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專題特寫

老少咸宜全齡參與 匹克球引發熱潮

澳門雜誌
166期
  • 老少咸宜全齡參與 匹克球引發熱潮

  • 譚注文(右一)期盼匹克球能成為澳門隨處可見的大眾體育運動。

  • 發球和接球方,至少要打到一次落地反彈球,才可以直接截擊。

  • 匹克球和羽毛球相同,有前場與後場,發球時須在底線後面,以對角角度發入發球區內。

  • 澳門球員的技術與體能逐步提升,與內地強隊同場競技仍表現出色。我們希望球員堅持不懈,繼續推動澳門匹克球發展。 —— 中國澳門匹克球總會理事長 葛萬金

  • 2023琴澳杯匹克球團體賽,澳門亦有派員參與。

  • 於2023年舉辦的第一屆澳門匹克球邀請賽,參賽隊伍來自港澳及大灣區城市。

  • 匹克球彈力小、速度慢,加上球拍打擊面積大,初學者亦能輕易上手。

  • 澳門大學研究生莫妮妹

  • 澳門大學研究生周頤諾

  • 匹克球種類

  • 比賽結束後,與對手擊拍傳遞友誼。

  • 匹克球球場規格

未能播放Youtube視頻
老少咸宜全齡參與  匹克球引發熱潮
老少咸宜全齡參與 匹克球引發熱潮

匹克球(Pickleball)集合多項球類運動元素:網球的球網、羽毛球的場地尺寸與乒乓球的快節奏對戰,規則簡單易上手,老少咸宜。其低門檻、高樂趣的特點,讓這項運動席捲全球,並發展成職業賽事,風靡各年齡層。近年,匹克球在澳門興起,透過中國澳門匹克球總會(下稱「澳門匹總」)的推廣,逐步走進校園與社區,成為一項大眾球類運動。

 

競技與休閒兼得的運動魅力

球場上,澳門匹總教練譚注文輕揮球拍,精準傳球給對面學員,邊指導動作,邊輕鬆對打。匹克球的氛圍,掩蓋了其強烈的競技性,讓人沉浸其中,幾乎忘卻比賽的緊張。「匹克球就像在羽毛球場上,用放大版的乒乓球拍打網球,簡單易上手,通常一兩個小時就能掌握基本技巧。」這種低壓力的的特性,讓初學者能全心沉浸於運動樂趣。

譚注文(右一)期盼匹克球能成為澳門隨處可見的大眾體育運動。
譚注文(右一)期盼匹克球能成為澳門隨處可見的大眾體育運動。

匹克球賽制簡單,分為「每球得分制」和「發球得分制」。前者以21分一局定勝負,先達21分者勝;後者則以11分一局、三局兩勝制,率先達11分者贏得該局。「匹克球有獨特規則,例如『兩次落地規則』,要求發球後雙方必須讓球在各自場地反彈一次才能回擊。」譚注文補充,場地網前7英尺的「非截擊區」禁止凌空截擊或扣殺,增添戰術趣味,降低體能消耗,讓各年齡層都能輕鬆參與。

發球和接球方,至少要打到一次落地反彈球,才可以直接截擊。
發球和接球方,至少要打到一次落地反彈球,才可以直接截擊。

匹克球場地寬敞、身體接觸少、器材輕便,適合不同運動水平的玩家。「比賽分單打和雙打,當中以雙打較為普遍,強調團隊合作。非正式場合還能邊聊天邊打,是一項適合全家同樂的休閒活動。」譚注文表示,他以教練身份走訪各地,推廣匹克球,特別是與青少年互動時,感受到這項運動能打破世代隔閡,成為溝通橋樑。

匹克球和羽毛球相同,有前場與後場,發球時須在底線後面,以對角角度發入發球區內。
匹克球和羽毛球相同,有前場與後場,發球時須在底線後面,以對角角度發入發球區內。

 

成立澳門匹總 拓展訓練版圖

澳門匹總於2018年成立,致力推廣匹克球在本地發展,並積極舉辦訓練班與體驗活動。「當時香港已開始流行匹克球,當地球友鼓勵我們在澳門推廣,凝聚愛好者。」澳門匹總理事長葛萬金回憶,這份熱情促成總會成立,並開啟澳門本地推廣之路。

初期,總會僅組織簡單訓練,吸引有興趣者參與。隨着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下稱「橫琴合作區」)的體育發展機遇,橫琴合作區陸續成立匹克球協會、俱樂部及青少年隊伍。澳門匹總把握時機,於2024年與橫琴合作區匹克球運動協會簽署合作框架協議,並啟用澳門匹克球橫琴訓練基地。「這座基地旨在吸引更多人參與,發掘並培養優秀運動員,提升澳門匹克球水平。」葛萬金表示,此舉將深化澳琴兩地交流,推動運動發展。

澳門球員的技術與體能逐步提升,與內地強隊同場競技仍表現出色。我們希望球員堅持不懈,繼續推動澳門匹克球發展。                          —— 中國澳門匹克球總會理事長  葛萬金
澳門球員的技術與體能逐步提升,與內地強隊同場競技仍表現出色。我們希望球員堅持不懈,繼續推動澳門匹克球發展。 —— 中國澳門匹克球總會理事長 葛萬金

2024年,澳門匹總組隊參加由橫琴合作區民生事務局舉辦的「琴澳盃匹克球邀請賽」公開組,經過小組初賽、複賽及決賽共5場團體賽事,最終勇奪殿軍。「澳門球員的技術與體能逐步提升,與內地強隊同場競技仍表現出色。我們希望球員堅持不懈,繼續推動澳門匹克球發展。」葛萬金透露,總會現有近50名球員及7名持證教練,未來將壯大隊伍,為澳爭光。

2023琴澳杯匹克球團體賽,澳門亦有派員參與。
2023琴澳杯匹克球團體賽,澳門亦有派員參與。

 

校園推廣 點燃匹克球熱情

為培育更多新世代球員,澳門匹總積極把匹克球引入校園。「運動的持續發展需靠年輕人傳承,培養競賽選手需長時間投入,因此我們希望從中小學及高校挖掘人才,從小培訓他們打匹克球。」葛萬金說。2025年,澳門匹總與澳門大學體育事務部合作,開辦兩期匹克球培訓課程,吸引逾30名學生及教職員參與,體驗運動樂趣。

於2023年舉辦的第一屆澳門匹克球邀請賽,參賽隊伍來自港澳及大灣區城市。
於2023年舉辦的第一屆澳門匹克球邀請賽,參賽隊伍來自港澳及大灣區城市。

「未來希望舉辦高水平教練班,邀請外國球手來澳開展公開訓練,歡迎市民參與。」葛萬金展望,除培養本地運動員外,也希望吸引更多人加入,掀起全民運動風潮。「我們也計劃讓體育教師參與推廣,在學校體育課恆常化教學,進一步普及匹克球。」他透露,今年將繼續與大灣區其他城市合作舉辦比賽,持續深化澳門與內地球隊的聯繫。

譚注文期盼匹克球成為澳門隨處可見的運動。「這是一項幾乎無年齡限制的運動,只要拿起球拍就能享受樂趣。希望更多澳門人認識並嘗試匹克球,成為我們的球友!」

匹克球彈力小、速度慢,加上球拍打擊面積大,初學者亦能輕易上手。
匹克球彈力小、速度慢,加上球拍打擊面積大,初學者亦能輕易上手。

 

學員分享

新興運動充實校園生活

澳門大學研究生莫妮妹
澳門大學研究生莫妮妹

澳門大學研究生莫妮妹在學業之餘積極參與校內活動。在朋友推薦下,她報讀匹克球培訓課程,抱着嘗試的心態踏入球場。「匹克球對初學者很友善,過程輕鬆又能達到運動量,是日常鍛鍊的好選擇。」她分享,過去打羽毛球一小時便感疲累,匹克球卻能輕鬆打一下午。

莫妮妹讚賞澳門匹總教練的專業指導,每次課程都能學到新技巧,逐步進步。「和朋友一起打球能增進友誼,雙打時還能與對手成為朋友。」她認為匹克球兼具運動與社交的功能,邊打邊聊的輕鬆氛圍令人愉悅。「若未來再有培訓課程,我一定會繼續參加!」

 

進階技巧講究戰術

澳門大學研究生周頤諾
澳門大學研究生周頤諾

球場上,澳門匹總教練向周頤諾指導進階的技術。澳門大學研究生周頤諾,早於大學推出匹克球課程時便立即報名參加,憑藉壁球基礎快速上手,成為課程中的「師兄」。「壁球與匹克球的落點和發力方式相似,讓我較快上手。」他笑稱,過去在壁球的努力,讓匹克球打起來顯得輕鬆自如。

周頤諾曾參加「琴澳盃匹克球邀請賽」單打比賽,收穫頗豐。「無論單打或雙打,除技術與規則外,戰術與心態至關重要。」他分享,初賽時總想速戰速決,但匹克球更像持久戰,耐心與戰術佈局才是致勝關鍵。「畢業後,我會繼續精進技術,期待再次踏上賽場。」

 

匹克球裝備解析

球拍材質演進 

匹克球球拍從早期木製進化至玻璃纖維與碳纖維,提升比賽性能。

 

木拍

優點:價格親民、耐用

缺點:較重,控球不穩,對手腕負擔大

 

玻璃纖維球拍

優點:輕盈、彈性佳,適合中高級玩家

缺點:價格較高,易磨損

 

碳纖維球拍

優點:輕量、耐用,擊球精準,專業選手首選

缺點:價格昂貴

 

匹克球種類

匹克球分為戶外與室內用球,材質為帶孔塑膠,耐用且成本低。

戶外球:40個小孔(直徑約0.7cm)

室內球:26個大孔(直徑約1.1cm)

匹克球種類
匹克球種類

運動精神:擊拍傳遞友誼

比賽結束後,與對手擊拍傳遞友誼。
比賽結束後,與對手擊拍傳遞友誼。

比賽結束後,與對手擊拍或握手是匹克球的傳統,不僅展現運動家精神,更能建立深厚的球友情誼,無論輸贏皆顯風度!

匹克球球場規格
匹克球球場規格

 

短片

小球大智慧 集三種球類特色於一身的小小匹克球

 

 

文:鄭美盈 圖:宋楚珊  受訪者

 

 


訂閱新聞局Telegram政府新聞頻道:https://t.me/macaogcs,即時接收最新消息。
訂閱頻道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Facebook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Facebook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官方微信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官方微信
微信訂閱號:澳門政府資訊 澳門政府資訊
微信訂閱號:澳門特區發佈 澳門特區發佈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政府新聞頻道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政府新聞頻道
已複製連結
跳到頁面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