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專題特寫

白色藝術 雪雕魅力

澳門雜誌
130期
  • 2017年,阮錦鴻的隊伍憑「鶴舞迎春」獲得札幌雪雕比賽冠軍。

  • 今年,阮錦鴻繼續帶領一班隊友代表澳門,出戰在札幌舉行的2019年第46屆國際雪雕比賽,並憑作品「共享繁榮」獲得亞軍。

  • 製作雪雕需用上多款大型工具

  • 阮錦鴻希望日後有更多人加入雪雕製作行列

  • 前往參賽前,阮錦鴻會按比例製作一個小模型,於比賽時作參考之用。

  • 先把雪塊的每一面劃分成相同的九等份,以便準確繪圖。

  • 作品評審前,會有一小時讓參賽者清理作品上的碎雪。

  • 以模型為參考,於雪塊上描繪作品的線條。

  • 按照畫好的線條,從上往下鑿走多餘的雪,整個過程會耗費大量的體力。

  • 白色藝術 雪雕魅力

  • 處理好作品輪廓後,開始着手細節部份。

  • 雕鑿細節部份不僅勞神,還要留意天氣,若下雪就容易破壞作品。

  • 小心鑿走雪雕透空位置的雪,以免破壞整體結構。

  • 2016年,阮錦鴻的隊伍獲文化局邀請首次參加札幌雪雕比賽,憑「龍抱金蓮」獲得亞軍。

未能播放Youtube視頻
白色藝術 雪雕魅力
白色藝術 雪雕魅力

說起冰雕和雪雕,大家都會聯想到冬日的北方冰雪節,但原來在上世紀80、90年代,澳門大部份酒店都配有一兩位精通雕刻的廚師,負責雕琢用於裝飾餐桌或冷凍食物的冰塊。由2016年起,澳門特區政府旅遊局邀請澳門廚藝協會組成雪雕隊,代表澳門出戰日本札幌冰雪節的「國際雪雕比賽」,代表隊於比賽中屢獲佳績,為澳爭光,再次掀起大家對冰雪雕的關注。

心領神會磨煉雕功

在澳門,冰雕技藝雖然已日漸式微,但至今仍有人努力推廣及傳承這項手藝。澳門廚藝協會主席阮錦鴻與冰雕結緣,正值冰雕流行的80、90年代。「1978年,我在朋友的引薦下,到一間酒店做學徒。工作時,常會看到自助餐桌上的各式冰雕,覺得很新奇,於是萌生了學習這門手藝的想法。」

許多人都會將冰雕和雪雕混淆,事實上,冰只可雕,雪可堆亦可雕。

阮錦鴻說,往日,師傅僅偶爾指導他們一些冰雕技巧,全憑學徒留意師傅的手法,加上自己觸類旁通,才有可能學有所成。他說:「師傅會先在冰塊上劃一刀,再着你跟住嘗試。之後,師傅就去忙別的事情,很多細節都要靠自己觀察和摸索。」儘管學習路上迷霧重重,但性格堅毅的阮錦鴻,仍憑着對冰雕和雪雕的熱誠煉就一身好本領。

阮錦鴻希望日後有更多人加入雪雕製作行列
阮錦鴻希望日後有更多人加入雪雕製作行列

巧思加努力 屢獲佳績

阮錦鴻接觸冰雕和雪雕已有40多年,在亮麗成績的背後曾遇過不少波折。他說:「1983年,我首次以個人身份參加冰雕比賽,賽事於香港沙田馬場舉行,在全場30多名參賽者當中,我是唯一一個把冰鑿爛的人,因此未能完成賽事。」雖然首戰以失敗告終,但他沒有卻步,更於第二年的比賽中一雪前耻奪得亞軍。之後,他繼續參加了不少比賽,可惜成績都徘徊在亞軍和季軍之間。直至1992年,他終於在俄羅斯的一場比賽中奪得冠軍,初嘗勝利的滋味。

一次勝利,沒有令他感到滿足。「我每次參加比賽都是抱着奪冠的心態,因為拿第二名就等於退步。」自此,阮錦鴻每次參加比賽都像「行軍打仗」般拚命。他以在日本札幌舉行的國際雪雕比賽為例,在為期4天的比賽裡,參賽者須由早上9時一直製作到晚上9時,由於鑿雪及運雪需要消耗大量體力和熱能,每晚離開場地時,雙手都冷得發抖,十分疲累,回到酒店要用大量熱水暖和身體。這是對體力的一大考驗。

製作雪雕需用上多款大型工具
製作雪雕需用上多款大型工具

要創作出完美的雪雕作品,除了花心思設計,前期的準備工作亦不能馬虎。阮錦鴻指出,每次比賽前,都會根據賽事要求及天氣狀況,才決定作品的類型。當中最難預測的是天氣,亦是成敗關鍵之一。「如果在比賽途中下大雪,就會遮蓋作品的細節,必須重新雕刻。最麻煩的是太陽天,陽光的溫度會使雪雕的內部融化,即使外表看似完好無缺,但其實一碰便會塌下來」。

對阮錦鴻來說,比賽中最難忘的,並不是獲獎的一刹那,而是千辛萬苦完成作品的滿足感。

精益求精 宣傳澳門

自2016年開始,阮錦鴻帶領的雪雕隊代表澳門於日本「國際雪雕比賽」贏得一冠三亞的成績。雖然如此,敬業樂業的他,並不覺得自己登上了事業巔峰,仍樂此不疲地參加世界各地的雪雕比賽。「只要我還想進步,下次的作品必定會做得更加好!」

2016年,阮錦鴻的隊伍獲文化局邀請首次參加札幌雪雕比賽,憑「龍抱金蓮」獲得亞軍。
2016年,阮錦鴻的隊伍獲文化局邀請首次參加札幌雪雕比賽,憑「龍抱金蓮」獲得亞軍。

阮錦鴻說,由於每次比賽都是全神貫注於創作之中,有時難免會「當局者迷」,當比賽完結的喜悅消退後,回望作品,總能挑出不滿意的地方。「由於比賽時間緊迫,光顧着完成作品,已難於看清作品全貌,更遑論找出需要改善的地方。」為了更好地應對不同比賽,阮錦鴻平常會閱讀製作冰雕和雪雕的書籍,亦會與其他參賽者交流,尋求突破。

作為澳門的代表,每次外出比賽,總有人會問阮錦鴻:「為甚麼澳門這個位於亞熱帶的城市,會派出隊伍參加雪雕比賽,並屢獲殊榮?」每當這個時候,他總會不厭其煩地解釋自己和冰雕及雪雕的淵源,並介紹澳門的可愛之處。「可以讓更多人認識澳門,是我的義務,亦是我的榮幸。」他認真地說。

2017年,阮錦鴻的隊伍憑「鶴舞迎春」獲得札幌雪雕比賽冠軍。
2017年,阮錦鴻的隊伍憑「鶴舞迎春」獲得札幌雪雕比賽冠軍。

初心不變 盼傳承技藝

歲月如梭,今日的阮錦鴻,已不再是昔日的小伙子,目前擔任澳門新濠天地娛樂場餐飲營運及貴賓服務副總裁的他,雖然位居要職,但他仍樂於參加各項比賽。「以前參加比賽,獲獎比一切都重要,一來是想證明自己的實力,二來回饋公司對自己的支持。現在心態不同了,雖然想取勝的心情沒有絲毫減退,但會更注意休息,不再以透支健康的方式去爭取獎項。」

作為澳門雪雕揚名國際第一人,即使在風雪的惡劣環境下比賽,阮錦鴻自言都有信心應付,唯獨隊員的流失,才是他現今面對的一大難題。「由於比賽過程十分艱辛,很多人只參加了一次便不願再次參與,需要不斷尋找新血加入。現在,由於我對作品比較熟悉,所以在雪磚上繪畫草圖及處理雪雕的細節部份,都只能由我負責,其他隊員則主力負責鏟雪和搬運工具等工作。」

今年,阮錦鴻繼續帶領一班隊友代表澳門,出戰在札幌舉行的2019年第46屆國際雪雕比賽,並憑作品「共享繁榮」獲得亞軍。
今年,阮錦鴻繼續帶領一班隊友代表澳門,出戰在札幌舉行的2019年第46屆國際雪雕比賽,並憑作品「共享繁榮」獲得亞軍。

他無奈說,以前曾開班授徒,但參加者屈指可數。「由於冰雕所用的冰條售價越見昂貴,加上酒店和娛樂場對冰雕的需求減少,即使有專人系統性地傳技,仍難以吸引人學習或入行。」

他希望旅遊局或旅遊學院能提供更多學習資源,吸引人才,令這日漸式微的技藝得以傳承。「希望澳門日後能有更多的專業人士,可以走在一起參加比賽,取得更好成績。」

雪雕製作過程

前往參賽前,阮錦鴻會按比例製作一個小模型,於比賽時作參考之用。
前往參賽前,阮錦鴻會按比例製作一個小模型,於比賽時作參考之用。

步驟1

先把雪塊的每一面劃分成相同的九等份,以便準確繪圖。
先把雪塊的每一面劃分成相同的九等份,以便準確繪圖。

步驟2

以模型為參考,於雪塊上描繪作品的線條。
以模型為參考,於雪塊上描繪作品的線條。

步驟3

按照畫好的線條,從上往下鑿走多餘的雪,整個過程會耗費大量的體力。
按照畫好的線條,從上往下鑿走多餘的雪,整個過程會耗費大量的體力。

步驟4

小心鑿走雪雕透空位置的雪,以免破壞整體結構。
小心鑿走雪雕透空位置的雪,以免破壞整體結構。

步驟5

處理好作品輪廓後,開始着手細節部份。
處理好作品輪廓後,開始着手細節部份。

步驟6

雕鑿細節部份不僅勞神,還要留意天氣,若下雪就容易破壞作品。
雕鑿細節部份不僅勞神,還要留意天氣,若下雪就容易破壞作品。

步驟7

作品評審前,會有一小時讓參賽者清理作品上的碎雪。
作品評審前,會有一小時讓參賽者清理作品上的碎雪。

文:陳錦城 圖:宋楚珊、受訪者


訂閱新聞局Telegram政府新聞頻道:https://t.me/macaogcs,即時接收最新消息。
訂閱頻道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Facebook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Facebook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官方微信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官方微信
微信訂閱號:澳門政府資訊 澳門政府資訊
微信訂閱號:澳門特區發佈 澳門特區發佈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政府新聞頻道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政府新聞頻道
已複製連結
跳到頁面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