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專題特寫

易做效佳 體適能

澳門雜誌
135期
  • 易做效佳 體適能

  • 體適能沒有年齡限制,即使是耄耋老人,亦能從中找到運動的樂趣。

  • 總會經常在學校進行體適能訓練,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亦能得到充足的運動量。

  • 總會組織會員,參加2019長跑聯賽第一回半程馬拉松。

  • 許錦輝表示,體適能可視為身體在日常生活中的適應能力,如果身體機能衰退,便會影響健康,引發疾病。

  • 嚴敏姬表示,體適能除了提高她的身體素質,還培養了她的運動積極性,現在她即使工作很忙亦會堅持運動。

  • 蔣文曦身為體適能宣傳大使,他希望能夠改變大家對體適能的錯誤看法。

  • 雙手垂直握重物,左手前臂作屈伸動作,然後換右手,重複以上動作12次。

  • 雙腿分開,雙手握重物往左側身,抬起左手臂,並彎曲手肘成90度角。

  • 以手肘為支點往後伸直手臂,然後回到原始姿勢,左右手各重複以上動作12次。

  • 雙手握重物,抬起雙臂,使手肘成90度角,並與肩膀成一平面。保持手肘角度把雙臂靠近,直到手肘緊貼。

  • 把雙臂回到原始姿勢,然後往上伸展,越過頭頂,最後回到原始姿勢,重複以上動作12次。

  • 雙手握重物,雙臂在胸前伸直,慢慢往兩側伸展,直到與肩膀成一平面,然後回到原始姿勢,重複以上動作12次。

  • 雙腿與肩同寛,雙手握重物往左側身,同時把手舉到頭部高度,再往上伸展,越過頭頂後回到原始姿勢,身體兩側各重複以上動作12次。

  • 雙手握重物站立,手背向上,雙腿與肩同寛。背部保持挺直曲膝蹲下﹙膝關節角度不應小於90度),蹲下的同時雙臂伸直抬至胸前,然後回到原始姿勢,重複以上動作12次。 

未能播放Youtube視頻
易做效佳 體適能
易做效佳 體適能

起源於歐美國家的體適能(Physical Fitness),其概念出現於1897年,是一門學術性的運動科學。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國的醫護人員開始應用體適能學說,對不同兵種制訂了相應的身體訓練,以應對各種艱鉅任務。由於訓練效果顯著,歐美各國開始進行推廣,大大提升了國民的身體素質。隨後,更陸續確立了體適能測驗的內容及標準,使練習方式更加明確。在澳門,由於體適能具有安全、不限年齡和場地的優點,早已於校園、社區團體及工作間興起,且不斷深化和擴展。

身心獲益致力推廣

現今社會大眾尤其關注身心健康,中國澳門體適能總會(以下簡稱「總會」)理事長許錦輝指出,體適能是一種與現代生活十分契合的運動:「體適能可視為身體適應環境的能力,透過鍛煉,可使一個人具備足夠的能量,以應付日常工作或學習所需,並有餘力去享受餘暇活動和應對緊急事件。此外,相比其他運動,體適能對場地、設備和體能要求較低,只需一塊墊子,就幾乎能完成所有動作,對於習慣久坐的現代人來說,更容易堅持。」

已接觸體適能達30年的許錦輝,原是一名滑浪風帆運動員,由於對自身體能認識不足,經常受傷及出現疲累感,他說:「出外參加比賽時,眼看其他國家的選手即使長時間比賽,仍沒有疲態,請教他們後,瞭解到體適能在運動和生活方面的重要性,於是開始尋找有關書籍和研究資料進行學習。」得益於體適能的幫助,許錦輝不但改善了體能,還認識了一班同好,決心把體適能推廣成一項普及性運動,使更多人得益。經過多年的推廣,總會人數不斷增加,體適能亦已成為一項主流運動,並成為熱身運動、康復治療和體育課程的一部份。

體適能沒有年齡限制,即使是耄耋老人,亦能從中找到運動的樂趣。
體適能沒有年齡限制,即使是耄耋老人,亦能從中找到運動的樂趣。

量體鍛煉人人可做

體適能的鍛煉部位涵蓋全身,練習動作多種多樣。依性質和需求的不同,大致可分為「健康體適能」(Health-related Physical Fitness)和「競技體適能」(Skill-related Physical Fitness)。健康體適能顧名思義,是指以維持健康為概念的體適能,符合一般大眾的運動目標,因此較為常見。

許錦輝介紹,健康體適能包含五項衡量身體基本狀況的重要指標,分別是「心肺耐力」「肌力」「肌耐力」「柔軟性」和「身體組態」。良好的健康體適能,能使心臟、血管、肺和肌肉等身體組織發揮最理想效率,因此,健康體適能好的人,通常健康狀況較佳。其中,「心肺耐力」指心臟將含氧血液泵入肌肉的能力,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動作,都需要氧氣的參與,因此「心肺耐力」是五大指標中最重要的部份。透過健康體適能運動訓練,不但有助提高心臟和血管的健康,亦有助大眾瞭解自己的心率極限,在進行其他運動時建立科學的運動區間,避免產生因過度運動而導致的呼吸困難、虛脫、猝死等現象。

每個人的健康指標都會根據年齡、性別和身體狀況的不同而有所差異,經過體適能檢測後,不論男女老少都能找到合適的運動項目和訓練強度,改善身體質素。其中,兒童從健康體適能中獲得的益處最為明顯。許錦輝說:「適當的健康體適能訓練,可助兒童良好發育,矯正身體的不良姿勢,並給予肌肉、骨骼和腦部適當刺激,對身心發展有很大幫助。此外,由於健康體適能的動作簡易,無須太多技巧就能盡情發揮,有助培養兒童運動自信,為未來的運動生涯打好基礎。」

至於運動員,除了健康體適能外,亦會把競技體適能加到固定訓練項目中,以提升運動表現。許錦輝介紹:「競技體適能有六大指標,分別是『敏捷性』『平衡感』『協調能力』『速度』『反應時間』和『瞬發力』,涵蓋了大部份運動所需的身體能力。相比健康體適能,競技體適能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才能體現效果,因此,運動員會花費大量時間在此訓練上。」他強調,由於競技體適能與個人健康無太大關係,對於一般人來說,進行健康體適能訓練,以維持健康的身心已經足夠。

總會經常在學校進行體適能訓練,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亦能得到充足的運動量。
總會經常在學校進行體適能訓練,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亦能得到充足的運動量。

對發展前景抱信心

體適能安全性高,不限場地,又能使身體得到全面鍛煉,十分適合作為室內運動進行推廣,許錦輝說:「總會每年都與教青局合作,到不同的中、小學進行體適能訓練,保證學生有足夠的運動量。此外,我們亦會定期到老人院教導長者簡單的體適能運動,循序漸進,助他們恢復和維持基本的身體功能。」除了關注兒童及長者的健康,近年,總會亦舉辦了不少別開生面的活動,例如:「體適能培訓計劃暨青少年大使」計劃,透過委任青少年活動大使,吸引更多人參加體適能活動。

許錦輝更強調,體適能「來者不拒」的特質:「體適能老少咸宜,就算是病患或行動不便的人,都能夠通過針對性的訓練改善身體情況。我曾遇過一個學生,他因中風只能用單腳行走,但經過訓練,現在已能跑半程馬拉松。亦有不少會員經過幾年的持續鍛煉,減輕了困擾多年的頑疾症狀。這些事例,都加強了我繼續推廣體適能的決心。」

回顧體適能在澳門的發展,許錦輝認為,特區政府和民間社團都做了不少工作。「現代人普遍注重健康,大部份的澳門市民都對體適能有所認識。未來,總會除了繼續推行體適能教育,亦計劃新增更多推廣項目,讓市民由『認識』體適能到『瞭解』體適能。」他補充,希望特區政府日後能提供更多援助,例如:教學場地、引入外國先進的科研成果等,使體適能在澳門的發展更加順利。

總會組織會員,參加2019長跑聯賽第一回半程馬拉松。
總會組織會員,參加2019長跑聯賽第一回半程馬拉松。

中國澳門體適能總會

成立於1992年,創辦人為一群追求健康,對體適能有深刻認識的人士。總會以教導和推廣體適能為己任,透過在民間舉辦各種相關活動,推廣體適能在澳門的發展。除此之外,總會亦定期與世界各地研究體適能的學術機構進行交流,透過實踐把取得的數據,轉換成可應用的體適能訓練項目,並把實踐結果回饋澳門的運動科學科研機構,為體適能的創新和澳門體育發展作出貢獻。

許錦輝表示,體適能可視為身體在日常生活中的適應能力,如果身體機能衰退,便會影響健康,引發疾病。
許錦輝表示,體適能可視為身體在日常生活中的適應能力,如果身體機能衰退,便會影響健康,引發疾病。

嚴敏姬:

體適能令我更具活力

平日忙於工作的嚴敏姬,很少有機會到健身房鍛煉。但隨着年齡增長,為了保持新陳代謝和身體機能的穩定,她在朋友推薦下加入體適能總會,至今已近3年。她認為接觸體適能後,最大的變化是對運動變得積極:「體適能可根據個人的身體狀況調整運動強度,並以鼓勵參與的形式,助參與者建立目標,沒有壓迫感,可慢慢完成每項動作。加上體適能對地方要求不高,在家就能做,亦增強了我對運動的積極性。」

嚴敏姬表示,體適能除了提高她的身體素質,還培養了她的運動積極性,現在她即使工作很忙亦會堅持運動。
嚴敏姬表示,體適能除了提高她的身體素質,還培養了她的運動積極性,現在她即使工作很忙亦會堅持運動。

除了良好的運動習慣,嚴敏姬的飲食習慣亦有很大的改變:「科學飲食是體適能訓練的一部份,因此總會對成員的飲食搭配有一定要求,在耳濡目染下,我亦減少糖、油、鹽的攝入,口味變得清淡而健康。」良好的運動和飲食習慣,使嚴敏姬的身心健康得到很大的改善。她指,與加入總會前相比,現在的身體更好,更有活力。

蔣文曦:

讓更多人認識體適能的好處

年僅16歲的蔣文曦,同樣加入了總會近3年,他說:「我爸爸因為身體機能出現問題而開始接觸體適能,持續鍛煉一段時間後,身體有了明顯改善,剛好我在運動表現上遇到瓶頸,便抱着嘗試的心態,報讀總會的課程。」

蔣文曦身為體適能宣傳大使,他希望能夠改變大家對體適能的錯誤看法。
蔣文曦身為體適能宣傳大使,他希望能夠改變大家對體適能的錯誤看法。

蔣文曦在總會主要學習競技體適能,他指,透過持續訓練,提升了運動表現,培養了永不放棄的精神,更學懂了自我管理。由於在總會的表現優異,蔣文曦被選為「體適能培訓計劃暨青少年大使」,負責對外推廣。過程中,他發現不少人對體適能存在誤解:「有不少女性會擔心練習體適能會練出肌肉,實情是,這種運動方式只會令身體變得勻稱。」他希望特區政府能更多地宣傳體適能,而自己作為推廣大使,亦會讓更多人認識體適能的好處。

短片

示範《家居體適能 健康加滿分》

家居體適能 健康加滿分

1. 手部運動

第一組

雙手垂直握重物,左手前臂作屈伸動作,然後換右手,重複以上動作12次。
雙手垂直握重物,左手前臂作屈伸動作,然後換右手,重複以上動作12次。

雙手垂直握重物,左手前臂作屈伸動作,然後換右手,重複以上動作12次。

第二組

雙腿分開,雙手握重物往左側身,抬起左手臂,並彎曲手肘成90度角。
雙腿分開,雙手握重物往左側身,抬起左手臂,並彎曲手肘成90度角。

雙腿分開,雙手握重物往左側身,抬起左手臂,並彎曲手肘成90度角。

以手肘為支點往後伸直手臂,然後回到原始姿勢,左右手各重複以上動作12次。
以手肘為支點往後伸直手臂,然後回到原始姿勢,左右手各重複以上動作12次。

以手肘為支點往後伸直手臂,然後回到原始姿勢,左右手各重複以上動作12次。

2. 肩膀運動

雙手握重物,抬起雙臂,使手肘成90度角,並與肩膀成一平面。保持手肘角度把雙臂靠近,直到手肘緊貼。
雙手握重物,抬起雙臂,使手肘成90度角,並與肩膀成一平面。保持手肘角度把雙臂靠近,直到手肘緊貼。

雙手握重物,抬起雙臂,使手肘成90度角,並與肩膀成一平面。保持手肘角度把雙臂靠近,直到手肘緊貼。

把雙臂回到原始姿勢,然後往上伸展,越過頭頂,最後回到原始姿勢,重複以上動作12次。
把雙臂回到原始姿勢,然後往上伸展,越過頭頂,最後回到原始姿勢,重複以上動作12次。

把雙臂回到原始姿勢,然後往上伸展,越過頭頂,最後回到原始姿勢,重複以上動作12次。

3.胸部運動

雙手握重物,雙臂在胸前伸直,慢慢往兩側伸展,直到與肩膀成一平面,然後回到原始姿勢,重複以上動作12次。
雙手握重物,雙臂在胸前伸直,慢慢往兩側伸展,直到與肩膀成一平面,然後回到原始姿勢,重複以上動作12次。

雙手握重物,雙臂在胸前伸直,慢慢往兩側伸展,直到與肩膀成一平面,然後回到原始姿勢,重複以上動作12次。

4.腰部運動

雙腿與肩同寛,雙手握重物往左側身,同時把手舉到頭部高度,再往上伸展,越過頭頂後回到原始姿勢,身體兩側各重複以上動作12次。
雙腿與肩同寛,雙手握重物往左側身,同時把手舉到頭部高度,再往上伸展,越過頭頂後回到原始姿勢,身體兩側各重複以上動作12次。

雙腿與肩同寛,雙手握重物往左側身,同時把手舉到頭部高度,再往上伸展,越過頭頂後回到原始姿勢,身體兩側各重複以上動作12次。

5.腿部運動

第一組

雙手握重物站立,手背向上,雙腿與肩同寛。背部保持挺直曲膝蹲下﹙膝關節角度不應小於90度),蹲下的同時雙臂伸直抬至胸前,然後回到原始姿勢,重複以上動作12次。 
雙手握重物站立,手背向上,雙腿與肩同寛。背部保持挺直曲膝蹲下﹙膝關節角度不應小於90度),蹲下的同時雙臂伸直抬至胸前,然後回到原始姿勢,重複以上動作12次。 

雙手握重物站立,手背向上,雙腿與肩同寛。背部保持挺直曲膝蹲下﹙膝關節角度不應小於90度),蹲下的同時雙臂伸直抬至胸前,然後回到原始姿勢,重複以上動作12次。 

第二組

雙手握重物站立,左腿跨步向前。右腿膝蓋慢慢壓向地面,然後回到原始姿勢,左右腿各重複以上動作12次。

第三組

雙腿打開,腳尖向外,雙手握重物,置於胯前。背部保持挺直曲膝蹲下﹙膝關節角度不應小於90度),然後回到原始姿勢,重複以上動作12次。

6. 核心運動

第一組

仰卧曲膝,雙手交叉放在胸前。慢慢挺起上半身,然後回到原始姿勢,重複以上動作12次。

第二組

俯卧,雙手往頭部方向伸直,使身體成一直線。同時把左手和右腳抬起,然後回到原始姿勢,重複以上動作12次,然後換右手和左腳,做同樣動作12次。

第三組

俯卧,曲肘撐起上半身。把雙臂完全伸直,上半身提起,下半身緊貼墊子,然後回到原始姿勢,重複以上動作12次。

第四組

俯卧,雙手緊握,雙腿併攏,然後用手肘和腳尖撐起全身,並維持身體成一直線,直到身體感到疲累。

 

文:陳錦城  圖:陳思禮、受訪者


訂閱新聞局Telegram政府新聞頻道:https://t.me/macaogcs,即時接收最新消息。
訂閱頻道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Facebook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Facebook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官方微信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官方微信
微信訂閱號:澳門政府資訊 澳門政府資訊
微信訂閱號:澳門特區發佈 澳門特區發佈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政府新聞頻道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政府新聞頻道
已複製連結
跳到頁面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