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專題特寫

澳門建築師協會 助推宜居城市 嘉獎優秀人才

澳門雜誌
129期
  • 澳門建築師協會(AAM)一直致力團結會員,推動澳門的建築設計與城市發展。

  • 「澳門建築設計大獎2018」得獎者與作品業主合照

  • 2017年度「年青建築師建築設計比賽」以公共房屋為題,最後選出1項金獎、1項銀獎及2項優異獎。

  • 2017年度「年青建築師建築設計比賽」評審情況

  • AAM曾經舉辦多個不同主題的學術論壇和研討會,包括上圖的「海岸概念及防洪設施設計論壇」。

  • 由澳門建築師協會出版的《澳門建築》雜誌

  • 梁頌衍表示,近幾屆「澳門建築設計大獎」參賽水準穩定,作品顧及許多方面。

  • 黃中原表示,建築師主要負責為建築物作設計、行政管理和技術支援等工作。

未能播放Youtube視頻
澳門建築師協會(AAM)一直致力團結會員,推動澳門的建築設計與城市發展。
澳門建築師協會(AAM)一直致力團結會員,推動澳門的建築設計與城市發展。

「建築」是一門高深的學問,蘊含着人類數千年的經驗與智慧,在現代社會,更直接構築了城市的面貌和肌理,而一幢建築物的起點,就在建築師的指尖,再逐步構築而成。當城市發展到達一定程度後,如何利用建築物豐富城市的內涵、創造宜居的生活空間,成為大眾關注的課題,澳門建築師協會(AAM)及其會員正在為此而努力。

提高建築設計水平

成立於1980年的「澳門私人執業建築師協會」,初期的會員不足20人,隨着會員增加,以及配合社會發展,於1988年改名為「澳門建築師協會」,至今已有近40年歷史。AAM成立以來,一直團結澳門具專業資格的建築師會員,還通過多項舉措,提升澳門建築師的專業水平及地位,致力推動澳門的建築設計與城市發展,並向國際推廣澳門建築文化。

AAM曾經舉辦多個不同主題的學術論壇和研討會,包括上圖的「海岸概念及防洪設施設計論壇」。
AAM曾經舉辦多個不同主題的學術論壇和研討會,包括上圖的「海岸概念及防洪設施設計論壇」。

AAM主席梁頌衍說:「本會是澳門唯一的建築師專業團體,也是多個國際建築師組織的成員(國際建築師協會、亞洲建築師協會和世界葡語系建築師協會),多年來積極參與甚至承辦有關建築行業的活動,獲得一定程度的認可。目前,會員約有370人,其中活躍會員約150人;基本上,在澳門登記的建築師大部份都是我們的會員。」

作為一個具有認受性的澳門建築師團體,因應城市建設和發展需要,AAM不時舉辦大大小小的學術論壇、研討會、講座及培訓等活動,例如「澳門舊區重建研討會」(2005年)、「澳門當代城市及建築研究工作坊」(2011年)和「2014澳門可持續發展建築論壇」等。為鼓勵澳門建築師發揮所長、促進本地建築設計文化,AAM還舉辦各類建築設計比賽、評選及展覽活動,包括每兩年舉辦一次,專為會員而設的「澳門建築設計大獎」及「年青建築師建築設計比賽」,藉此表揚富創意的優秀建築設計作品。

梁頌衍表示,近幾屆「澳門建築設計大獎」參賽水準穩定,作品顧及許多方面。
梁頌衍表示,近幾屆「澳門建築設計大獎」參賽水準穩定,作品顧及許多方面。

建材外觀均有創新

「澳門建築設計大獎」主要分為保育建築、公共/商業建築和居住建築3個比賽類別(各設金獎和優異獎),AAM每屆都會邀請不同人士(澳門特區政府相關部門代表、港澳友會代表,以及AAM資深會員)組成評審委員會。評委會根據亞洲建築師協會(ARCASIA)的評審標準,進行作品評分及內部討論,嚴格評選出在澳門已落成並使用至少兩年的優秀建築設計項目,參賽作品必須得到指定的分數才能獲獎。

梁頌衍稱,當初該會主辦「澳門建築設計大獎」,主要是為參加ARCASIA的建築大獎而展開澳門區選拔,其後形成傳統,每兩年便會按照ARCASIA的章程舉辦這項比賽。「評審們除了重視建築的外觀及功能外,還會考慮其合理性、對城市環境的保護,以及對周邊建築與街道的改善等。如果該建築還能反映澳門的歷史環境、建築文化和藝術特色就更好了。」

「澳門建築設計大獎2018」得獎者與作品業主合照
「澳門建築設計大獎2018」得獎者與作品業主合照

不過,由於澳門每年落成的建築物不多(不計外資建築等非會員建築項目),是故歷年參賽作品數量相對較少。以最新一屆(2018年)比賽為例,收到11份參賽作品(多為居住建築)。最後,評審團選出魯班先師木工藝陳列館為保育建築類別的金獎作品(其餘2個建築類別的金獎從缺);同時亦有7項作品獲得優異獎(排名不分先後):氹仔郵政局裝修(保育建築)、加思欄兵營—保安部隊事務局總部(保育建築)、山邊街美化及松山行人通道計劃(公共/商業建築)、治安警察局交通廳(公共/商業建築)、澳門松山壹號(居住建築)、筷子基社屋(居住建築)、天鑽(居住建築)。

這些建築以城市空間作為表演舞台,經過建築師的巧思設計,有的表現個人風格,有的體現文化特色,同時兼具美感與實用價值,幻化成一道道亮麗的城市風景。如梁頌衍所言:「今次收到的作品水平相當不俗,特別是居住建築類別,設計不僅考慮功能元素,在外型上亦有所創新,設計者除了採用或多元、或新穎的建築材料,還連帶考慮周邊城市空間的特色,顧及方方面面。至於保育建築類別,承傳了以往的良好傳統,作品水準相當高!」

AAM理事長黃中原補充:「今次比賽雖然只是評出一個類別的金獎,但所有獲獎作品都是相當優秀!因為評審十分嚴格,即使歷屆收件數量不多,仍然堅持寧缺勿濫的高標準,絶對不會為了頒獎而頒獎。」

黃中原表示,建築師主要負責為建築物作設計、行政管理和技術支援等工作。
黃中原表示,建築師主要負責為建築物作設計、行政管理和技術支援等工作。

舉辦比賽推介新進

專為澳門年青建築師(45歲以下會員)而設的「年青建築師建築設計比賽」,最近一屆於2017年舉行,比賽以「年青建築師眼中的理想公共房屋」為主題,參賽者須以澳門外港客運碼頭以東的新填海「A」區為基地,提交相關的公共房屋設計圖紙(包括平面圖、剖面圖、立面圖、透視圖),以及一個標準住宅單位模型。為了進一步鼓勵青年發揮創意,AAM向會員徵集作品時,僅提供簡短的設計大綱,並以設計方案而非實體建築作為評選內容。

經過評審團的綜合考量,選出1項金獎、1項銀獎及2項優異獎,得獎作品分別為「三生有幸」、「澳門烏托邦」、「家園」和「居+生活」。是次比賽的作品,獲評審一致評為質素高、具有較強的啟發性。參賽隊伍不只設計公共房屋,同時提倡一種生活態度,值得人們深思。

黃中原稱,AAM舉辦這項比賽,目的是為年輕建築師提供一個發聲平台,讓他們展現對城市空間、建築設計的所思所想,賽後將通過出版雜誌以及舉辦展覽,把他們的聲音傳開去,並期望在社會上產生討論,取得政府、業界和市民的關注。他說:「我們的雜誌會贈送予不同的政府部門及學校圖書館,讓更多政府官員接觸到這些年輕人的設計方案,望能作為日後構思公共房屋的參考,為小城營造宜居環境貢獻力量。此舉同時有助莘莘學子瞭解建築設計行業,讓更多年輕人對建築設計行業產生興趣。」

2017年度「年青建築師建築設計比賽」評審情況
2017年度「年青建築師建築設計比賽」評審情況

行業發展前景樂觀

在澳門,有興趣從事建築設計的年輕人其實不少,但真正瞭解這個行業的人不多,如果身邊沒有相熟的業者指導,對於入行途徑難免感到迷惘,甚至束手無策。投身這行20多年的黃中原簡要講解有關流程:「目前,在澳門擔任建築師,基本必須具備建築學學士學位(或以上程度),同學們要特別留意,事前必須確定你所選讀的學科學歷獲澳門承認。假設學生學成歸來,回澳要先登記,然後找導師從事為期兩年的建築專業實習(編按:須在1名相關專業範疇的建築師指導下,於澳門特區的建築事務所,又或自然人商業企業主、公司進行實習),才可參加認可考試,待筆試合格便可進行專業面試,面試成功就能成為1名建築師。」(詳情請查閱「澳門特區政府建築、工程及城市規劃專業委員會」網站)成為建築師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到獨當一面,可能需要10年或以上的實際工作經驗。

2017年度「年青建築師建築設計比賽」以公共房屋為題,最後選出1項金獎、1項銀獎及2項優異獎。
2017年度「年青建築師建築設計比賽」以公共房屋為題,最後選出1項金獎、1項銀獎及2項優異獎。

儘管已投身這個行業多年,梁頌衍和黃中原直到今時今日仍然覺得工作充滿挑戰性。對於澳門建築行業的發展前景,兩位資深前輩又有何看法?黃中原稱:「建築師在澳門的工作,一般可分為兩個市場,分別是私人和公共市場,雖然私人市場近幾年發展比較困難,但也不用太悲觀,因為澳門特區政府推出了新城區計劃,5幅填海地段(A、B、C、D、E區)合計總面積約350公頃,當中包括公共房屋、橋樑、隧道、學校、電站、醫療設施和配套設施等項目,這方面(公共市場)能為業界提供一定的工作量。」

梁頌衍認為「澳門建築行業前景非常好」,因為現時城市經濟發展良好,博彩業開放,除了新城區計劃,還有各類都市更新項目。「不過,現時政府招標的項目規模都比較大(特別是新城區),其實可以將這些項目分類成大中小型,方便給予不同大小和能力的則師樓處理,讓更多公司參與其中。始終澳門公司的規模相對較小,如果政府不給予機會讓他們多些嘗試,他們很難開拓市場、發展事業。」為了促進有關行業健康發展,他寄願政府加強與業界溝通,積極完善招標制度——尤其是項目規劃,針對審批方面應簡化手續、加快流程及完善條文。

由澳門建築師協會出版的《澳門建築》雜誌
由澳門建築師協會出版的《澳門建築》雜誌

澳門建築師協會

www.macaoarchitects.com

亞洲建築師協會

www.arcasia.org

澳門特區政府

建築、工程及城市規劃專業委員會

www.caeu.gov.mo

文:林菁菁 圖:宋楚珊、陳思禮、受訪者


訂閱新聞局Telegram政府新聞頻道:https://t.me/macaogcs,即時接收最新消息。
訂閱頻道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Facebook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Facebook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官方微信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官方微信
微信訂閱號:澳門政府資訊 澳門政府資訊
微信訂閱號:澳門特區發佈 澳門特區發佈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政府新聞頻道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政府新聞頻道
已複製連結
跳到頁面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