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專題特寫

人間樂園藝術展 視覺衝擊

澳門雜誌
131期
  • 《精神圖騰》

  • 《賽倫斯.杜古德》

  • 《聖禮》

  • (左起)《澳門流》和《融化的記憶》

未能播放Youtube視頻
(左起)《澳門流》和《融化的記憶》
(左起)《澳門流》和《融化的記憶》

藝術家運用不同的形式傳達信息,透過各種媒介展示現實與虛幻。現正於永利皇宮舉行的《永利藝賞――人間樂園》,以荷蘭鬼才畫家希羅尼穆斯.波希(Hieronymus Bosch)於文藝復興時期創作的《人間樂園》(Garden of Earthly Delights)(註)為靈感,以畫作、裝置及數碼科技等多種藝術手法,展示多位國際知名藝術家的一系列作品,呈現現代至當代的藝術瑰寶,為觀眾帶來豐富多元的奇妙之旅。

《精神圖騰》
《精神圖騰》

融入科技的新藝術表現

《永利藝賞――人間樂園》劃分了數個展示空間,踏入展館,映入眼簾的是兩個由LED媒體展示牆、5米x 6米的藝術裝置――《融化的記憶》和《澳門流》,土耳其藝術家拉菲克•安納度將當代藝術揉合現代技術,透過資料視覺化,帶來新的視覺藝術體驗。《融化的記憶》蒐集人類的腦電波變化數據,展現震撼影像;《澳門流》則將澳門海平面30天的活動用高頻雷達以30分鐘間段紀錄並將數據視覺化,把海面的動態活動,幻化成優美的影像,以科技呈現出大自然的美。

《聖禮》
《聖禮》

隔壁展區為美國藝術家赫伯.亞柏特(Herb Alpert)的代表作《精神圖騰》系列,5支巨如豐碑的銅雕,立於動感十足的投射影像前,在榮獲格林美音樂大獎曲目《Puttin' on the Ritz》襯托下,為參觀者帶來視覺及聽覺的多重感官體驗。

行至展館中段,在幽暗中的《聖禮》,正透過鐵絲網組成的古典建築,表達意大利藝術家艾杜雅多.特雷索迪(Edoardo Tresoldi)對消逝的建築,及應然而變空間的致敬。

位於展館最後部份的《賽倫斯.杜古德》,由美國藝術家珍妮弗.施丹琴(Jennifer Steinkamp)創作,如夢似幻的動畫作品,把巨大的牆壁化作無盡空間,闡釋了電流如何在雲中形成。

《賽倫斯.杜古德》
《賽倫斯.杜古德》

《永利藝賞――人間樂園》

展期:2019年6月6日至10月6日

地點:永利皇宮

註:《人間樂園》(Garden of Earthly Delights)由希羅尼穆斯.波希(Hieronymus Bosch 1450-1516)於文藝復興時期創作,這幅精妙絕倫的畫作對世俗孽行既頌揚又警示,描繪了生命的美麗和奢華,同時告誡我們放縱的危險。

文:司徒若哲  圖:陳思禮、宋楚珊


訂閱新聞局Telegram政府新聞頻道:https://t.me/macaogcs,即時接收最新消息。
訂閱頻道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Facebook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Facebook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官方微信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官方微信
微信訂閱號:澳門政府資訊 澳門政府資訊
微信訂閱號:澳門特區發佈 澳門特區發佈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政府新聞頻道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政府新聞頻道
已複製連結
跳到頁面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