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2024年新修訂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選舉法》正式實施,澳門選舉制度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新法不僅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澳」原則,也對政治文化、特色民主實踐以及特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產生深遠影響。制度轉型帶來了選舉文化的理性化、公民參與的積極化,以及行政與立法互動的新格局,展現出「一國兩制」在澳門行穩致遠的重要步驟。
「愛國者治澳」的法律保障
《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選舉法》為落實「愛國者治澳」原則,確保立法議員由真正的愛國者擔任,引入了對候選人資格審查的法定標準、審查主體和運作機制。澳門大學法學院教授王禹表示,澳門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委員會負責審查判斷候選人是否「擁護」和「效忠」,並就不符合者向立法會選舉管理委員會發出具約束力的審查意見書。對於立法會選舉管理委員會根據上述審查意見書而作出的決定,不得提起聲明異議或司法上訴。
「這一法律框架有力支持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依法施政。『愛國者治澳』重塑澳門選舉文化,避免社會分化撕裂和泛政治化。」王禹觀察到,立法會選舉活動變得更加理性、有序,在愛國者資格確認的前提下展開競爭,愛國愛澳力量更加壯大,賢能者脫穎而出。他預期,立法會議事文化將更加良性健康,行政與立法關係更加順暢運作,使特別行政區政府和各界能夠集中精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謀求澳門特色「一國兩制」更好發展。
公民參與及政治文化
針對本屆立法會選舉中,公務員帶頭投票與社會各界積極動員的現象,王禹認為,這是一個突出特點,也是新時代「一國兩制」選舉組織工作和選舉模式的全新轉變,反映了行政主導體制下公民參與的強化。他解釋:「澳門《立法會選舉法》規定『選舉是一項權利和公民義務』,但是在以往的立法會選舉中,選舉僅被認為是一種權利,是否行使由投票人,完全按照自己的意願決定。實際上,立法會的工作、制定的每一項法律都與市民福祉息息相關。如果大家都不去投票,新一屆立法會怎能產生?因此,參加投票不僅是一項權利,也是一項社會責任和公民義務。」
他續指,公務員更應該帶頭投票。原因是公務員為「愛國愛澳」的中堅力量,是行政長官執行法律和政策的執行團隊,必須對澳門特別行政區負責。投票是履行政治忠誠、以實際行動落實「愛國者治澳」原則的重要表現。在這次立法會選舉中,社會各界積極動員所屬社員會員、周邊的親朋好友參與投票,體現了對社會責任的擔當和對澳門更好發展的期待。在「全民動員」的選舉氛圍下,這次立法會選舉的投票人數創造了歷史新高,投票人數達到175,272,在澳門回歸後歷屆立法會選舉投票人數最多的一次,投票率為53.35%,比第七屆立法會選舉高出近11個百分點。
從憲法與基本法視角,王禹認為這對澳門政治文化的發展有積極意義。第一,強化了「愛國者治澳」原則的理解,是一次生動的公民教育;第二,提高了選舉質量,強化了選舉整合社會利益、凝聚共識的功能;第三,提升了澳門的選舉文化,使「選舉既是權利也是公民義務」觀念深入人心。
澳門特色民主的實踐
在評價本次選舉如何體現「澳門特色民主」時,王禹提到,在這次立法會選舉中,有兩組12名候選人沒通過維護國家安全委員會的資格審查被取消參選資格。本屆立法會選舉是澳門回歸後歷屆立法會選舉直選組別最少的一次。6個直選組別71名候選人競爭14個名額,6個間選組別14名候選人競爭12個名額。他說:「政府在整個選舉中體現出和發揮了當家人、責任人的角色和作用。行政長官呼籲公務員積極參與投票。在選舉日,乘客可免費搭乘巴士及澳門輕軌,選舉氣氛濃厚。這些都是第八屆立法會選舉的特點。」
與其他地區相比,澳門的獨特之處在於愛國愛澳社會基礎雄厚。地方小,選民對候選人的身份、背景和履歷等情況都比較瞭解和清楚,這使得澳門的選舉不易被人為惡意操弄。王禹指出,在長期形成的選舉文化中,參選組別的基本盤相對固定。均衡參與、兼顧各階層利益是澳門政治體制和選舉制度的重要原則。澳門實行的改良漢狄比例代表制,尤其體現和落實了這一點。
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談及新一屆立法會選舉對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具體影響,王禹分析,當前澳門正處於進一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新時期。第八屆立法會選舉實質上是為澳門未來四年發展,尤其是為澳門能否順利搭乘國家發展快車,選拔了政治可靠、能力突出的「建設者」。
他強調,新一屆立法會選舉確保了所有當選的議員都是堅定的愛國者。一個由堅定愛國者組成的立法會,會自覺從國家整體利益和澳門長遠利益出發來審議法律、監督施政,而不會操弄社會議題,「為反對而反對」。這為立法會和政府進行良性互動,積極推動澳門融入國家發展提供了基本前提。
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需要法律制度方面的銜接和配套。王禹進一步說明,立法會是完成這一工作的關鍵角色。「立法會有權通過創制法律或修改相關法律,推進規則銜接機制對接,掃除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制度障礙。議員還可以通過質詢和行使監督權等各種方式,督促特區政府更積極、更高效地推動與國家戰略對接的具體工作。」
「在粵港澳大灣區和橫琴深合區建設中,更需要立法會發揮積極作用。」王禹認為,在這次選舉中當選的立法會議員,年輕化、專業化、高學歷的特點突出,綜合素質高,這些都有利於立法會提出制定和修改關於人員、貨物、資金、數據更加順暢跨境流動的法律法規,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以及橫琴深合區實現與澳門一體化、高水平開放提供法治保障。
選舉制度的挑戰與優化
綜觀本屆澳門立法會選舉,王禹指出,年輕選民參與比例相對較低,這是未來選舉中要注意的重要問題。選民結構的「老齡化」,會帶來公共政策的「老齡化」,導致公共政策和資源分配更多向老年群體傾斜,更多反映老年群體訴求。老年選民通常更關注養老、醫療、社會福利等民生保障政策。年輕選民可能更關心住房、就業、教育、營商環境、社會上升通道、新興產業、國家未來發展等議題。
長期以來,澳門經濟高度依賴博彩旅遊業,產業結構相對單一,為年輕人提供的多元化、高價值的就業崗位有限。這可能使得部份年輕人感到缺乏社會參與的管道和改變現狀的空間,從而產生政治疏離感。他表示,為進一步提高澳門選舉的民主質量和社會參與度,有必要通過各種措施,鼓勵和增強青年政治參與意願,提升年輕選民登記率。
王禹最後強調,澳門應當加快步伐,進一步推進經濟適度多元轉型。只有在經濟適當多元發展的情況下,才能為青年帶來更多元的就業崗位、更豐富的職業規劃和更創新的社會環境,從而進一步增強澳門青年的社會認同感和歸屬感,以更具活力和信心的態度參與澳門「一國兩制」政治生活。
文:黃柏謙 圖:宋楚珊 新聞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