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盛夏,澳門迎來「藝文薈澳:澳門國際藝術雙年展2025」(下稱「藝文薈澳2025」)。「藝文薈澳」經過7年的成長,已成為澳門標誌性的文旅品牌,為全球觀眾帶來耳目一新的文旅體驗。今屆總策展人馮博一以「嗨,你幹甚麼來了?」為主題,引領觀眾反思澳門的「在地」歷史、記憶與全球化現實的交織。這個看似隨性的問句,實則蘊含哲學深意,在澳門掀起一場意義深遠的藝術盛宴。
以藝術為不可言說者賦形
澳門擁有四百餘年中西交融的獨特歷史,受航海時代影響,孕育出豐富的地域文化,為藝術創作提供了無窮的靈感。「16世紀,意大利耶穌會士利瑪竇遠渡重洋抵達澳門,開啟在華的傳教生涯。他的到來,或許曾引起朝野內外疑問:他幹甚麼來了?」馮博一從澳門的歷史故事出發,確立本屆「藝文薈澳」的策展方向。他指出,在全球化浪潮下,世界格局急劇變動,形成前所未有的複雜局面,人們在不確定中感受到不安與焦慮。
策展前,馮博一為自己擬定了一系列問題:「如何根據澳門和世界局勢的新變化,策劃具有明確文化針對性的主題性展覽?」「如何建立所謂藝術中心與邊緣、邊地之間相互打破的有效途徑?」「如何超越白盒子美術館的策展套路,形成新的敘事方式?」
他認為,當代藝術周期性大展正面臨瓶頸,必須反思與突破傳統框架。這次的「藝文薈澳」是一場跨越澳門歷史與當代的「狹路相逢」,試圖在文化交匯的潮汐中尋找新的可能。
馮博一以通俗的日常問句「嗨,你幹甚麼來了?」作為主題,針對人們對世界格局與時代變遷的現實處境,引發「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在哪兒?我向何處去?」的終極哲學問題。「通過這一主題,我希望展開不同地域、自我與他者之間的差異化對話,完成一次對澳門當代文化藝術的找尋和指認。」馮博一秉持「提問即行動」的策展理念,讓本屆「藝文薈澳」以主動姿態,通過藝術創作探索問題,成為尋找人生意義、價值和責任的自我判斷、選擇和表達的顯現。
主場展打破常規 化身思想場域
「藝文薈澳2025」主場展由總策展人馮博一與聯合策展人劉鋼、吳蔚共同策劃,突破傳統雙年展框架,摒棄傳統的單元分區模式,將近80件作品置於20個獨立空間,營造沉浸式觀展體驗。
馮博一介紹,「我們嘗試以日常生活空間的設置、命名和解釋,借鑒澳門街區標牌的樣式,『爆改』澳門藝術博物館的展覽空間,折疊出藝術家個人的生存旅程,作為全球化『在地性』的錨點、縮影和容器。」主場展包含入口、宮殿、迷宮、廣場、賭場、街區、裡屋、出口、太空等20個空間,例如藝術家宋冬在「入口」創作關卡裝置,薛峰則在「通道」呈現澳門歷史的虛構檔案藝術。
策展團隊更將展覽空間延伸至衛生間、通道等非傳統公共場域。馮博一解釋:「在這些閾限空間的動線中,我們希望營造中國園林『移步換景』的體驗,讓觀眾在日常空間中獲得意想不到的藝術感受。」這種方式串聯起日常生活與社會空間,引發藝術家對空間的思考與表達,讓觀眾在不同場域中產生新的認知。「雙年展應具備探索性與前衛性,本屆『藝文薈澳』既是對現狀、問題和困境的反思,也是對周期性大展邊界的突破性實驗。」
公共藝術如「鄰居」融入社區
除了主場展,馮博一與策展團隊還共同策劃了公共藝術展板塊。「主場展與公共藝術展在理念與場地上有所不同,但彼此獨立又互補。」他們根據澳門的文化場所,將9位藝術家的5件/組作品置於公共空間與社區,勾勒出一條連結在地性與全球化的線索,把社群、居民及遊客棲息的現場連結起來,將公共藝術與社會文化、歷史記憶及日常生活融為一體。
「當公共藝術走進日常生活,需面對社區與社群的複雜關係。創作者如同『鄰居』融入其中,讓公眾和遊客在城市空間中直接感受公共藝術的溫度,探索自我與他人的聯繫,進而理解人與空間的交互模式,產生一種錯序共生、共用和共情的互動關係和親密氛圍。」馮博一表示,公共藝術展主題「來來,往往」並非簡單的單向流動,而是雙向、循環、往復不息的關係,象徵公共藝術與社區間不斷交織的共生與共情。
觀眾是藝術展覽的主角
「藝文薈澳2025」面向形形色色的觀眾,各人來自不同的背景,有着不一樣的人生和思考經驗。馮博一表示,藝術家的創作、策展人的策劃、美術館的工作都是為觀眾服務而存在,因此觀眾才是藝術展覽的主角。「在傳統藝術中,觀眾往往是被動的接受者,接受藝術家的表達和情感。而在當代藝術的不斷擴展下,藝術作品的意義不再靜態,它由藝術家、受眾和作品本身的互動共同生成。」他認為,藝術家與觀眾的界限正變得模糊,藝術創作成為一個流動的、共同參與的過程。
在澳門多元文化與歷史記憶的背景下,「嗨,你幹甚麼來了?」這句簡單問句蘊含無限深意。馮博一期望每位觀眾結合自身經驗,從展覽中思考並回應這一哲學命題。「未來,我們的挑戰更多在於精神層面。如果技術解決了實際問題,我們還能追求甚麼?如果生存和勞動不再是我們所關心的,甚麼能賦予我們生活的意義?」這些問題將伴隨科技發展成為我們必須面對的現實考量。
藝文薈澳:澳門國際藝術雙年展2025
主場展:嗨,你幹甚麼來了?
展期:2025年7月19日至10月19日
時間:星期二至日 10:00 - 19:00(18:30後停止入場)
地點:澳門新口岸冼星海大馬路澳門藝術博物館
主題網頁
藝文薈澳:澳門國際藝術雙年展2025
www.artmacao.mo/2025
公共藝術展
展期:2025年8月22日至12月12日
地點:澳門文化中心廣場
展期:2025年7月19日至12月19日
地點:澳門黑沙環新美安大廈第二期
《商賈與勇士》
展期:2025年9月25日至12月12日
地點:澳門果欄街19號
《借來之手》
展期:2025年9月25日至12月12日
地點:澳門崗頂劇院
《不是終點站》
展期:2025年9月25日至12月12日
地點:澳門文化中心廣場
特展
展期:2025年7月19日至12月31日
時間:10:00 - 22:00
地點:澳門路氹望德聖母灣大馬路銀河時尚匯1樓「澳門銀河TM」- 銀河藝萃
展期:2025年7月29日至10月15日
時間:24小時開放
地點:澳門路氹連貫公路澳門威尼斯人
展期:2025年7月20日至9月22日
時間:星期一至五12:00 - 19:00,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11:00 - 20:00
地點:澳門外港新填海區孫逸仙大馬路澳門美高梅二樓百寶箱
展期:2025年7月19日至10月19日
時間:11:00 - 19:00(逢星期一休息)
地點:澳門路氹體育館大馬路永利皇宮幻影空間及鴻翊廷展覽廳
展期:2025年7月20日至10月26日
時間:星期一至四11:00 - 19:00,星期五11:00 - 21:00,星期六及日10:00 - 21:00
地點:澳門路氹射擊路澳門上葡京綜合度假村二樓220(南門)
展期:2025年7月19日至9月7日
時間:24小時開放
地點:澳門路氹連貫公路新濠天地金光大道入口
城市館
展期:2025年9月12日至11月16日
時間:10:00 - 19:00
地點:澳門荷蘭園大馬路95號塔石藝文館
本地策展計劃
展期:2025年8月8日至10月5日
時間:10:00 - 19:00(逢星期一休息)
地點:澳門白鴿巢公園側澳門東方基金會
展期:2025年9月13日至11月9日
時間:12:00 - 19:00(逢星期一休息)
地點:澳門聖祿杞街40號及40A號地下
展期:2025年9月12日至11月9日
時間:10:00 - 18:00(逢星期一休息)
地點:澳門十月初五街62號A至64號德生大按
展期:2025年9月19日至11月16日
時間:12:00 - 18:00(逢星期一休息)
地點:澳門大井巷3號
展期:2025年7月19日至9月21日
時間:中午12時至下午6時(逢星期二休息)
地點:澳門鵝眉街晉逸居地下4B
展期:2025年9月5日至10月31日
時間:11:00 - 18:00(逢星期一休息)
地點:澳門茨林圍9號地下 哪咤文化館
平行展
展期:2025年8月2日至9月19日
時間:12:00 - 19:00(逢星期一休息)
地點:澳門孫逸仙大馬路漁人碼頭勵宮酒店地下H舖蓮花藝術空間
展期:2025年7月29日至10月15日
時間:11:00 - 19:00
地點:氹仔望德聖母灣大馬路四季名薈6樓金沙藝廊
展期:2025年7月19日至8月2日
時間:09:30 - 18:30
地點:澳門氹仔大學大馬路澳門大學崇文樓(E34)多功能展覽廳G016室
展期:2025年7月19日至8月4日
時間:10:00 - 17:00
地點:澳門氹仔大學大馬路澳門大學W32地面層 G043藝術工作坊
展期:2025年9月15日至10月28日
時間:09:30 - 17:30
地點:澳門氹仔偉龍馬路澳門科技大學R座美術館
展期:2025年8月18日至8月29日
時間:10:00 - 17:00
地點:澳門氹仔徐日昇寅公馬路澳門城市大學王寬誠樓大堂
展期:2025年9月15日至9月30日
時間:10:00 - 17:00(逢星期日休息)
地點:澳門友誼大馬路漁人碼頭MIAMI II中西創新學院漁人碼頭產學研基地 (中西藝廊平行展場)
展期:2025年7月19日至 9月21日
時間:12:00 - 20:00
地點:澳門路氹路溜冰路葡京人酒店L01 R68 H853藝術空間
展期:2025年10月11日至11月2日
時間:10:00 - 13:00,14:00 - 18:00(逢星期一休息)
地點:澳門得勝斜路55號地下澳門紐曼樞機藝文館
文:鄭美盈 圖:文化局 陳思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