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於1950年的澳門工會聯合總會(下簡稱「工聯」),一直致力爭取職工合理權益,屬會團體共有70個,其中包括6個總工會,多年來,工聯秉持「發揚愛國愛澳精神,廣泛團結澳門僱員,擁護一國兩制和基本法,參與特區建設,促進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的宗旨,推動建立更和諧的勞動關係。
隨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深入推進,澳門職工得到新階段的發展機遇,工聯亦積極響應政策,在內地城市設立多個職工服務中心,提供法律諮詢服務,為推動大灣區和諧勞動環境作出貢獻。
助適應灣區勞資環境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推出,讓不少澳門居民選擇前往大灣區生活、學習和工作,為更好幫助澳門居民解決在灣區生活中遇到的障礙,工聯於2018年9月率先在珠海設立首家合法進駐廣東省的境外非政府組織――澳門工會聯合總會廣東辦事處(下簡稱「廣東辦事處」),憑藉多年的服務經驗和對城市發展脈絡的瞭解,積極為在灣區城市生活的澳門居民提供協助和諮詢服務。
澳門工會聯合總會廣東辦事處主任林雅容表示,廣東辦事處自投入服務以來,至2020年10月,處理了529宗個案,共幫助835人。她表示,求助個案有上升趨勢,反映澳門居民對相關服務有需求。
大灣區規劃的落實,促使澳門居民積極向大灣區城市尋求發展,但城市間政策和法例的差異,成為「開荒者」前進路上的阻礙。林雅容指出,目前工聯收到的求助個案,約九成涉及法律問題,其中以勞資關係和買賣投資方面最常見。「澳門職工、企業和投資者由於身份原因,在內地遇到勞資糾紛和投資爭端時,未必能運用當地的法律維護自身權益。粵澳兩地的人才和經貿交流,帶來新的用工模式和投資形態,有關法律訴求亦變得更多元化。大灣區發展不僅帶來機遇,亦為城市的互通互融帶來考驗。」
提供免費法律諮詢
為了維護澳門職工和企業的權益,增強與內地工會組織的聯繫,工聯發揮維權職能,於2020年先後與珠海市總工會和橫琴新區總工會合作,在珠海橫琴分別成立了職工之家和珠澳職工交流服務中心,期望透過搭建勞資關係調解平台,為職工和創業人士提供諮詢服務,以及跨境勞動糾紛的替代性解決方案。此外,工聯亦加緊提供培訓服務,增強個人及企業對內地勞動法的認識,從源頭減少法律差異造成的糾紛。
針對澳門居民對法律諮詢的需求,工聯的法律顧問與珠海市總工會職工服務中心的志願服務律師攜手合作,組成「珠澳法律諮詢服務團隊」(下簡稱「法律團隊」)。林雅容介紹,法律團隊由20多位澳門律師和50多位內地律師組成,以輪班制在珠海總工會職工服務中心開展服務,澳門居民在澳門或內地遇到法律問題,都能在職工服務中心得到免費的法律諮詢服務。
各種緊貼民需的服務推出,有賴工聯與內地相關機構建立緊密聯繫。林雅容稱:「工聯與珠海市總工會一直保持友好關係,透過該會,與內地政府部門建立恆常的溝通機制,為求助民眾提供即時的輔導或轉介服務。另外,兩地工會簽署《珠澳工會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合作協定》,共同開展供珠澳職工一起參與的文娛康體活動、心理關懷活動等,加強兩地職工的溝通和互助,構建跨區和諧勞動關係。」
林雅容指出,工聯在內地開展服務的時間不長,目前正積極研究擴大服務範圍和層面,例如開設新的辦事處,提供更多職工康樂活動等,但受疫情影響,有關項目的開展受阻。因此,近期會以鞏固現有服務為首要目標,期望透過查找不足加以改進,繼而打造更完善的職工服務陣地,為大灣區的融合和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文:陳錦城 圖:宋楚珊、受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