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專題特寫

盛事點燃熱潮 共建文化澳門

澳門雜誌
167期
  • 文化局 局長 梁惠敏

  • 3月23日,行政長官岑浩輝與一眾主禮嘉賓主持「東亞文化之都.中國澳門」活動年開幕式。

  • 文化局率演藝團隊參與2025「東亞文化之都」城市交流演出,展現澳門多元文化魅力。

  • 澳門國際幻彩大巡遊已成為澳門的品牌盛事

  • 特區政府將善用好『東亞文化之都』的名片深化國際文化交流,打造澳門成為中西文明交流的重要窗口。 —— 文化局 局長 梁惠敏

  • 澳門中樂團2025-26樂季開幕音樂會《東方之光》

  • 時值2025「東亞文化之都.中國澳門」活動年,第35屆澳門藝術節特別為觀眾帶來中、日、韓三地的作品,圖為韓國國樂演出《鼓動薩滿》。

  • 為期兩個月的澳門國際兒童藝術節,為小朋友營造出充滿啟發性與文化氛圍的愉快暑假。

  • 文化局今年續辦「文化走進社區」,共慶申遺成功20周年,喜迎全運盛事。

  • 今年5月,文化局在第21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設置「文化澳門.澳門館」,展示澳門獨特的文化遺產、非遺傳承、文化盛事演出和文化創意。

未能播放Youtube視頻
文化局 局長  梁惠敏
文化局 局長 梁惠敏

澳門,這座中西文化薈萃的國際都會,憑藉海上絲綢之路的節點地位,長期扮演着文化交流的橋樑角色。澳門作為2025年中國「東亞文化之都」,這份榮譽不僅凸顯其獨特的文化魅力,更為城市文化事業注入新的活力。通過專訪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局長梁惠敏,我們深入探討澳門如何把握這一契機,擴大城市文化形象、推動藝術發展、促進市民參與、深化國際交流,勾勒「文化澳門」的未來藍圖。

3月23日,行政長官岑浩輝與一眾主禮嘉賓主持「東亞文化之都.中國澳門」活動年開幕式。
3月23日,行政長官岑浩輝與一眾主禮嘉賓主持「東亞文化之都.中國澳門」活動年開幕式。

 

中西匯流的新起點

承接2025年中國「東亞文化之都」榮譽,澳門以「東西匯流 亞洲融和」為年度主軸,特區政府聯動多部門及綜合旅遊休閒企業,推出涵蓋大型文化、體育和旅遊的年度盛事計劃,深化與東亞地區的文化和旅遊交流合作,講好中國故事,打造中西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窗口。

梁惠敏表示,申報「東亞文化之都」期間,澳門特區政府加大了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力度,積極推動「演藝之都」建設。「活動年期間,我們增加了各種演藝盛事的東亞文化元素,邀請中日韓知名演藝作品來澳上演和交流,推動休企善用其優良設施,舉辦更多具國際號召力的文化展演和交流活動,為居民及各地旅客呈獻中日韓元素交融的文旅體驗。」

梁惠敏介紹,2025年「東亞文化之都」活動年開幕式於今年3月起陸續在中國湖州市、澳門、韓國安城市及日本鎌倉市舉行,特區政府積極參與,攜葡萄牙土風舞及粵劇表演赴各地獻藝。這些深度文化交流,不僅為異地觀眾揭開澳門古韻今風的藝術面紗、彰顯多元共融的文化厚度,更讓澳門藝團在共同展演中,擴闊視野、交流學習,提升澳門文化藝術水平。

文化局率演藝團隊參與2025「東亞文化之都」城市交流演出,展現澳門多元文化魅力。
文化局率演藝團隊參與2025「東亞文化之都」城市交流演出,展現澳門多元文化魅力。

 

品牌盛事點亮文化熱潮

為掀起「東亞文化之都.中國澳門」活動年熱潮,特區政府在「2025澳門國際幻彩大巡遊」及「第35屆澳門藝術節」等品牌盛事中融入濃厚中日韓元素,邀請同為2025「東亞文化之都」的城市代表,聯同本地及海外藝團,打造跨界融合的感官盛宴。

梁惠敏介紹,今年大巡遊匯聚來自15個國家及地區的23支國際藝團,連同近60支本地團隊,總參演人數約1,800人,涵蓋葡萄牙、法國、西班牙、意大利、德國、摩洛哥、印度、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波利尼西亞、阿根廷、埃及、內地及香港等地。為擴大影響力,文化局還首次通過抖音平台直播,觀看人次超過60萬,成功將澳門的熱情與魅力傳遞至全球觀眾。這場巡遊不僅是活動年的開幕盛典,更是跨越時空的藝術盛宴,彰顯澳門作為國際文化交流平台的獨特魅力。

澳門國際幻彩大巡遊已成為澳門的品牌盛事
澳門國際幻彩大巡遊已成為澳門的品牌盛事

緊接其後,以「成長」為主題的第35屆澳門藝術節,呈獻15項跨領域藝術節目,涵蓋戲劇、戲曲、舞蹈、音樂及視覺藝術等,總計77場演出及延伸活動,出票率高達85%,網絡宣傳觸及近540萬人次。為突出東亞文化元素,藝術節引入來自中國內地、日本和韓國的四齣作品,包括粵劇《南海十三郎》、話劇《德齡與慈禧》、日語音樂劇《魔女宅急便》以及韓國國樂演出《鼓動薩滿》。此外,國際舞台映像精選系列放映了日本芭蕾舞劇《竹取物語》和韓國音樂劇《與神同行》,進一步豐富了觀眾的藝術體驗。

梁惠敏表示,文化局推出「東亞文化之都」精選節目折扣,鼓勵市民走進劇場,感受中日韓文化的交融之美。「這不僅提升市民參與度,也鞏固了澳門作為文化交流中心的地位。」

特區政府將善用好『東亞文化之都』的名片深化國際文化交流,打造澳門成為中西文明交流的重要窗口。            ——  文化局 局長  梁惠敏
特區政府將善用好『東亞文化之都』的名片深化國際文化交流,打造澳門成為中西文明交流的重要窗口。 —— 文化局 局長 梁惠敏

 

多元定位 展現國際角色

隨着國家賦予澳門「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及「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三個重要定位,澳門在國際文化交流中扮演關鍵角色。梁惠敏強調,澳門將善用「東亞文化之都」平台,深化與中日韓城市的文化交流,弘揚「共生.創新.和諧」理念,推動文化互鑑與融合。

為此,特區政府邀請了中日韓藝術家共同創作公共藝術作品,並將在公開場合展示,促進文化碰撞與創新。同時,又委約了澳門中樂團組織中日韓藝術家,合作創作音樂作品《東方之光》,並於2025-2026樂季開幕音樂會中進行全球首演。該作品已於8月30日在澳門文化中心成功演出,巧妙融合東方樂器與現代音樂元素,贏得觀眾熱烈好評,充分展現東亞文化的獨特魅力。

澳門中樂團2025-26樂季開幕音樂會《東方之光》
澳門中樂團2025-26樂季開幕音樂會《東方之光》

對於培養年輕一代的國際視野與藝術素養,梁惠敏表示,特區政府會積極推動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動,例如,8月4日至7日便帶領17名學員赴湖州參與交流學習,又正計劃推出「東亞文化之都.中國澳門」活動年大學生文化大使交流之旅計劃,招募本地大學生參與,為澳門及日韓青年撒下友誼的種子。「這些舉措不僅促進了東亞地區的文化互鑑,也讓澳門的多元文化特色走向國際,進一步提升澳門作為中西文化交匯中心的全球形象。」

時值2025「東亞文化之都.中國澳門」活動年,第35屆澳門藝術節特別為觀眾帶來中、日、韓三地的作品,圖為韓國國樂演出《鼓動薩滿》。
時值2025「東亞文化之都.中國澳門」活動年,第35屆澳門藝術節特別為觀眾帶來中、日、韓三地的作品,圖為韓國國樂演出《鼓動薩滿》。

 

藝術創新與產業融合

「藝文薈澳」作為特區政府重點文化品牌,以國際藝術雙年展的形式,彰顯澳門「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的定位優勢。「這不僅是藝術盛事,更是展示澳門文化軟實力與城市魅力的窗口,推動澳門成為國際文化交流中心。」

梁惠敏介紹,文化局會從三方面強化澳門文化交流中心地位:一是通過「藝文薈澳」主場展、公共藝術展、特展、城市館和平行展等多元形式,匯聚全球頂尖藝術創作,融合東西方文化思潮;二是帶動策展、藝術品運輸、文創開發等全產業鏈,延伸至文化旅遊與會展經濟,形成「藝術+」效應,增強澳門文化與經濟活力;三是與國際藝術機構合作,例如銜接威尼斯雙年展,促進澳門藝術與全球對話,吸引國際資源匯聚澳門。

在本地參與方面,她指,本屆「藝文薈澳」提升了本地藝術家參展比重,「本地策展計劃」入選團隊可直接進入威尼斯藝術雙年展澳門展區提案初選,形成「本地孵化—國際鏈結」的育才模式。此外,首次開放「平行展」公開徵集,激發民間創作活力;公共藝術展將藝術融入社區,提升居民的精神生活品質。

經過前三屆的實踐積累,第四屆「藝文薈澳:澳門國際藝術雙年展」在整體規劃與佈局上進行了積極優化與調整,包括政府與企業的合作模式、跨部門協作機制以及展覽方案徵集方式等。特別是由六大綜合旅遊休閒企業主辦的「特展」,鋪開了兼容並蓄的藝術平台,展現了本地企業參與文化事業的專業水平。這些經驗為未來文化政策提供了重要啟示。梁惠敏表示,文化局將進一步完善雙年展的模式,深化跨部門協作,吸引全球資源,提升澳門文化軟實力。

為推動「演藝之都」建設,提升「文化澳門」形象,文化局於2024年推出新一輪本地演出委約製作計劃,公開徵集具備發展潛力的舞台作品,已選出6個具潛力的舞台作品,提供製作經費、演出及綵排場地、銷售及宣傳推廣等支援,讓他們將創作意念化為舞台作品,這些作品涵蓋舞蹈、音樂劇、兒童劇等多個領域,將於2025至2026年陸續上演。梁惠敏指,文化局積極組織本地藝團參與國際盛事,亦會推動作品的後續發展,為重演爭取資源,促進演藝產業成長。

為期兩個月的澳門國際兒童藝術節,為小朋友營造出充滿啟發性與文化氛圍的愉快暑假。
為期兩個月的澳門國際兒童藝術節,為小朋友營造出充滿啟發性與文化氛圍的愉快暑假。

 

社區文化深耕 讓全民參與

「『文化走進社區』活動將文化資源引入各區休憩點, 2025年舉辦的三輪活動,每輪吸引約1.6萬人參與,凝聚了社區藝文氛圍。」梁惠敏表示,文化局與中小企、藝文團體及學校一直都有緊密合作,定期舉辦演出、文創市集及歷史導覽,引入國際藝術資源,提升社區文化活力。

「世遺面對面」青少年文遺教育活動以「澳門歷史城區」為主題,通過STEM體驗、藝術創作等形式,激發青少年的文化創新能力。梁惠敏指,此活動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世界遺產培訓與研究中心(蘇州)2024年度「世界遺產青少年教育基地」創新案例,體現了文化局在世遺青少年教育工作的努力獲得的鼓勵與肯定。

文化局今年續辦「文化走進社區」,共慶申遺成功20周年,喜迎全運盛事。
文化局今年續辦「文化走進社區」,共慶申遺成功20周年,喜迎全運盛事。

此外,文化局積極修復歷史建築、豐富圖書館資源,為學校和社團提供專場活動,進一步推動全民文化參與,提升市民的文化素養和城市認同感。2025年適逢澳門歷史城區申遺成功20周年,文化局在深圳文博會設立「文化澳門.澳門館」,通過虛擬參觀、影視宣傳及非遺演出等形式,展示澳門中西文化交融的獨特魅力。她說:「展會現場人流不斷,參觀者對澳門文化的多元性和創新性給予高度評價,進一步提升了澳門的國際吸引力。」

在智慧文化建設方面,文化局正逐步為所有世遺景點制作線上VR虛擬實境導覽,並先後為大三巴牌坊、鄭家大屋和益隆炮竹廠舊址推出現場AR擴增實境體驗。梁惠敏表示,未來將新增更多世遺景點的數字化導覽,並逐步籌建高互動性數字體驗的「澳門世界遺產展示館」,以創新方式展示澳門世界遺產價值。

與此同時,文化局亦會透過不同舉措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組織參與國際展會,推廣澳門原創IP及品牌,舉辦講座培育IP資源,促進文化產業可持續發展。未來,文化局將持續推進智慧文化建設,以實際行動推進「一中心」「一基地」建設,豐富澳門文化內涵,善用好「東亞文化之都」的名片深化國際文化交流,打造澳門成為中西文明交流的重要窗口。

今年5月,文化局在第21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設置「文化澳門.澳門館」,展示澳門獨特的文化遺產、非遺傳承、文化盛事演出和文化創意。
今年5月,文化局在第21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設置「文化澳門.澳門館」,展示澳門獨特的文化遺產、非遺傳承、文化盛事演出和文化創意。

 

文:鄭美盈 司徒若哲 圖:宋楚珊 文化局

 

 


訂閱新聞局Telegram政府新聞頻道:https://t.me/macaogcs,即時接收最新消息。
訂閱頻道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Facebook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Facebook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官方微信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官方微信
微信訂閱號:澳門政府資訊 澳門政府資訊
微信訂閱號:澳門特區發佈 澳門特區發佈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政府新聞頻道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政府新聞頻道
已複製連結
跳到頁面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