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專題特寫

澳青逐夢南沙 「酒渣」變身貓砂

澳門雜誌
164期
  • 澳青逐夢南沙 「酒渣」變身貓砂

未能播放Youtube視頻
澳青逐夢南沙 「酒渣」變身貓砂
澳青逐夢南沙 「酒渣」變身貓砂

2024年12月20日,大部份澳門居民都在享受着回歸祖國紀念日的假期,正在南沙出差的澳門青年譚佩詩,向記者傳來她與團隊在南沙工作的消息,記者問:「你們今天不放假嗎?」她說:「我們創業人沒有假期的。」

現年26歲的譚佩詩,在內地創新創業「雙創」的熱潮下,憑着一袋「環保、以全天然可食用材料製作的高質貓砂」,與小夥伴勇闖南沙,踏上創業之路,為在大灣區發展磨拳擦掌。

 

一切源於澳大時

譚佩詩是廣州貓次元寵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貓次元」)行政及財務總監,也是品牌「十夕DecaSol環保麥芽貓砂」創始人,貓次元是她與團隊一起進駐南沙創享灣粵澳國際產業融合發展青創基地所創辦的公司。

為何想到以「貓砂」創業?這就得追溯至譚佩詩大學時期所就讀的澳門大學鄭裕彤書院。「書院的創業氛圍非常濃厚,在團隊開始創業前,已有學長們成功在澳門創辦啤酒廠。我們共同的導師發現,釀酒後產生的大量麥芽渣會被丟棄,不僅浪費,也會對環境造成污染。」2021年,該導師動員書院同學一起思考,能否通過回收這些食材,將其加工處理成有用、有價值的東西。此外,書院還舉辦了一個名為「貓的科學」讀書會,以探討貓砂的材料製作與麥芽渣的加工利用,吸引了30幾位同學參與,譚佩詩便是其中之一。

當時,同學分為四組,各自負責不同的研究主題:麥芽製成貓砂的可行性研究、市場調研、流浪動物機構調研、行業痛點調研。譚佩詩介紹,他們每星期舉行一次會議,匯報及分享彼此的成果,雖然過程中不斷有成員退出,但仍無阻她和團隊的決心,最終花了3年多的時間,從早期的理論探索到配方研發、澳大創新創業中心資助購買儀器試產,到實驗工序不斷調整和完善,再到配方定型,於2024年正式把貓砂量產投入市場銷售。

在貓砂試產期間,譚佩詩及另外2位成員仍在求學階段,他們要一邊求學,一邊日以繼夜輪班處理麥芽渣和製作貓砂。「當時,我們幾個人日間上學,晚上到啤酒廠收集麥芽渣。由於麥芽渣極易變壞,所以需要輪流通宵處理收集回來的麥芽渣,讓其他成員於接下來的白天,進行製作貓砂的工序。這是一項很辛苦的工作,如不是對此事有熱忱,實在難以堅持下來。」

創業路上必定會有無數失望、迷茫的時刻,越是這樣,越不能互相抱怨。                 ——  譚佩詩
創業路上必定會有無數失望、迷茫的時刻,越是這樣,越不能互相抱怨。 —— 譚佩詩

 

獲13獎項受鼓舞

澳門大學為支持師生把科研成果轉化為產業,培養創新型人才,特設協同創新研究院創新創業中心,譚佩詩的團隊便是透過其創業孵化計劃,從澳門大學發展基金會中獲得起步資助。

憑藉創意和努力,團隊由2021年至2024年,先後在澳門及大灣區舉辦的雙創比賽中贏得13個獎項。譚佩詩表示,獲得那麼多的榮譽,對當時還是學生的他們來說十分鼓舞。第10屆「贏在廣州」暨粵港澳大灣區大學生創業大賽三等獎是團隊首個獲得的獎項,她說:「團隊站在頒獎舞台時,第一次萌生了『夢想成真』的創業念頭。」

環保麥芽貓砂的成功,見證澳門科創的力量,亦見證了友誼的可貴。譚佩詩特別感謝創業團隊的兩位成員付昊明及唐敏,他們分別負責產品研發、物流和營運,以及銷售。雖然3人的性格不同,但都有一個共識,就是無論發生什麼事,絕不會互相抱怨。「創業路上必定會有無數失望、迷茫的時刻,越是這樣,越不能互相抱怨。」

創新創業中心是澳門大學研究創新及轉化體系的實踐平台
創新創業中心是澳門大學研究創新及轉化體系的實踐平台


南沙支持港澳青年雙創

2023年,懷着科技創新轉化的夢想,譚佩詩與團隊來到南沙成立了貓次元。為何會選擇南沙?譚佩詩認為,大灣區不論土地資源及生產成本都較港澳有優勢,加上南沙的科技創新事業近年來發展得很快,能協同港澳聯合創新融合發展,亦積極為港澳青年的發展提供優質環境、便利服務和有力保障,因此選擇到南沙創業。

自2022年以來,南沙先後發佈了多個支持港澳青年創業就業方案,為港澳青年前往南沙創新創業提供政策支持。譚佩詩表示,進駐的動力不僅來自南沙的扶助政策,亦建基於該基地對創業青年十分友好。「我們港澳青年到內地創業,一開始會非常迷茫,對所有的行政手續、法律法規、科研資助等一頭霧水。很慶幸有南沙創享灣,在孵化基地的幫助下,解決了如稅收繳納、市場資源、企業註冊、政策優惠、身份證對接等難題,還幫助他們打通了上游原材料供應和下游銷售渠道,減輕了不少創業壓力。」

貓砂以環保、健康、可食用為賣點。
貓砂以環保、健康、可食用為賣點。

 

南沙辦公 東莞生產 澳門銷售

以麥芽渣「變廢為寶」,既符合當下發展「雙創」的市場需求,也是一個環保的綠色商機,但由於「創新」產品未有市場認識,令譚佩詩在開展項目的過程中處處碰壁。「麥芽渣是『藍海』原料,仍未有工廠能夠提供由處理到製作的完整生產流水線,我們在內地考察了將近40間工廠,來回尋覓洽商一年多,到2024年中才與東莞的多家工廠達成協議,採用聯合生產模式,把工序分拆,解決了生產貓砂的所有工序。」

貓次元以南沙作為辦公地點,在東莞進行生產、澳門銷售,此模式已初見成效,自2024年7月正式量產以來,目前在澳門的5間寵物店銷售,業績最好的一個月,銷量約有2.5噸(約900包)。譚佩詩透露,未來會從南沙出發,向內地其他城市發展,亦準備洽談海外代理合作,包括澳洲、美國及香港等。

處理完的麥芽渣經過各道工序後,製作而成的貓砂。
處理完的麥芽渣經過各道工序後,製作而成的貓砂。

回顧過去數年的創業經歷,譚佩詩感受最深的,是澳門特區政府對科研項目的支持、南沙對港澳青年到內地創業的政策紅利,每一項都是他們成就夢想的推動力。

像譚佩詩一樣「北上」創業的澳門人不在少數,有人從小在澳門長大,後來到大灣區求學、工作;有人從小在粵港兩地往返,見證了兩地互聯互通的發展;也有人瞄準粵港澳大灣區及內地的廣大市場,緊抓時代脈搏。他們的故事,正是澳門居民融入大灣區的時代縮影。

工作人員正在為貓砂進行包裝
工作人員正在為貓砂進行包裝

 

南沙創享灣青創基地

創享灣青創基地
創享灣青創基地

創享灣青創基地位於廣州市南沙區,是集青創交流和專業孵化服務於一體的綜合服務平台。目前,已引進6個港澳青創基地,其中包括3個香港青創基地、1個粵澳青創基地和2個澳門青創基地。

據南沙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1月30日,進駐創享灣的6個港澳青創基地累計入駐項目571個,累計帶動就業1,465人;在孵項目459個,在孵項目帶動就業1,155人。譚佩詩團隊進駐的粵澳國際產業融合發展青創基地,截至2024年12月24日,累計進駐項目118家,其中澳門22家。目前基地在孵項目87家,其中澳門項目20家。

 

文:李旭翹 圖:宋楚珊 受訪者

 

 


訂閱新聞局Telegram政府新聞頻道:https://t.me/macaogcs,即時接收最新消息。
訂閱頻道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Facebook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Facebook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官方微信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官方微信
微信訂閱號:澳門政府資訊 澳門政府資訊
微信訂閱號:澳門特區發佈 澳門特區發佈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政府新聞頻道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政府新聞頻道
跳到頁面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