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本澳基孔肯雅熱及登革熱(下稱“雙熱”)風險持續,並已出現本地病例,雖然目前病例仍屬散發狀態,但為防範未來可能出現的持續性或廣泛社區傳播,各相關部門須提前部署,為區域性乃至全澳性滅蚊行動做好準備。為此,衛生局於今(15)日聯合多個政府部門召開跨部門工作會議,商討加強化學滅蚊措施,並進一步優化聯合滅蚊機制與分工。是次工作會議共14個政府部門參與,包括:市政署、旅遊局、海關、治安警察局、消防局、教育及青年發展局、文化局、體育局、衛生局、社會工作局、土地工務局、公共建設局、海事及水務局及交通事務局。
在工作會議上,衛生局羅奕龍局長指出,隨著本澳“雙熱”傳播風險升高,各部門已經加強協作,嚴格監督所屬機構及場所落實積水清理與化學滅蚊工作。同時,亦未雨綢繆,持續透過人員培訓、完善設備及物資儲備,提升轄下場所的防蚊與自主滅蚊能力,以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大範圍社區傳播。衛生局將為有需要部門、機構及場所提供滅蚊培訓及相關技術資料。與會代表亦就如何加強監督各場所落實積水清理與化學滅蚊工作進行深入討論,並認同持續強化跨部門協作機制,共同防控“雙熱”。
在賦能社區滅蚊方面,衛生局早前已透過“健康社區、健康企業、健康校園”計劃,與不同政府部門、社團機構及物業管理商會等合作,協助機構建立自主滅蚊能力,以便必要時配合政府執行區域性或全澳性滅蚊工作。截至目前,已培訓超過400名來自校園、企業及物業管理領域的滅蚊人員。在滅蚊設備方面,衛生局現已儲備約300台滅蚊機,企業儲備40台,學校方面則有204台。此外,一旦本澳需要進行區域性和全澳性滅蚊工作時,居民應配合特區政府進行室內外同步滅蚊,並再次檢視家居環境防蚊設備是否足夠,例如是否已設置紗窗紗門,若家居環境較多蚊患,建議備妥蚊香、滅蚊噴霧等防蚊用品,共同降低蚊媒傳播風險。
登革熱及基孔肯雅熱均可通過白紋伊蚊叮咬人傳播,白紋伊蚊偏好於細小、清潔、靜止的積水孳生,居民應加強清除工作地點和家居的積水,杜絕蚊蟲孳生。
衛生局將會持續密切留意本澳及鄰近地區登革熱及基孔肯雅熱流行的情況,作出適切預防措施,並呼籲居民做好“防蚊三招”共同防控相關蚊傳播疾病:
1. 防止家居“孳生”蚊子,注意定期清除工作地點和家居周圍環境的積水,杜絕蚊蟲孳生;
2. 防止蚊子“進入”室內,家中可使用紗窗、蚊帳或開冷氣等措施,減少被蚊叮咬機會;
3. 防止戶外蚊子“叮咬”,在戶外活動時宜穿淺色長袖衫褲,並在皮膚暴露地方或衣服使用驅蚊劑,防止被蚊叮咬。
有關防控雙熱的資訊可瀏覽預防登革熱及基孔肯雅熱專頁https://www.ssm.gov.mo/apps1/DenguePrevention/ch.aspx#clg5810-vlg5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