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專題特寫

澳門建築中的馬賽克藝術瑰寶

澳門雜誌
167期
  • 澳門建築中的馬賽克藝術瑰寶

  • 鮑博於壁畫一角留下創作年份和簽名

  • 鮑博為新麗華酒店創作的巨型壁畫,留有Borboa 1975及F.M的簽名。

  • 白鴿巢前地利瑪竇中學初小暨幼稚園外牆壁畫

  • 氹仔聖類斯公撒格之家外牆壁畫

未能播放Youtube視頻
澳門建築中的馬賽克藝術瑰寶
澳門建築中的馬賽克藝術瑰寶

提到澳門建築的馬賽克裝飾,許多人會立刻聯想到舊愛都酒店那幅由意大利籍藝術家夏剛志設計的大型馬賽克壁畫。然而,在這座城市中,還隱藏着其他同樣精美的馬賽克裝飾作品,它們出自一位鮮為人知的藝術家之手――鮑博(Francisco Borboa Valenzuela),他的創作同樣為澳門建築增添獨特藝術魅力,為這座城市的文化景觀留下深刻印記。

 

流傳於澳門的馬賽克藝術

馬賽克壁畫作為一種建築裝飾,早在古羅馬時期已經非常流行,且技術發展成熟。從公元四世紀開始,拜占庭建築將馬賽克壁畫推向高峰,尤其是在大教堂的穹頂內壁,大面積的馬賽克裝飾,為空間注入神性與華麗的氛圍。雖然自文藝復興時期起,濕壁畫與油畫逐漸取代馬賽克的地位,但這種古老技藝從未完全消失,並在現代建築中重新煥發光彩。

在澳門,馬賽克壁畫不僅承載了歷史的傳承,也成為現代建築中的亮點。1970年落成的葡京酒店,其大堂鑲嵌了一幅馬賽克壁畫。這幅作品位於略呈穹窿狀的天花板上,中央搭配一盞大型水晶吊燈,在燈光映照下,馬賽克的閃耀光澤使整個大堂顯得格外華麗。壁畫描繪了大航海時代葡萄牙遠洋船隊,10艘大帆船飄揚着基督騎士團十字徽號及五盾旗幟,在一望無際的海平線出現,畫家沒有使用單點透視或散點透視的方法,而是透過船隻的大小來表現空間遠近,以寫實的方式呈現人類的探索精神。

在壁畫一角,一個不太顯眼的簽名與年份「F. Borboa 1969」揭示了創作者的身份。這位藝術家便是鮑博,一位鮮為人知的墨西哥裔馬賽克藝術家。

鮑博於壁畫一角留下創作年份和簽名
鮑博於壁畫一角留下創作年份和簽名

 

鮑博的生平與藝術啟蒙

鮑博,又稱Pancho,1923年7月23日出生於美國加州聖胡安包蒂斯塔(San Juan Bautista)。6歲時,因母親去世,他隨父親回到墨西哥,在錫那羅亞州(Sinaloa)的洛斯莫奇斯(Los Mochis)度過童年。1943年,鮑博決心成為神職人員,進入墨西哥Santiago Tianguistenco的San Cayetano學院,加入耶穌會。在學期間,他不僅修讀神學,還涉獵建築與土木工程,這為他日後的馬賽克壁畫創作奠定了基礎。

1948年,鮑博以耶穌會成員的身份來到亞洲,足跡遍及中國、菲律賓與日本。1959年,他在台中東海大學對面的天主教堂創作了他的第一幅馬賽克壁畫,標誌着其藝術生涯的開端。後來,他與一位台灣女士結緣,並於1966年確認收到解職後,與她一起前往香港生活,開始為當地教堂及富商住宅創作馬賽克壁畫。

 

宗教以外的多元創作

回到鮑博在葡京酒店的創作,除了大堂天花的寫實壁畫,酒店入口處的馬賽克壁畫則展現了截然不同的風格。這幅作品以抽象手法為主,運用色彩與線條表現光線與空間的流動,色彩的漸變令人目眩神迷。由於畫面高度抽象,給予人許多想像空間。這幅作品不僅展現了鮑博在寫實與抽象之間的創作自由,也彰顯了他對馬賽克材質表現力的精湛掌握。

1975年,鮑博為新麗華酒店的外牆創作了另一幅巨型馬賽克壁畫。這幅作品以花卉為主題,採用介於具象與抽象之間的手法,花卉造型帶有立體主義的影響,呈現出與葡京酒店截然不同的藝術風格。壁畫旁有鮑博的簽名與年份,而在底部蝴蝶圖案下方,還可見「F.M」的簽名,暗示可能有另一位創作者參與,但究竟是誰?仍有待研究。

鮑博為新麗華酒店創作的巨型壁畫,留有Borboa 1975及F.M的簽名。
鮑博為新麗華酒店創作的巨型壁畫,留有Borboa 1975及F.M的簽名。

 

晚年在澳門的宗教創作

1996至1999年間,鮑博夫婦在澳門生活,並創作了一些作品,當中包括兩幅以宗教為題材的馬賽克壁畫。一幅位於白鴿巢前地利瑪竇中學初小暨幼稚園外牆(1997年,簽名BF),另一幅則位於氹仔的聖類斯公撒格之家。這兩幅作品採用線條、色彩塊面和漸變方式,人物形象無五官,呈現出簡約而現代的風格,反映了鮑博晚期創作的轉變。

白鴿巢前地利瑪竇中學初小暨幼稚園外牆壁畫
白鴿巢前地利瑪竇中學初小暨幼稚園外牆壁畫

鮑博大半生在亞洲度過,卻因長期遠離西方藝術圈而鮮為人知。直到2012年,墨西哥政府授予他文化貢獻獎,表彰其藝術成就。2016年,其傳記《隨風之路――一位耶穌會士的人生》(Los caminos del viento. La vida de un misionero jesuita)在墨西哥出版,2024年更出版了藝術全集《Francisco Borboa Valenzuela:墨西哥藝術家與壁畫家》(Francisco Borboa Valenzuela. Artista y Muralista Mexicano),詳細記錄了他遍布11個國家、51個城市的187幅壁畫創作。

2025年4月6日,鮑博以近102歲的高齡在墨西哥去世,結束了充實而傳奇的一生。他的作品不僅是藝術的瑰寶,也是澳門作為「東亞文化之都」的見證。從吳漁山、錢納利、博爾傑、史密羅夫、夏剛志、鮑博、繆鵬飛、郭桓……這些來自不同時代與地域的藝術家,在澳門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共同勾勒出這座城市獨特的文化圖景。

氹仔聖類斯公撒格之家外牆壁畫
氹仔聖類斯公撒格之家外牆壁畫

 

作者介紹

呂澤強

生於澳門,畢業於葡萄牙里斯本建築學院,其後於法國巴黎夏約高等設計研究中心進修,為首位取得法國文化遺產建築師資格的華人建築師。澳門科技大學設計學博士(文化遺產保護專業)。

 

文:呂澤強 圖:陳思禮

 

 


訂閱新聞局Telegram政府新聞頻道:https://t.me/macaogcs,即時接收最新消息。
訂閱頻道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Facebook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Facebook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官方微信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官方微信
微信訂閱號:澳門政府資訊 澳門政府資訊
微信訂閱號:澳門特區發佈 澳門特區發佈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政府新聞頻道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政府新聞頻道
已複製連結
跳到頁面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