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专题特写

骟鸡白腩已属上菜 畜牛放羊皆为取湩

澳门杂志
141期
  • 昔日黑沙环马路与俾利喇街一带,养羊户正赶羊儿回家。(网络照片)

未能播放Youtube视频
骟鸡白腩已属上菜 畜牛放羊皆为取湩
骟鸡白腩已属上菜 畜牛放羊皆为取湩

“大骟鸡牛白腩”是上世纪70年代前澳门人常说的一句俗语,指常见的两道家常上菜,或形容丰盛的美味菜肴。在“清蒸大鲩鱼”可作宴席菜式的年代,大骟鸡牛白腩等鲜美佳肴,只在逢年过节之时,住家或店铺才吃到的美食,足教家人或店铺伙计大快朵颐了。

70年代后,澳门社会经济环境向好,人们对吃越来越讲究,市面供应的食材丰富多样,牛腩和鲜鸡这些昔日的高檔食材已不足挂齿,现在许多年轻人甚至不知骟鸡为何物。

沿街叫阉鸡买卖猫狗

“骟鸡”(注1)就是阉了的公鸡。骟,《辞海》:音扇。“马割去势也。”去势即“阉”,封建朝廷的太监有“阉人”之称。

阉鸡是古老行当,有几千年历史。将公鸡去势,只因公鸡勇武好斗又好色,活动能力强,很快就把喂食的饲料消耗掉,不长肉,又不生蛋,比起养母鸡极不划算,但鸡蛋孵出来的小鸡有约一半是雄性,弃之可惜,古人乃想出阉割之法。经阉割的公鸡性情变得温驯,甚至会代母鸡照顾小鸡,且不长鸡冠而长肉,皮光肉嫩,更为美味,属肉鸡之上品,为食家所爱,为鸡农增加收入。

昔日高园街上家鸡在觅食(网络照片)
昔日高园街上家鸡在觅食(网络照片)

上世纪60年代前,在澳门住宅区的街巷,偶尔听闻“阉鸡咯,阉猫狗阉鸡”的吆喝声,就知道阉鸡师傅上街招客来了。阉鸡师傅不是在养鸡场工作吗?怎么跑到街巷来找生意?70后的街坊或未见过此等场景。那时不少人在家里养鸡,供自家过年过节食用(注2),在手头拮据时,则会将之卖掉以资挹注。笔者年幼时,家中也养过鸡只。

鸡是杂食家禽,养家鸡无须花很多额外成本,只须喂以剩饭、菜荚瓜皮之类;又可将鸡放到街巷,任牠自行找些小虫如蚯蚓、蚱蜢、蟑螂之类来吃;若还不足,喂点米糠谷壳就是。在那汽车不多的年代,常可见到鸡只在街巷游走觅食;傍晚时份,牠们才会被赶回家中的鸡笼。

既然有住家散养鸡只,自会有饲主想找专业人士操刀阉鸡。阉鸡师傅在鸡场空闲之时,便穿街过巷赚点外快,他们用布袋装着几件小巧的工具沿街吆喝,遇有光顾,向客人借用小板凳坐下,在地面排开工具,将鸡捉来,一手将鸡头屈向翅膀下面,一脚踩住另一翅膀,用小刀在鸡的胸下割开一个小口,再用扩张器撑开和固定开口,伸入带着普通细线的钎子,将线捆睾丸一两圈,稍微用力一拉,像为儿童拔乳齿那样,把睾丸剥下,然后用小勺子把睾丸取出,收回扩张器,在伤口上涂些消毒药水,把鸡毛向伤口一塞,便告完成。整个过程,三几分钟即可完事。阉鸡时必须避开血管,若错伤血管,鸡会流血过多而死。去势的公鸡很快就活动如常。

阉鸡(网络照片)
阉鸡(网络照片)
阉鸡工具(网络照片)
阉鸡工具(网络照片)

许多阉鸡师傅同时可为猫狗阉割,因为不少人家养猫狗,有利可图。当年养猫狗,多是用来捉老鼠、看门护院,少像今人那样当宠物。有些上街买卖猫狗的小贩也兼营阉割生意。笔者不曾目睹阉猫狗,想必比阉鸡工夫多,至少猫狗不像鸡那么容易操控。

70年代开始,人们的居住环境发生了变化,许多家庭失去了养鸡的条件,后来甚至禁止在家宅养鸡,“阉鸡佬”乃绝迹于街巷。到了今天,宠物猫狗如须进行绝育手术,主人会将之送到政府狗房、爱护动物机构或私营动物医院进行了。

1972年黑沙环旧马场的养鸭人家(欧平摄)
1972年黑沙环旧马场的养鸭人家(欧平摄)

爱鸽成就地名白鸽巢

昔日澳门,市区家宅除了有人养鸡,也有养鸽的,其中最有名的家养鸽子大户当属白鸽巢的原主人(注3)。话说今之白鸽巢公园原是葡籍富商的居所巨宅,占地广袤。主人爱养鸽子,多至数百对,群鸽飞舞之时,远近可见,坊众乃称该处为白鸽巢,后来更成为官式地名。养鸽爱好成就一处地名,鸽主当料想不到。

白鸽巢主人养鸽为嗜好,有人养鸽则为生计。在市区民宅养鸽受环境限制,规模自然远不及当年白鸽巢。笔者幼时家住柿山,同街上有一家带小花园的平房,养着二三十对鸽子,坊众称女主人为白鸽二姑。她养的鸽子供食用,既卖成鸽,也卖鸽蛋。

鸽蛋(下)与鸡蛋(上)之别(欧佩嫦摄)
鸽蛋(下)与鸡蛋(上)之别(欧佩嫦摄)

鸽蛋和鸽肉,在中外都是上等食材,富有营养,有很高的食用与食疗价值,特别适合年老体虚者及妇女,有“一鸽胜九鸡”之说,传统中成药“乌鸡白凤丸”中就有鸽肉的成份。鸽蛋比鸡蛋小,煮熟后蛋白清莹嫩滑,《红楼梦》谈及很多用鸽蛋制作的菜式,其中第四十回,有刘姥姥在大观园初尝鸽蛋的笑话。而到今天,鸽蛋和鸽肉(特别是乳鸽,老鸽则多用作炖汤)仍是菜馆饭店的畅销菜式。

1970年代后,澳门当局更重视环境卫生,鸽子飞翔时掉下的羽毛鸟粪,造成污染,乃禁止市区养鸽。而禽流感一再发生后,澳门已禁止饲养家禽――包括鸽子。

《红楼梦》第四十回,史太君宴请刘姥姥的插画,戴敦邦绘。(网络照片)
《红楼梦》第四十回,史太君宴请刘姥姥的插画,戴敦邦绘。(网络照片)

养羊取湩与奶牛场

往日澳门的饲养业、畜牧业虽然规模不大,但品类也不少,除了养鸡鸽和鸭,也有养猪,养牛羊的。据金国平译《近代澳门华人工商业发展》表列统计,1867年有39个养羊户、32个养牛户。不同时期,牛羊养殖户随着城市发展而在不同地区经营。

有老街坊说,大概在百年前,望厦(有牧羊巷可证)、黑沙环、雀仔园、西望洋山都有养羊户,后来有的迁到开辟后的塔石区俾利喇街与沙嘉都喇贾罢丽街一带。民国时期曾任广东省政府委员兼敎育厅长、两度任敎于北京大学的黄节,1929年曾旅居澳门两个月,写下18首诗,其中《雨》有句云:“湩扰羊群时亦斗”,其自注谓:“邻居畜羊取湩(乳汁),羊忽驯忽斗。”虽不知黄节住在何处,至少可证当时澳门有人养羊取奶出售。

1950年代,我家门口对正大炮台,常见炮台下之山坡,有为数不多的草羊在吃草;望厦区的街道上,更常见羊群路过。

昔日黑沙环马路与俾利喇街一带,养羊户正赶羊儿回家。(网络照片)
昔日黑沙环马路与俾利喇街一带,养羊户正赶羊儿回家。(网络照片)

至于养牛的,主要饲养奶牛,生产的新鲜牛奶供应本地市场(肉牛向来由内地供应)。

在塔石村、龙田村开发(二十世纪初)前后,那里有大片农田草地,附近的俾利喇街、沙嘉都喇贾罢丽街、亚利鸦架街一带有不少牛房。在1950年代中,笔者为帮补家计而做爆竹外发手工,常往返俾利喇街,路上就有几间平房用作牛房,张望里面,可见每家有四五头奶牛在吃干草或喝水。到了1970年代,随着经济发展,房地产发展蓬勃,塔石一带的牛房陆续结业,或迁到台山区(最大的一家后来迁到珠海),1985年,仅剩奶牛场5家,共饲养奶牛330头(见黄启臣、郑炜明着《澳门经济400年》)。而到台山区也发展为工业与住宅区后,澳门已无奶牛立足空间了。

赶送生牛的死亡之旅

昔日澳门的奶牛都是困养在牛场或牛房,不会走到街上,但供食用的生牛,倒是每天都在跑狗场至妈阁一带出没。

澳门最大一家奶牛场其中一角(网络照片)
澳门最大一家奶牛场其中一角(网络照片)

原来,澳葡政府时代早有规定,供食用的牛只由内地经水路在内港登陆后,必须送往跑狗场对面的市政牧场(注4)先作检疫,完成检疫程序才能送往位于妈阁的屠房屠宰。上世纪70年代前,澳门还没有专门运送生牛的大型货车,生牛往来于上述三个地点,都由人沿途驱送,每人赶三五头牛,执行这任务的都是男人,坊众称之为“赶牛郎”。(很强烈的对比:“赶猪郞”是送猪去创造生命――配种,“赶牛郎”却是送牛往生――结束生命。)

坊间有说牛具灵性,在前往屠房途中,知道此程是不归之路,故会边走边下泪。笔者不知牛下泪是怎般情形,倒是常见到牛群走过的两三公里路上遗下不少一坨坨牛粪(随后有人将之铲起集中用作菜田肥料)。如果说,牛会知道此行是死亡之旅,则牠们倒是走得不慌不忙,从容赴死,欲摆脱命运而狂奔逃命的例子是绝无仅有。

大约1970年代开始,马路上汽车渐多,难容牛只慢步细行,改用大货车运牛,加上屠房与市政牧场都于1987年搬迁到青洲,牛群漫步街头已成永不回来的风景。

1970年代,赶牛郎送牛去检疫。(李超宏摄)
1970年代,赶牛郎送牛去检疫。(李超宏摄)

注1:澳门新桥区有街巷称𠜎鸡街与𠜎鸡巷,所用的“𠜎”字实为“骟”之误写。另有写作“线鸡”、“扇鸡”、“献鸡”的,都是音近之误。

注2:渔民也会在船艇上养鸡,故产生“蜑家鸡――见水冇得饮”之广东歇后语。

注3:坊间流传的不少资料都指白鸽巢公园养鸽原主人是马葵士,几年前,汤开建教授在多篇历史文献中发现,白鸽巢一词的出现早于马葵士继承白鸽巢之时,故白鸽巢之得名,应与马葵士无关(见《澳门》杂志总第七十八期)。但是,汤教授未有道明养鸽者是谁。以笔者推论,这位养鸽者有可能是在1770年代始建该豪华巨宅、马葵士的岳父、富有得借钱给澳葡政府的俾利喇。

注4:即牛房仓库,1912年建成,1924年重建成现时的模样。市政牧场于1987年迁往青洲,原址一部份改作货仓使用,另一部份作文创展览空间至2019年。

作者介绍

陈思国

资深传媒工作者。50多年笔耕不断,作品体裁多样,题材广泛,风格多变,散见港澳报纸杂志。

插图画家介绍

陆曦

澳门出生美术家。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现届澳门美术协会会长、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理事。参加历年澳门美术作品联展,曾在澳门、香港举办《陆曦、吴卫坚美术作品展》,在葡萄牙举办《陆昌、陆曦、吴卫坚美术作品展》,是大型系列电视纪录片《镜海归帆图》中百米画卷的作者及总监制。

文:陈思国   题头画:陆曦  图:宾尼


订阅新闻局Telegram政府新闻频道:https://t.me/macaogcs,即时接收最新消息。
订阅频道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局 Facebook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局 Facebook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局 官方微信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局 官方微信
微信订阅号:澳门政府信息 澳门政府资讯
微信订阅号:澳门特区发布 澳门特区发布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局 政府新闻频道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局 政府新闻频道
跳转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