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專題特寫

探索新城A區 地底生命線

澳門雜誌
157期
  • 雙倉型共同管道分為電力倉(右)和綜合倉(左),綜合倉主要放置供水、中水及通信設施。

  • 共同管道是現代城市建設的大趨勢,但仍須多方面配合才可使共同管道成為實用的城市基礎設施。 —— 林煒浩

  • 共同管道按照「一環多支」的模式設置,主管廊總長約6.6公里。

  • 單倉型綜合管道將自來水管、供電及通訊等管線鋪設在同一共同管道空間內。

  • 為發展地下空間,新城A區首次引入地下共同管道。

  • 共同管道底板防水施工,以預防水浸情況發生。

  • 共同管道佈局示意圖

未能播放Youtube視頻
雙倉型共同管道分為電力倉(右)和綜合倉(左),綜合倉主要放置供水、中水及通信設施。
雙倉型共同管道分為電力倉(右)和綜合倉(左),綜合倉主要放置供水、中水及通信設施。

新城建設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對於城市發展來說,土地資源的利用範圍早已不僅限於平面,而是趨向於立體。為讓居民能夠在新城A區安居樂業,有效整合城市景觀和空間資源,公共建設局(下稱「公建局」)科學規劃、合理利用,有序釋放地下空間資源潛力,令新城A區的地面之下,別有洞天。

 

地下空間的收納藝術

現代城市24小時不停運轉,除了可見的人、車交通外,在地面之下,上、下水道、電力、電訊、燃氣等不同的管線穿城而過,這些城市的生命線,就像人體的血管和神經系統,維持現代城市的正常運作。為了避免日後因保養和維修而影響居民生活,公建局在新城A區首次引入地下共同管道的城市建設。

開發地下空間,能為城市的發展提供更多想像空間。公建局局長林煒浩介紹,新城A區的一大發展目標是發展地下空間,透過地下空間的利用,作為交通及城市基建配套的用途,以充分及集約使用澳門的土地資源,提高土地的利用價值。

共同管道是現代城市建設的大趨勢,但仍須多方面配合才可使共同管道成為實用的城市基礎設施。        —— 林煒浩
共同管道是現代城市建設的大趨勢,但仍須多方面配合才可使共同管道成為實用的城市基礎設施。 —— 林煒浩

林煒浩解釋,地下共同管道的概念,就是將電力、電信、自來水、中水等管線整齊、系統地收納在一個地下大型的管廊裡面,日後,管線公司不論做維護,還是更換、擴容等工作,都可在一個全天候的環境下進行。這樣做,可以避免開挖路面,保持道路暢通,維持市容美觀,有利增加城市地面的綠化及公共空間,擴大居民的生活休憩空間,進而提升居民生活品質。

新城A區的共同管道按照「一環多支」的模式設置,主管廊總長約6.6公里,另外,在地段旁邊還設有分支管道,可配合該地段發展進程而作建設,這些分支管道共約20公里。「共同管道是公建局重點推進的工作之一,預計在2025至2026年分階段落成,隨後亦會配合各個片區的發展擴展。2025年上半年,會先完成一部份共同管道工程,基本上不會影響公屋入伙。公建局已經和相關專營公司密切溝通,以確保入伙的地段有水、電、氣等的接駁。」

共同管道按照「一環多支」的模式設置,主管廊總長約6.6公里。
共同管道按照「一環多支」的模式設置,主管廊總長約6.6公里。

 

現代城市建設新趨勢

共同管道分為雙倉型及單倉型兩個形式。雙倉型顧名思義是兩個獨立的倉,一個倉是電力倉,一個是綜合倉。電力倉放置高、中、低壓電纜,由於電纜的體量較大,及高壓電纜需要獨立分隔開,所以專門有一個單倉來放置。綜合倉主要放置供水、中水及通信設施。 

澳門正在加強水資源循環利用,發展中水回用(中水是指污水經過深化處理後可循環利用的水)。 林煒浩說:「新城A區的公共房屋已設置了雙管道,除了自來水,也預留了中水管道,一旦中水廠落成,就可即時接駁使用,不需要重複開挖路面。」

由於共同管道是一個密閉空間,出於安全考量,天然氣管道不會設於地下共同管道內。另外,由於新城A區會使用重力流,依靠坡度進行排水,因此,雨水系統及污水系統也不會設置在共同管道內。

林煒浩強調:「共同管道是現代城市建設的大趨勢,但仍須多方面配合,包括工程技術、管線公司管線發展佈局配合、管理營運等,才可使共同管道成為實用的城市基礎設施。」

單倉型綜合管道將自來水管、供電及通訊等管線鋪設在同一共同管道空間內。
單倉型綜合管道將自來水管、供電及通訊等管線鋪設在同一共同管道空間內。

 

TOD新城另闢蹊徑

新城A區的另一發展目標是推動公交優先,透過公共交通導向發展(TOD)的策略,以輕軌及公共巴士作無縫對接,便捷通達串聯至各區,創造出立體交通體系,提高出行及運輸的便利性及效益。

在新城A區,立體複合的步行道、行人天橋和地下通道,將形成覆蓋全區的慢行系統,創造便捷通達和綠色低碳的出行環境。在集體運輸交通方面,輕軌東線會途徑新城A區,並設置3個輕軌車站,會以此為中心,加強輕軌站周邊地下人行通道佈局和慢行系統連結。

林煒浩說:「TOD模式是指在一個垂直的空間內,實現購物出行,乘搭交通工具的模式。希望透過新城A區引入TOD模式,營造以輕軌為中心軸線、兩橫兩縱的路網佈局,以及串聯輻射整區慢行系統的出行交通體系。」

另外,為善用澳門的土地資源,發展地下空間除作為城市基建配套及交通的用途外,同時亦是配合輕軌東線站點周邊地下人行通道的商業服務的重要元素之一。「為創造門戶商圈,新城A區將利用地下空間造出全天候地下商業街,提供多元複合的商業服務。目前,有關計劃正有序進行設計。」

為發展地下空間,新城A區首次引入地下共同管道。
為發展地下空間,新城A區首次引入地下共同管道。

林煒浩指出,開發地下空間最重要是安全問題,由於新城A區是填海造地的人工島,加上澳門地理位置較易受颱風等極端天氣影響,加上各項目的開發及投入使用進度不同,在相互協調和統籌上有一定難度及具挑戰性。

根據防洪(潮)排澇專項研究,新城A區內的堤岸高度為海拔5.4至6.9米,防洪(潮)設計標準為200年一遇,以應對颱風及風暴潮,雨水管渠重現期採用20年一遇設計標準。

共同管道底板防水施工,以預防水浸情況發生。
共同管道底板防水施工,以預防水浸情況發生。

在規劃和建設地下空間時,公建局會對現時的地面狀況、建築物地基、輕軌軌道、月台、雨水、污水管道、食水管道、共同管道等作充分考慮。在所有地底公共設施的出入口及共同管道裡,都會安裝監測系統,預警水浸發生。如果發生水浸等緊急情況,會迅速啟動水泵等設施。

一座理想的城市,除了有標誌性景觀、現代化的建築和大型商業項目,更應該與居民相融共生。期待隨着各項基礎建設不斷深入,新城A區將變得更有溫度、發展更可持續,居民更加幸福。

共同管道佈局示意圖
共同管道佈局示意圖

 

文:黃桂蘭 圖:宋楚珊、公共建設局

 

 


訂閱新聞局Telegram政府新聞頻道:https://t.me/macaogcs,即時接收最新消息。
訂閱頻道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Facebook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Facebook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官方微信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官方微信
微信訂閱號:澳門政府資訊 澳門政府資訊
微信訂閱號:澳門特區發佈 澳門特區發佈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政府新聞頻道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政府新聞頻道
已複製連結
跳到頁面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