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二〇二六年施政報告-- 2026年特區政府施政總體方向和施政重點 (一)

行政長官辦公室
2025-11-18 16:09
未能播放Youtube視頻

——2026年特區發展面對的內外形勢

展望2026年,挑戰和機遇交織,困難與希望同在。從世界範圍看,國際環境複雜多變,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加劇,國際經貿秩序受到嚴峻挑戰,而主要經濟體通脹走勢和貨幣政策走向仍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全球經濟增長動能不足的問題可能進一步顯現。為有效化解風險、應對挑戰,我們必須做好充分準備,努力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

從國家發展形勢來看,“十五五”時期是國家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夯實基礎、全面發力的關鍵時期,儘管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但國家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變,制度優勢、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完整產業體系優勢、豐富人才資源優勢更加彰顯。在“十五五”時期,國家將繼續把推動高質量發展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穩步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鞏固提升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動力源作用,為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和民生改善提供廣闊空間和重大歷史機遇,為澳門特區保持長期繁榮穩定、實現更好發展進一步明確了目標和方向,注入了新的巨大動力。

從特區自身來看,澳門目前正處於由復甦性增長邁向高質量發展的轉型時期,經濟呈現穩中向好態勢。然而,面對內外經濟形勢的深刻演變所帶來的挑戰,我們必須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積極有為,加強前瞻佈局和謀劃;必須凝聚社會共識,形成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強大合力;必須協調統籌好短期應對與長遠規劃的動態平衡、形勢研判與信心提振的良性互動、市場活力與政府引導的有序結合、存量盤活與增量優化的協同發展、經濟增長與民生改善的互促共進,以及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安全保障的系統協同等六大關係,引導社會正確認識及把握澳門發展的機遇和挑戰,堅定發展信心,推動澳門經濟社會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澳門必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主席視察澳門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緊抓新時代“一國兩制”的巨大機遇,站高望遠,銳意進取,以深化公共行政改革和促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為兩大主要任務,不斷提升特區治理效能,以高效能治理為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提供有力支撐,加力推進落實“1+4”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目標。對標“三個要看”要求,更大作為推進橫琴合作區建設。切實辦好民生實事,優化民生制度體系。加強區域合作,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深化國際交往,擔當好中國與葡語、西語國家合作的“精準聯繫人”角色,打造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平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我們對澳門特區發展前景充滿信心,定能化挑戰為機遇,開創特區發展的新局面!

——特區政府施政總體方向和主要施政目標

2026年特區政府施政總體方向:深化行政改革、加力促進多元、精準優化民生、融入國家大局。

2026年特區政府主要施政目標:經濟持續復甦,經濟適度多元取得實質進展,本地生產總值保持正增長,營商環境進一步改善,經濟活力不斷增強。橫琴合作區建設取得新進展,澳琴一體化進一步加強。居民就業得到有效保障,民生工作進一步優化,弱勢群體得到切實關顧。行政改革和法律改革深化推進,治理效能進一步提升,國家安全得到有力維護,社會大局祥和穩定。

——2026年特區政府施政重點

(一)築牢國家安全屏障,維護社會大局穩定

國家安全是具澳門特色“一國兩制”事業行穩致遠的重要基礎。特區政府始終堅持底線思維和風險意識,全力配合國家安全事務顧問及國家安全技術顧問行使職責,着力防範化解各種風險隱患,確保澳門大局祥和穩定。

1.築牢國家安全屏障

健全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體系。加強維護國家安全體制的頂層架構,完善特區國家安全委員會組織結構及運作機制。適時啟動制訂《澳門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委員會》法律及修訂配套法規。持續推動預防、調查及遏止恐怖主義行為的立法工作,爭取2026年內開展該法案的公開諮詢工作。因應反洗錢國際標準的最新修訂及犯罪形勢的變化,研究修改第2/2006號法律《預防及遏止清洗黑錢犯罪》及第7/2006號行政法規《清洗黑錢及資助恐怖主義犯罪的預防措施》。

持續完善《民防總計劃》及各項專項應變計劃,繼續擴大民防科技應用,完善“應急指揮應用平台”建設,進一步提升民防效能。深化區域應急協作,完善跨境救援機制。多舉措加強危險品監管,嚴密防控安全風險。

強化內外監督機制,嚴明人員紀律操守,營造現代警隊文化。加強警民合作,做實做細社區警務。拓展區域警務合作,全面預防和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有效維護社會秩序及公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持續推動“天眼”第六階段及新城A區部分的建設工作,研究開展“海域智能監控系統”第三期工程,穩步推進智慧警務建設。實時跟進網絡安全風險變化,推動與鄰近地區建立網安威脅情報交流機制。

2.夯實愛國愛澳根基

特區政府將繼續強化與愛國愛澳社團聯動協作機制,團結和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力量和積極性,優化現行社團法例,規劃和引導社團建設,共同促進特區持續健康發展。

成立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研究編製“全民國家安全教育總體規劃”。持續加強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課程和教材建設,充實國家安全和品德及公民教育方面的內容。繼續以憲法、基本法和《維護國家安全法》為普法核心,營造尊法守法的良好氛圍。

)深化公共行政改革,提升特區治理效能

1.深入推進公共行政改革

特區政府將圍繞“提升特區治理效能”的總體目標,充分發揮公共行政改革領導及統籌協調機制的作用,秉持澳門的事情“大家商量着辦、大家一起辦”的理念,持續深化推進公共行政改革,解決過去長期以來存在的政府部門之間溝通不暢、協調不足、各自為政的問題,打破部門壁壘,形成協同發展合力,建設擔當作為、廉潔高效的服務型政府。

加快推進“放管服”改革。對由政府規管的事項進行全面系統梳理,尤其是涉及營商環境的行政審批及監管事項,通過梳理流程、優化管理及理順職能分工作出優化和簡化,而其他可適度放寬的事項,轉為主要由市場調節。檢視修訂各項行政准照管理制度,減省對經濟活動不必要的審批條件和程序,釋放和激發經濟社會活力。

重整部門職能架構。按照新生效的政府組織結構法規,對部門職能進行重整和歸口管理。研究將行政長官轄下部門的行政財政輔助工作改為統一由政府總部事務局提供支援。重整市政署,將其相關職能分別撥歸公共建設局及土地工務局。將地圖繪製暨地籍局併入土地工務局,並明確土地工務局作為都市更新政策的主責部門。重組經濟及科技發展局,並與消費者委員會、科學技術發展基金進行合併。重組澳門金融管理局。合併文化局、文化發展基金及體育局。同時,審視各公共部門職責及內部架構,形成精簡架構優化職能方案,提高運作效能。

着力推進公務人員人才隊伍建設。梳理並規範現有人員的崗位職務分類,推動部門善用調動或轉職制度,合理配置人員。深化優化員額管控,研究訂定各部門整體人員配置及各級人員數目基準。檢討職程法例,簡化職程設置及減少特別職程種類。研究建立跨職程晉升制度,激勵公務人員積極進取、奮發向上,打破壁壘,促進人才合理流動,實現人盡其才、才盡其用。改革公務人員培訓,着力提升公務人員基礎通用能力、職務通用能力和專業技術能力三大能力,形成“學、用、考、升”一體化發展路徑。

深化電子政務建設。繼續推進“一戶通”升級3.0和“商社通”升級2.0工作。提升報關清關效率,推動於“商社通”辦理“報關清關一件事”。持續推動登記及公證服務的電子化。擴展雲計算中心,提高軟硬件承載力。開展關鍵服務後備建設,完善基建部署人工智能,構建政府專用的智能服務平台。持續推進政府內部管理電子化。

積極拓展跨境政務服務。擴展遙距服務櫃枱的服務範圍。擴展“智取易”智能文件櫃的使用場景和範圍。將“澳政易”自助服務機擴展至更多大灣區城市及增加政務服務內容,方便在大灣區生活的澳門居民。

更有效吸納市民意見。進一步賦能意見處理統一平台,注入大模型和語音轉文字等人工智能能力,提升意見處理的效率及準確率,將部門處理市民意見的成效納入組織績效評審要素。優化諮詢組織設置及功能,進一步完善意見收集的恆常機制,增進政府與社會良性互動。

加強廉政審計監督體系建設。持續深化廉政審計監督,警鐘長鳴,慎終如始,建設廉潔自律的政府,確保公共財政資源合法合理運用。繼續加強對公共資本企業的監督,保障和提升公共財政的利用效益。

2.健全特區法律體系

充分發揮法律統籌工作組作用,更有效統籌立法項目。加強與立法會在制定立法規劃、草擬重要法律項目、立法項目安排和跟進法案審議方面的溝通和協調,共同研究制定新的立法技術規則,持續優化法律草擬資訊平台。

編製中期立法規劃。科學訂定2027年中期立法規劃,更好統籌和協調各項立法工作,確保涉及整體公共利益、重大經濟民生事項的法規能夠適時出台。

有序落實年度立法規劃,推動涉及維護國家安全、優化營商環境、公共行政改革、促進經濟發展、加強民生保障及澳琴一體化等重點領域立法。《民事訴訟法典》、《行政程序法典》及《行政訴訟法典》已初步擬定修法方向,預計於2026年開展相關諮詢工作。

推進大灣區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建設。重點推動《粵港澳大灣區仲裁員名冊》應用,實現三地仲裁員資格互認和資源共享。舉辦粵港澳法律人員培訓班,加強三地法律人才培養。

推進區際司法法律協助互助。加強與內地和香港特區刑事司法方面的協作。

強化國際法律合作交流。持續推進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葡語國家和鄰近國家的司法合作。與菲律賓、安哥拉、印尼、泰國、葡萄牙簽署或商簽有關司法互助協定。適時向聯合國兒童權利委員會提交有關《兒童權利公約》第三次定期報告的問題清單回覆,並開展相關審議的準備工作。

加強司法人員培訓。適時開辦司法人員的入職、晉升及持續進修培訓課程。第六屆司法文員任職資格課程預計在2026年6月完成。持續安排各級司法文員參加司法輔助人員培訓班。

3.強化行政和立法之間的良性互動

基本法確立了以行政為主導、行政立法既依法履職又相互配合支持的政治體制。行政、立法作為特區重要政權及管治機關,在按法定職責各司其職的同時,要進一步強化相互間溝通、協調及良性互動關係,健全與立法會的立法協同機制,凝聚強大合力,為特區發展和改革創造更有利環境,更好服務廣大市民。

)鞏固經濟復甦勢頭,着力促進適度多元

1.推動經濟穩健復甦

吸引旅客到社區消費。拓展“演唱會+社區消費優惠計劃”和“周遊列澳”社區旅遊資助計劃的資助類別。邀請具知名度的網紅到社區開展宣傳及促銷活動,促進更多旅客到社區消費。研究推出舉辦考試及競賽活動的鼓勵措施,推出社區餐飲堂食優惠,帶動社區住宿、餐飲及購物消費。以線上線下形式大力開展誠信店新標誌的海內外宣傳,提升市民及旅客到社區消費的信心。

打造特色消費社區和商圈。計劃在新口岸區舉辦嘉年華式系列活動,結合“旅遊+”多元主題特色,打造沉浸式文旅消費場景,重塑社區形象,提升商圈活力。在節假日期間,在氹仔舊城區、關前後街設置臨時行人專用區,盤活社區經濟,並研究開展恆常化設置行人專用區的可行性。支持社團設立片區發展中心執行發展計劃,將六大片區打造成各具特色且緊密串聯的商圈。向特定地區旅客提供社區酒店折扣優惠。因應社區特點,推出針對性的多元化拓客措施。爭取國家文化和旅遊部支持澳門舉辦或承辦更多國際性文旅方面的會議或活動,以及支持澳門舉辦標誌性旅遊盛事,如將澳門農曆新年有關盛事活動繼續納入“歡樂春節”活動框架等。

推動中小企提質發展。落實由“專精特色店”、“特色老店”和“百年傳承店”組成的發展方案,推動中小企向專業化、精品化及特色化發展,協助老店升級轉型和拓展大灣區市場。落實針對中小企的財務支援措施,進一步優化各項援助計劃。推出支援中小企數字化及餐飲業智能升級計劃。鼓勵中小企業善用跨境電商和直播帶貨開拓市場,以線上結合線下的方式進行銷售。爭取國家工信部支持澳門產品參與中國消費品名品評選。加大力度支持中小企業購買巨災財產保險,協助企業應對重大災害。

2.多管齊下促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取得實質成效

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是一道必做題,而且必須加快做、必須做好。特區政府將從加大政策支持、增加資金投入、優化營商環境等方面,着力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產業,有效落實“1+4”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目標任務。

促進博彩業依法健康有序發展。依法對承批公司在2023年至2025年間在博彩及非博彩領域的投資項目及金額、已履行的社會責任、遵守法律及法定義務等方面的情況進行檢視,督促承批公司履行批給合同承諾,落實博彩及非博彩投資,拓展多元旅遊項目和產品。

做優做強綜合旅遊休閒業。深化“旅遊+”產業融合,重點推動“旅遊+美食”、“旅遊+盛事”、“旅遊+會展”、“旅遊+教育”、“旅遊+大健康”,為旅客提供多元旅遊休閒體驗。積極開拓國際客源市場,重點開拓東北亞、東南亞及葡語國家市場,同步開發穆斯林客源市場。落實在馬來西亞吉隆坡新設政府駐外經濟貿易旅遊文化辦事機構,同步開展在東北亞地區新設辦事機構的選址及評估工作。推動綜合旅遊休閒企業在世界主要旅遊市場設立旅遊推廣機構。借助國家駐外機構網絡,研究加強和拓展海外旅遊推廣。

推進設立政府產業基金及引導基金。基金由政府主導設立、政府及社會資本共同出資、委託專業團隊進行管理,投資符合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項目和企業,加快培育和發展重點新興產業。

穩步推進中醫藥大健康產業發展。支持高校科研平台開展中醫藥研發及成果轉化工作。推動本澳藥廠升級轉型,支持對接國際管理生產規範。大力推廣“以醫帶藥”模式,支持澳門及內地中醫藥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積極發揮協和澳門醫學中心的帶動效應,推展醫學美容、健康管理等國際醫療服務。推動《私營醫療機構業務法》立法,拓展醫療市場發展空間。

持續推動現代金融業提質發展。加強推廣《投資基金法》,推出具競爭力的投資基金稅務優惠措施,吸引海內外的管理人及資本於澳門開設投資基金管理公司。持續推進《證券法》立法。推動本澳債券市場與內地及國際市場互聯互通,爭取更多國債、地方債、央企及國企等公司債,以及其他特色債券在澳發行。推進研發“數字澳門元”,推動金融機構參與建設央行數字貨幣體系。推出企業財資中心稅務優惠措施。

加快培育高新技術產業。優化科技企業的支援措施,持續完善科技資助體系。發揮“產學研線上配對平台”的作用,促進產學研合作。爭取國家工信部支持符合條件的澳門“科技企業認證計劃”企業在內地獲得視同與高新技術企業除稅收優惠外的同等待遇。開展促進科技產業發展前期立法研究工作。積極推進“澳科二號”衛星項目,為國家航天發展貢獻澳門力量。

穩步提高會展商貿業競爭力。積極競投國際優質會展項目來澳舉辦。發揮會展活動對招商的輻射帶動作用。強化會展專業培訓體系,全面提升會展活動的組織與管理水平。爭取國家對內地居民赴澳門參加會展活動提供更便利簽註措施。

推動文化及體育產業持續發展。完善文化產業發展規劃。持續舉辦大型節慶品牌盛事,打造年度節慶品牌。提升澳門戶外表演區管理及設施,增強承辦大型文化活動的能力。推出支持澳門IP發展的資助計劃。舉辦各項大型體育活動,發揮體育盛事聯動作用。

推動數字經濟加快發展。提升“快速支付系統”功能至本地人民幣快速小額跨行轉帳,以及與內地的小額跨境轉帳。推進“數字經濟”統計及試算。鼓勵中小企業善用跨境電商和直播帶貨開拓市場。助力澳門企業和內地電商平台出海。

推動傳統產業發展。推出“澳門品牌”計劃,為本地產品樹立具有澳門特色的品牌形象。鼓勵企業參與“M嘜”澳門產品優質認證計劃。支持“澳門製造”商品開拓市場。

加強和優化招商工作。推動會展與招商工作深度融合。持續優化投資者“一站式"服務。加強澳琴聯合招商力度。落實推行“支持澳門首店經濟發展計劃”。協同推進招商及人才引進工作。完善科技招商工作機制,構建科技企業引進信息資料庫。加強溝通和協調,爭取更多央企、國企參與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圍繞澳門科技研發產業園等重大項目的整體規劃做好前期部署,重點引進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數字科技、航天科技等領域企業,推動擬落戶企業與本地資源有效對接,爭取企業盡早落戶。

(四)對標“三個要看”要求,加快推進橫琴建設

1.打造澳琴融合標杆

落實“澳門+橫琴”新發展定位,以澳琴一體化為目標,進一步強化與廣東省的協同聯動,重點打造一批標誌性、有帶動效應的工程和項目,包括:做實做強中國—葡語(西語)經濟貿易服務中心,協助國際投資者落戶澳琴;重點做好大學城一期的各項籌備工作,優先擴大澳門公立高等院校的發展空間;全力推進廣珠(澳)高鐵橫琴段,以及高鐵站至橫琴口岸城市軌道接駁線建設,打通澳琴外聯新通道;明確琴澳創新產業園發展方向,預留專門空間給澳門相關企業,將其打造為澳琴標誌性的產業園;全力推進澳門國際機場前置貨站項目;探索將部分空置商業樓宇改造為產業發展空間、人才房或保障房房源等。

2.促進澳琴產業聯動發展

聯動打造文旅會展商貿高地。澳琴聯動各方共建“一程多站”跨境精品路線,開發“旅遊+”跨界產品體系。爭取橫琴申請成為“世界級旅遊度假區培育對象”。進一步深化“一會展兩地”模式,聯合打造“澳琴‧會展”品牌,合力競投國際展會。為國內外微短劇拍攝團隊提供便利服務。優化“澳門取景”、“澳門元素”影視資金補助計劃,資助具澳琴元素的影視作品進行宣傳及發行。推動商圈資源整合,通過夜市經濟、嘉年華等活動刺激消費,推動澳門本土餐飲企業赴合作區發展。

創新中醫藥大健康產業鏈。依託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平台,充分發揮“澳門+橫琴”的政策優勢,吸引優質中醫藥企業入駐,推進中醫藥產品的“澳門註冊+橫琴生產”新模式。以中醫藥文化體驗館為核心,聯動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內的博物館和展覽館等,打造沉浸式健康旅遊體驗。依託中醫藥廣東省實驗室推動中醫藥產品研發與轉化、中醫藥裝備示範應用以及中醫藥人工智能應用。

共建澳琴跨境金融新格局。爭取優化EF賬戶的政策細則,支持並推動合作區具資質的澳資銀行參與試點,進一步便利澳琴兩地跨境資金流動。推動合作區私募基金赴澳門展業,擴大澳門債券市場輻射範圍。爭取雙幣種收單業務的試點範圍將由“澳門新街坊”擴展至整個合作區內的商戶。

共同培育新質生產力。加快合作區科創政策修訂升級,深入拓展澳琴科技合作,推動“澳門研發+橫琴轉化”機制創新,聚力發展集成電路等高科技產業。支持澳門高校加快建設產學研合作平台,加快“中國—葡語系國家科技交流合作中心”建設。聯動澳琴兩地參與“全國高校區域技術轉移轉化中心(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工作。

3.着力招商引資引才

做好招商引資。圍繞《合作區產業發展規劃》和《合作區第二階段重點發展的產業方向及招商引資項目清單》,開展系列招商推介活動,招引龍頭企業落地。

加強企業服務。加強對優質項目的育苗培優,對已落地企業進行全流程服務。引導註冊企業上島辦公,減少有名無實企業。完善產業政策體系,加快研究制訂合作區促進企業高水平對外發展扶持辦法、租金補貼政策等配套政策。

推進“澳門誠信店”商戶落戶合作區。進一步推廣誠信店互認機制,推動澳琴誠信店評定標準、管理與監察趨同。

推動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設。落實合作區第二階段人才工作行動方案,加快完善人才住房、教育、醫療等服務保障體系。推進“澳琴人才卡”計劃。探索建設國際“人才驛站”與“一站式”服務窗口。

4.促進澳琴民生和社會服務融合

健全澳門青年就業支持體系。開展澳門青年在合作區就業、實習及見習專項計劃,鼓勵合作區頭部企業招聘澳門居民。開展“中小企業援助計劃”、“青年創業援助計劃”以及“鼓勵企業升級發展補貼計劃”修法前期準備工作,研究將適用範圍延伸至合作區的可行性。

打造趨同澳門的教育服務體系。完成“澳門新街坊”“澳門子弟學校”中學校舍的興建工程,力爭於2026/2027學年開辦初中教育,並擴大小學辦學規模。

便利澳門居民在合作區就醫。持續推進在合作區實施便民用藥措施。有序推動更多澳門藥物可在“澳門新街坊”衛生站使用。穩步推進廣醫一院橫琴醫院新院區建設。爭取在合作區開展澳門醫療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定試點。

逐步推動跨境養老服務發展。拓展“澳門新街坊”的家庭社區服務中心和長者服務中心的服務內容。推動澳門養老服務模式延伸至合作區。

將合作區納入現時本澳6個分區協作聯網的機制之中,逐步形成“6+1”分區協作聯網,為居民提供具預防、支援及輔導的三級預防策略和標準的家庭及社區服務。

5.構建澳琴一體化發展新格局

穩步推進基礎設施“硬聯通”。推進橫琴口岸“聯合一站式”車道升級“免出示證件”功能建設,預計2026年可實現司機“免刷證”通關。推進2026年在橫琴口岸旅檢大廳增建合共46條具有“免出示證件”功能的合作查驗自助通道和6條人工通道。推進研究橫琴金融島至澳門的澳琴新通道選址方案。推動“橫琴單牌車”北上政策分批有序實施。

持續深化規則機制“軟聯通”。研究優化實施更加開放的分線管理政策。制定需修訂的法律法規清單和工作計劃。通過推出“粵澳海關跨境一鎖”、“單一窗口”、“認可經濟營運商”等多項措施及計劃,促進貿易便利化,提升通關效率。

6.構建高效治理格局

落實執委會工作機構職能優化調整方案,推動人員交流輪崗。

選派更多澳門優秀公務人員參與合作區建設。用好新增設的“特別兼任”制度,以更靈活形式委派公務人員參與合作區重要工作或重大項目。加強澳琴公務人員雙向在崗交流。面向澳門居民開展2026年員額制工作人員招聘。

優化調整合作區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指標體系。推動澳琴統計制度規則銜接。


訂閱新聞局Telegram政府新聞頻道:https://t.me/macaogcs,即時接收最新消息。
訂閱頻道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Facebook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Facebook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官方微信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官方微信
微信訂閱號:澳門政府資訊 澳門政府資訊
微信訂閱號:澳門特區發佈 澳門特區發佈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政府新聞頻道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政府新聞頻道
已複製連結
跳到頁面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