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波士頓麻省理工學院舉行的由中華醫學會和美國哈佛大學合辦的廿一世紀東西方衛生保健展望研討大會於2001年6月29日圓滿結束。 共有一千多名來自中美兩國的醫療衛生官員、學者、專家參加這個大會,其中來自中國內地的就有近七百名。 澳門政府社會文化司司長崔世安博士在大會正式舉行的第一天的特別討論會上應邀發言,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部長張文康在大會結束時致了閉幕詞。
該大會在6月25日正式開始。 會議期間,中美兩國的專家學者各自介紹了本國的衛生保健機構的架構及其所提供的服務、疾病形式的變化、對對方的衛生保健系統的看法、衛生保健人員的組成和培訓, 並在傳統和替代醫學、創傷、災難和軍事醫學所需要的專業人員、醫學研究作用、研究人員的培訓、如何確定醫療衛生系統的重點、公眾的衛生教育、環境因素對健康的影響及其控制、精神衛生、性傳染疾病和愛滋病以及藥物濫用等多個領域內作了廣泛的討論。 該大會除了白天舉行外,會議第一天晚上舉行了一個題為”衛生系統的重大變化”特別討論會,而在會議期間的其它晚上還舉行專科分科的專業人員交流討論會。
衛生系統的重大變化”特別討論會由澳門政府社會文化司司長崔世安博士,中國著名的醫學專家、現任人大常委會副主席的吳階平教授, 哈佛醫學院退休教授Nelson Kiang、 北京巿衛生廳廳長朱中航、 哈佛醫學院教授Donald Berwick, 耶魯大學醫學院教授Kenneth Kiad等共同主持。 崔世安司長介紹了澳門回歸後在醫療衛生方面的出現的新的形勢以及正在和即將進行的醫療衛生系統方面的改革,包括建立疾病預防和控制中心、加強初級衛生保健服務和對慢性病的預防和控制、改善藥物供應制度、加強衛生工作人員的培訓和持續教育、研究醫療保險制度,建立急救中心等。 崔世安司長強調中央政府的在對提高澳門醫療服務質量所作出的支持。
剛參加完聯合國有關愛滋病的特別會議的國家衛生部部長張文康在大會閉幕前作了有關中國的衛生改革和發展的講話。 在講話中張文康提出用比較低廉的費用提供比較優質的服務是中國未來的醫療改革目標, 在醫療保險制度中建立分擔機制,醫療衛生體制和藥品生產流通體制改革中引入競爭機制等的政策。
出席該研討會的澳門代表除崔世安司長外,還包括衛生局局長瞿國英醫生、副局長兼仁伯爵綜合醫院院長李展潤醫生、護士總監謝杏賢、兒科專科醫生楊健梅、 心科專科醫生馬偉龍、 泌尿科專科醫生何舜發、腫瘤科專科醫生林志良、全科專科醫生溤浩明、彭與華和公共衛生專科醫生林松等。 此外,澳門政府還邀請澳門鏡湖醫院院長張旭明醫生、澳門中華醫學會代表陳亦立、郭婉儀、張海浪和澳門執業西醫公會代表孔競勉、澳門牙科醫學會代表葉頌聲出席會議。 本澳的代表除參加會議的正式議程外, 還通過參加小組會議討論等使本澳專業人員大大加深了對中美兩國衛生系統及其改革方向、衛生專科人員的培訓,疾病的形式和控制等方面的認識。 這些認識對本澳的醫療衛生系統改革和提高醫務人員質素都有很好的借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