變幻的考驗,歷久彌新、歷久彌堅。中葡關係從互信中走來。1999年,兩國通過友好協商妥善解决澳門問題,樹立了國與國解决歷史遺留問題的典範。中葡關係從合作中走來。2005年,兩國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互利合作進入快速發展軌道,給兩國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2019年4月,習近平在北京會見葡萄牙總統德索薩,明確指出:「中葡互爲重要戰略合作夥伴,雙邊關係戰略性突出、利益契合度高、經濟互補性強。」「今年是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澳門回歸以來,……澳門已經成爲中葡長期友好合作的橋梁。中方願同葡方一道,推動中國同包括葡萄牙在內的葡語國家合作取得更多成果。相信葡方也會爲維護中歐關係正確方向繼續發揮積極作用。」
2014年12月,習近平赴澳門特區視察並出席慶祝澳門回歸祖國15周年大會暨澳門特別行政區第四屆政府就職典禮時發表講話,明確指出:「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要把澳門經濟社會發展的良好局面鞏固好、發展好,必須再接再厲、開拓進取,爲澳門長期繁榮穩定打下更爲堅實的基礎。」要「繼續統籌謀劃,積極推動澳門走經濟適度多元可持續發展道路。要善於從長計議,抓住國家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機遇,圍繞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的發展定位,推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可持續發展。」
2018年11月,習近平會見香港澳門各界慶祝國家改革開放40周年訪問團並發表重要講話,明確指出:「在國家擴大對外開放的過程中,香港、澳門的地位和作用只會加強,不會減弱。希望香港、澳門繼續帶頭並帶動資本、技術、人才等參與國家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新一輪高水平開放。特別是要把香港、澳門國際聯繫廣泛、專業服務發達等優勢同內地市場廣闊、産業體系完整、科技實力較強等優勢結合起來,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加快建設香港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加強澳門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中葡商貿合作服務平台建設,努力把香港、澳門打造成國家雙向開放的重要橋頭堡。」
中央政府領導人的這些重要指示、重要論述,成爲「中葡論壇」可持續發展的行動指南和根本依循;中央政府的這些重大規劃和重大舉措,成爲「中葡論壇」可持續發展的基本保障和基本條件。
「中葡論壇」將歷史淵源轉化為經濟優勢
「中葡論壇」的正式成立以及持續發展,表明了中央政府支持澳門特區政府在認識和處理葡萄牙管統治歷史問題上的現實主義立場,將與葡語國家幾個世紀以來的歷史淵源轉化爲對外開放和進行中西溝通的政治優勢、經濟優勢、文化優勢和社會優勢,充份利用澳門「紐帶和橋梁」、「通道和平台」的作用,充份利用澳門「一帶一路」之「中介地」的作用,全面加強與遍及亞非拉歐四大洲、總人口逾兩億的葡萄牙及其前殖民地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聯繫,以「優勢互補、利益共享」和「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鑑、互利共贏」爲原則基礎、主要通過經貿合作實現中國與葡語國家包括中國澳門的共同發展,共建「中國與葡語國家命運共同體」,極大地豐富了「一國兩制」在澳門實踐的內容和形式,極大地加強了中國的和平發展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事業在該地域的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
作者介紹
齊鵬飛教授
中國人民大學台港澳研究中心主任、博士導師。1997年、1999年,先後受邀擔任中央電視台港澳「移交大典」現場直播特別節目的學術顧問和嘉賓主持人,1998年至2017年,先後受邀擔任中央電視台港澳回歸一、五、十、十五、二十周年慶典現場直播特別節目的學術顧問和主訪談嘉賓。也曾為《澳門》雜誌澳門回歸一周年專輯撰文《新澳門一周歲印象》。
文:齊鵬飛 圖:新聞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