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門,郵票遠不止是寄送信件的憑證,它是一幅微縮的歷史長卷,是城市美學的縮影,更是承載無數人情感與記憶的珍貴載體。走進通訊博物館的郵票展區,或駐足於議事亭前地郵電局總部的集郵商店櫃檯前,總能看到為這「方寸之美」而停留的身影。他們來自五湖四海,卻因澳門郵票的魅力而聚在一起。
本次專題,我們走進郵電局,專訪集郵處集郵品設計及宣傳經理陳偉菁,深入探討郵票從選題策劃到推向市場的全流程運作。我們亦聚焦為這些紙片注入靈魂的藝術家――吳衛鳴與鍾渠盛,聆聽他們的設計理念,探索如何將澳門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與鮮活的時代氣息濃縮於方寸之間。當然,少不了集郵愛好者的動人分享,隨他們開啟一場澳門郵票的深度之旅,感受濠江情韻的永恆流轉與生生不息。
短片
方寸之間 澳門郵票裡的文化印跡
集郵愛好者分享
金蓮花下的回歸記憶
在議事亭前地郵電局總部大樓,郵票售賣櫃檯前,來自新疆伊犁的錫伯族遊客張永昕小心翼翼地接過他的「珍寶」――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一周年紀念郵票小型張。這枚於2000年12月20日發行的郵票,定格了回歸盛典的歷史瞬間,中央以22K金箔壓印的璀璨金蓮花尤為耀眼奪目。「這枚郵票在內地難覓,是最好的紀念手信,我要帶回去與家人分享。」他笑說是受父親的影響愛上集郵,會將郵票視為旅行的時光琥珀,多年後再翻看,便能喚起曾經走過的風景與記憶。
建築之美的方寸呈現
同在這座充滿歷史韻味的郵電局總部大樓內,學習建築設計的張寅蘇以專業視角細細品味澳門郵票。「我很欣賞郵票對地標建築的整體呈現,以及將建築細節精妙濃縮的功力。」在她眼中,澳門集郵文化的普及是一種難能可貴的文化滋養,郵票不僅是城市美學的縮影,更是公共文化傳播的精妙窗口。
生肖郵票的童趣與文化紐帶
來自台灣高雄的胡女士一家,特地來到通訊博物館參觀《郵說生肖》臨時展覽,沉浸於這場以集郵為主題的文化之旅。受到擔任郵差的父親薰陶,郵票早已融入她的生活。「澳門郵票設計生動活潑,工藝精湛而充滿活力。從生肖鼠以插畫手法演繹的巧妙創意,到以抽象線條勾勒民俗風情的獨特構思,童趣與藝術感相得益彰。」更令其欣喜的是,在數位時代書信往來漸少的今日,博物館的沉浸式體驗竟點燃了兩個孩子對集郵的好奇與熱情,成為連結世代的文化紐帶。
郵電局集郵網頁
http://philately.ctt.gov.mo
通訊博物館
http://www.cmm.gov.mo
文:黃桂蘭 圖:宋楚珊 受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