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專題特寫

陳小玉以舞傳情 綻放漢唐古典舞之美

澳門雜誌
165期
  • 陳小玉以舞傳情 綻放漢唐古典舞之美

  • 能找到自己喜歡的事物是一件難能可貴的事,我想在這條名為夢想的路上不斷前進。 —— 陳小玉

  • 承舞紀青年團在「承夢飛翔2023」匯演上表演群舞《春如許》

  • 群舞《春如許》

  • 群舞《春如許》

  • 漢唐舞蹈是將民間音樂、舞蹈、雜技等豐富多彩的藝術結合在一起,可見中國古代社會生活及傳統的縮影。

  • 「袖舞」是漢唐古典舞中必備的訓練內容

  • 陳小玉不時走到舞者身旁,提供指導和鼓勵,幫助他們修正動作,提升表現力。

  • 盧雪翩

  • 戴沁怡

未能播放Youtube視頻
陳小玉以舞傳情 綻放漢唐古典舞之美
陳小玉以舞傳情 綻放漢唐古典舞之美

中國古典舞流派眾多,各具韻味,其中由已故北京舞蹈學院教授、中國著名舞蹈編導孫穎教授創立的「中國漢唐古典舞」,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享譽舞壇,並於2010年經中國教育部評定為國家級精品課程,奠定其於舞蹈教學的地位。

陳小玉作為漢唐古典舞學派的弟子,自北京舞蹈學院學成歸來後,便創辦了「承舞紀.澳門舞蹈團」。十多年來,她秉承弘揚漢唐古典舞的精神,致力於推廣這一舞蹈,讓其在澳門生根發芽,綻放光彩。

 

執着熱愛 舞出真我

自三歲開始,陳小玉便與舞蹈結緣,享受隨音樂翩翩起舞的樂趣,亦立志成為一名舞蹈老師。她笑憶童年往事:「小學四年級時,因學業成績下滑,媽媽暫停了我的舞蹈課程,我為此哭了一整晚!」那段短暫的停頓,讓她更加明白舞蹈對自己的意義,從而激勵她用功讀書,最終重返舞室。

「能找到自己喜歡的事物是一件難能可貴的事,我想在這條名為夢想的路上不斷前進。」高中畢業後,在家人、老師和舞蹈界前輩的鼓勵下,陳小玉隻身前往北京,報考兩年招生一次的國家殿堂級專業學府――北京舞蹈學院風漢唐古典舞系。憑着對舞蹈的熱忱及紥實的功底,她從全國800名考生中脫穎而出,成為該年12名錄取學生之一。作為第一代赴北京修讀舞蹈專業的澳門學生,她當時便立下志向,學成後要回澳門傳授漢唐古典舞,將這份藝術傳承下去。

「承舞紀」的命名蘊含深意:「承」寓意承先啟後,「舞」代表漢唐古典舞,「紀」則是對恩師孫穎教授的紀念,體現了陳小玉創辦舞團的初心――「以愛傳承,煉舞育人」。她感慨:「舞團剛剛成立時,只有一位學生報名,我非常感謝她和家長的信任,讓我們能堅持走下去。」如今,舞團學生已超過400名,陳小玉由衷感恩大家支持,讓「承舞紀」在澳門贏得了口碑與認可。

能找到自己喜歡的事物是一件難能可貴的事,我想在這條名為夢想的路上不斷前進。                       ——  陳小玉
能找到自己喜歡的事物是一件難能可貴的事,我想在這條名為夢想的路上不斷前進。 —— 陳小玉

 

編創之旅 與李清照心靈相通

「承舞紀」每年都會舉辦《承夢飛翔》匯演,陳小玉不僅會帶領團員重現經典漢唐古典舞,還會親自編創新舞,靈感多源於中華傳統文化。她認為,深入瞭解文化背景,才能創作出有內涵的作品,古代人物的精神仍值得現代人學習。「編創是一場邊學邊做的探索,從中可發現自我、完善自我。」

閒時,陳小玉會藉着閱讀中國古代文學尋找靈感。數年前,她開始研究中國歷史上最負盛名的女詞人李清照,被其豪爽個性、細膩內心與自由思想深深吸引。「在封建時代,女性鮮有追求自由的空間,但李清照敢愛敢恨,有着現代女性的特質,令現代人容易與她的思想連結,甚至產生共鳴。」李清照的性格、愛國情懷和對人生的追求,為她的創作提供了不少靈感。2022年,她以李清照的《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為藍本,創作了群舞《意未央》,展現詞人內心的浪漫與遐想。

2023年,她再次以李清照的《減字木蘭花.賣花擔上》為靈感,創作出群舞作品《春如許》,並憑此入選2025年國家藝術基金的小型劇(節)目和作品創作項目。「自國家藝術基金對港澳開放以來,我每年都有申報作品,今年成功入選,真是喜出望外。當知道結果時,我激動得哭了起來,甚至說不出話。」這份榮譽不僅為她注入持續教學與創作的動力,也提醒她要腳踏實地,精益求精。

承舞紀青年團在「承夢飛翔2023」匯演上表演群舞《春如許》
承舞紀青年團在「承夢飛翔2023」匯演上表演群舞《春如許》
群舞《春如許》
群舞《春如許》
群舞《春如許》
群舞《春如許》

 

舞姿再現詞人心境

《減字木蘭花.賣花擔上》是李清照新婚不久時所作,詞中通過買花、賞花、戴花、比花的生動描寫,展現了她天真爛漫的愛美之情與不羈好勝的獨特個性。陳小玉說,在封建時代,李清照與丈夫趙明誠的情投意合難能可貴,「我感受到她當時的幸福心境與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因而創作了《春如許》。」

春天總讓人聯想到繁花似錦,舞者手持黃色的迎春花,在舞動中與花相映成趣。陳小玉拿起道具花,笑談創作時曾為花的顏色猶豫不決,最終因李清照喜愛桂花,選定了寓意花樣年華與人生起伏的黃色。「這朵花不僅是道具,更承載了多重意象,寄託了李清照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我很喜歡中國文化藝術中,以意境留白的表現方式。」陳小玉認為,舞蹈以身體語言訴說情感,即使觀眾不熟悉背景,也能在舞姿間找到共鳴。時至今日,她在起舞時仍會懷着初學舞時的感動,隨年增月長,情感愈發深沉。她希望通過入選國家藝術基金的契機,讓更多年輕人認識漢唐古典舞,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漢唐舞蹈是將民間音樂、舞蹈、雜技等豐富多彩的藝術結合在一起,可見中國古代社會生活及傳統的縮影。
漢唐舞蹈是將民間音樂、舞蹈、雜技等豐富多彩的藝術結合在一起,可見中國古代社會生活及傳統的縮影。
「袖舞」是漢唐古典舞中必備的訓練內容
「袖舞」是漢唐古典舞中必備的訓練內容
陳小玉不時走到舞者身旁,提供指導和鼓勵,幫助他們修正動作,提升表現力。
陳小玉不時走到舞者身旁,提供指導和鼓勵,幫助他們修正動作,提升表現力。

 

團員分享

盧雪翩:全情投入舞動漢唐

盧雪翩
盧雪翩

於2020年加入「承舞紀」的盧雪翩,是團中的資深師姐。排練時,她總是熱心協助團員,細心提醒正確的走位與舞步。即使在沒有觀眾的舞室,她的舞姿依然柔美生動,充滿生命力。「我最初學習民族舞,後來想多瞭解古典舞,便報名加入『承舞紀』的漢唐雅韻班,後來成為團員。」

「為了呈現小玉老師心目中的作品,我在《春如許》練習及演出過程中努力融入角色,希望展現李清照新婚時愛花、惜花、為花起舞的幸福情景。」盧雪翩認為,只有真情投入的舞步才能觸動人心,讓作品更具感染力。「能參與入選國家藝術基金的作品,我感到非常榮幸,也希望這次入選能吸引更多人愛上漢唐古典舞,加入我們的學習行列。」

 

戴沁怡:心繫古典舞

戴沁怡
戴沁怡

戴沁怡自幼在澳門演藝學院舞蹈學校跟隨陳小玉學習中國古典舞,後在老師的推薦下加入「承舞紀」。「舞團讓我重新認識中國古典舞,接觸漢唐古典舞的經典劇目後,我的藝術視野被徹底開拓,深深愛上了這種兼具美感與文化底蘊的舞蹈風格。」

她說,《春如許》的隊形、節奏與動作細節繁多,須同時兼顧故事性與情感表達,排練過程頗具挑戰。「我非常感激國家對澳門舞蹈藝術的支持,也感恩能參與這部作品,與小玉老師和師姐師妹們共同分享這份喜悅。」

年僅20歲出頭的戴沁怡,立志繼續深耕古典舞,讓這門藝術更加普及。「我希望更多人通過古典舞了解中國的文化與歷史,讓漢唐古典舞的美在未來綻放得更燦爛。」

 

文:鄭美盈 圖:宋楚珊 受訪者

 


訂閱新聞局Telegram政府新聞頻道:https://t.me/macaogcs,即時接收最新消息。
訂閱頻道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Facebook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Facebook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官方微信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官方微信
微信訂閱號:澳門政府資訊 澳門政府資訊
微信訂閱號:澳門特區發佈 澳門特區發佈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政府新聞頻道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政府新聞頻道
已複製連結
跳到頁面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