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專題特寫

「本地策展計劃」激發社區活力 讓藝術走進生活說故事

澳門雜誌
167期
  • 「本地策展計劃」激發社區活力 讓藝術走進生活說故事

  • 藝術家何沛珊的作品《兩相思》運用AI把油畫轉化成動態影像,增加觀賞維度。

  • 藝術家司徒儉透過一系列作品,試圖利用植物帶出邊緣群體靈活、鮮活的一面。

  • 藝術家羅藹盈的錄像裝置作品《尋我於太虛》,以身體為媒介,以低溫蠟為語言,比喻在火與水之間、毀滅與重生之中對「前身」與「自我」的追問。

  • 藝術家李佳寶在夏威夷觀察及研究魷魚時所創作的作品《魷魚地圖》,利用魷魚的視角重塑人造地圖。

  • 藝術家姚詠思的作品《述(No.6)》用具象的線條代表抽象的「時間」

  • 她們來到言說的地點 策展人 王景

  • 她們來到言說的地點 策展人 蔣靜華

  • 她們來到言說的地點

  • 梁潔雯

  • 吳敏慧

未能播放Youtube視頻
「本地策展計劃」激發社區活力 讓藝術走進生活說故事
「本地策展計劃」激發社區活力 讓藝術走進生活說故事

「藝文薈澳:澳門國際藝術雙年展2025」的六大板塊之一「本地策展計劃」,旨在發掘和支持本地策展人才,作為推動當代藝術發展的重要平台,通過公開徵集和嚴格評選,最終甄選出6個各具特色的策展計劃。其中,由策展人蔣靜華和王景聯合策劃的「她們來到言說的地點」,巧妙地將展覽場地選定於充滿歷史韻味的澳門茨林圍哪咤文化館,突破了傳統美術館的框架,讓藝術走進社區。展覽邀請了7位背景各異的女性藝術家,通過作品呈現剛柔並濟的「女力」,訴說各自獨特的故事。

藝術家何沛珊的作品《兩相思》運用AI把油畫轉化成動態影像,增加觀賞維度。
藝術家何沛珊的作品《兩相思》運用AI把油畫轉化成動態影像,增加觀賞維度。

 

匯聚女性藝術家的多彩「聲音」

當代藝術以其豐富多樣的形式,深刻剖析社會議題和生活現象,引發觀者對生命的思考。是次「本地策展計劃」中,蔣靜華與王景以女性視角為切入點,深入探討她們希望與大眾分享的主題。「『她們來到言說的地點』是一個圍繞女性藝術家的展覽。我們希望更聚焦地呈現這些女性藝術家在日常與現實情境中的處境、她們對具體事物的反應,以及如何將思緒轉化為藝術創作。」

藝術家司徒儉透過一系列作品,試圖利用植物帶出邊緣群體靈活、鮮活的一面。
藝術家司徒儉透過一系列作品,試圖利用植物帶出邊緣群體靈活、鮮活的一面。

是次參展的7位藝術家包括:羅藹盈、吳敏慧、司徒儉、何沛珊、姚詠思、梁潔雯、李佳寶,她們擁有不同背景與故事,帶來風格各異的作品。「展覽設定某種大方向,但並沒有預設主題框架,而是期待每位『她』都能坦誠展現自己想要傳達的內容。」蔣靜華補充,展覽旨在呈現澳門作為歷史文化交匯地的多元面貌,展現女性在不同時代與文化語境下的聲音與能量。在策展過程中,策展團隊與藝術家保持密切溝通,確保創作自由與展覽敘事的協調平衡。

藝術家羅藹盈的錄像裝置作品《尋我於太虛》,以身體為媒介,以低溫蠟為語言,比喻在火與水之間、毀滅與重生之中對「前身」與「自我」的追問。
藝術家羅藹盈的錄像裝置作品《尋我於太虛》,以身體為媒介,以低溫蠟為語言,比喻在火與水之間、毀滅與重生之中對「前身」與「自我」的追問。

7位藝術家以跨國、離散的生命經驗,從現代女性視角出發,探問「歸屬」的當代表述,並對移民、母職、流離與認同等社會議題做出深刻回應。

蔣靜華介紹,李佳寶的錄像裝置《魷魚地圖》,以黑白沙構成地圖的形狀,魷魚在其中自由穿梭,模糊了疆界。作品隱喻藝術家作為移民的處境――在兩種文化之間游移、交融,尋找自我定位。司徒儉的《非算法的生命――家的紋樣》,以蒸盤、舊地毯等生活舊物件構建油畫裝置,透過日常器物的再現,反思母職與女性在家庭場域中的感知與創作主體性。何沛珊展出油畫及錄像《兩相思》,靈感來自宋代李禹同名詩,寄託她對家鄉的思念與情感。

藝術家李佳寶在夏威夷觀察及研究魷魚時所創作的作品《魷魚地圖》,利用魷魚的視角重塑人造地圖。
藝術家李佳寶在夏威夷觀察及研究魷魚時所創作的作品《魷魚地圖》,利用魷魚的視角重塑人造地圖。
藝術家姚詠思的作品《述(No.6)》用具象的線條代表抽象的「時間」
藝術家姚詠思的作品《述(No.6)》用具象的線條代表抽象的「時間」

 

激發「對話」的展覽空間

「茨林圍是澳門唯一現存的圍村,本身就是一個飽含記憶與故事的『言說地點』。我們選址此處是希望令作品與場域之間產生對話,讓觀眾身臨其中時能夠引發更加深層思考。」蔣靜華指,展覽不僅是作品展示,更是場域、歷史、文化與女性記憶的交織。通過與不同環境及個人經驗的互動,展覽將帶來多層次的藝術體驗。

「作品所展現的,是女性主體性在當代語境下的探索與突圍,透過錄像、裝置、繪畫等多元媒介,藝術家不只是在『說』,也在透過自身實踐,主動創造新的言說方式。我們希望前來觀展的觀眾能耐心地傾聽每位藝術家在作品中的訴說。」蔣靜華語畢,一旁的王景即補充說:「為了更好地引導觀眾,藝術家還各自把一句重要的話留在展廳中。而展覽中的植物、動物、水果、蠟燭等元素,這些對生活中細節的觀察、珍愛與反思,正體現女性藝術家的獨特與細膩面貌。」

為避免觀眾觀展時感到困惑,展覽避免晦澀難懂的藝術理論或學術話語。策展人希望,觀眾能在作品中找到與自身相似的生存痕跡,共享生活中的瑣碎與情感創傷。如:姚詠思以「時間」為核心,透過作品《述(No.6)》將個人生命片段轉化為可視痕跡。她以具象的線條在半透明、如肌膚般的載體上反覆描繪,把流動的經歷凝固為靜止。展覽期間還設有現場導覽及藝術家工作坊,促進觀眾與藝術家的直接對話,讓展覽成為人與人之間的連結,超越藝術家自我表達界線。「相信觀眾漫步於茨林圍這座『活歷史』,在古老建築、哪咤信仰與藝術創作縱橫交錯的場域之中,能夠『看見』與『聽見』社區歷史、文化、藝術與自身的故事。」

『她們來到言說的地點』是一個圍繞女性藝術家的展覽。我們希望更聚焦地呈現這些女性藝術家在日常與現實情境中的處境、她們對具體事物的反應,以及如何將思緒轉化為藝術創作。

她們來到言說的地點  策展人 王景
她們來到言說的地點 策展人 王景
她們來到言說的地點  策展人 蔣靜華
她們來到言說的地點 策展人 蔣靜華

 

「藝文薈澳」支持本地藝術生態發展

王景認為,澳門的公共機構對藝術的扶持多元且專業,展現了對不同創作的包容。「『藝文薈澳』是澳門的國際藝術舞台,非常愉快能作為『本地策展計劃』的一份子參與其中,並在自由的創作環境下自主組織展覽。」她特別提到,對主要由女性組成的團隊來說,本次展覽亦是女性之間的一次獨特溝通過程。

蔣靜華則認為,「藝文薈澳」是促進本地藝術家與國際藝術界對話的重要平台。「它不僅提升了澳門在國際藝術舞台上的能見度,也向更多觀眾展示澳門不僅僅是一個旅遊城市,更是一個充滿文化創意活力的熱點。這對澳門未來的藝術生態發展,尤其是激發年輕一代藝術家的創作熱情,具有深遠的意義與影響。」

兩位藝術家均指出,當代藝術創作正聚焦於個人主體經驗,並深入探討其中真實存在的議題與矛盾。在這個繁榮多元的城市,「藝文薈澳」正充分發揮其平台作用,促使當代藝術在此綻放異彩,匯聚國際藝術力量,培育本地藝術人才,推動具澳門特色的國際藝術雙年展持續發展。

她們來到言說的地點
她們來到言說的地點

她們來到言說的地點

展場:澳門茨林圍9號地下 哪咤文化館

澳門茨林圍118號怡順大廈地下 茨林圍古井展覽空間

展期:9月5日至10月31日

時間:上午11時至下午6時(逢星期一休息)

 

主題網頁

藝文薈澳:澳門國際藝術雙年展2025

www.artmacao.mo/2025

 

參展藝術家分享

梁潔雯:畫筆下的都市女性時間

梁潔雯
梁潔雯

擅長工筆重彩畫的梁潔雯,帶來全新作品《都市圍裙》,以傳統技法細膩描繪21世紀女性的日常故事。「畫作中央的圓絹幅,環繞一圈羅馬數字,借古代亭台樓閣的界畫技法,表現手提電腦和圍裙的直紋,帶有困牢的隱喻。畫面周邊融入女性在不同人生階段的物質需要和精神追求,期望在靜恬淡雅之中交織古今美學,碰撞中西視覺意象,營造獨特的張力。」畫中廚具、香料、蔬果、電腦、化妝品等元素,象徵雙職女性在時間的制約下平衡家庭、自我、興趣與事業的多重角色,呈現都市女性的生活痕跡。

梁潔雯對參與「藝文薈澳」感到欣喜:「『她們來到言說的地點』作為活動的一部份,為更多女性藝術家提供了展示的舞台,讓她們透過作品分享當下的人生感悟。同時,這也將澳門的非正式場域轉化為充滿溫度的展覽空間,讓藝術融入城市,為本地藝術家開啟大膽創想的可能,使創意不再止於『想』。」

 

吳敏慧:虛實交錯敘事

吳敏慧
吳敏慧

吳敏慧以忠實的複製手法,將真實物件與其擬真再現並置展示,探索真假之間的邊界。在本次展覽中,她共展出兩組作品。《第二身――門票系列》以視覺複製門票,「門票的圖像可能來自名家或名勝,承載當代文化與歷史的意涵。當我對門票上的圖像進行再次複製,代表其中已折射了我個人遊歷、記憶和喜好,顯示相同圖像身處在不同語境中可以傳達獨特意義的現象。」

《真與假的輪廓――不賣水果的水果店》則將真假蘋果置於同一陳列架,以「不賣水果的水果店」為意象,創造虛實交錯的敘事空間,探討資訊碎片化時代下「眼見為真」的界限,挑戰觀眾對存在與真實的認知。

吳敏慧將藝術家比喻為演員,策展人為導演,而「藝文薈澳」的「本地策展計劃」則是本地藝術家綻放的大舞台。她表示:「文化發展是多元豐富的,澳門藝術家非常多,希望未來能有更多像『藝文薈澳』的參展機會,讓各類型的創作者都能夠發揮所長,綻放光芒。」

 

文:鄭美盈  圖:宋楚珊 受訪者

 

 


訂閱新聞局Telegram政府新聞頻道:https://t.me/macaogcs,即時接收最新消息。
訂閱頻道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Facebook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Facebook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官方微信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官方微信
微信訂閱號:澳門政府資訊 澳門政府資訊
微信訂閱號:澳門特區發佈 澳門特區發佈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政府新聞頻道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政府新聞頻道
已複製連結
跳到頁面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