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是一個多元文化的城市,中西方節日的融合反映中華傳統及國際文化共存,傳統節慶習俗及可持續性得以傳承。這種文化的融合在葡萄牙人羅方禮(Fernando Sales Lopes)身上反映得十分透徹。居澳三十多年的Fernando,不僅一直研究中國文化,還製作了有關澳門所有中西節慶的葡文紀錄片,編寫了很多關於澳門文化習俗的書籍,他說:「作為一個(文化的)過來人,我希望能夠幫助那些剛來到澳門居住的葡萄牙人,瞭解這個地方,讓他們知道這些文化符號底下更深層的含義。」
與澳門的淵源
1950年,Fernando Sales Lopes在葡萄牙出生,自1986年開始居於澳門並任職記者。在青少年時期,他已經對東方文化產生濃厚興趣,初到澳門,即渴望探索這裡的文化,瞭解更多「外面的世界」。「記得我在葡萄牙讀高中的時候,有一對朋友來自澳門,兩兄弟經常談論澳門的見聞,向我轉述父輩口中的澳門歷史故事。讀大學時,由於我對未知的東西皆有好奇心,所以選擇了歷史專業,讓我明白到歷史的運轉。到社會工作後,我在電台擔任記者,由於這個專業經歷,給予我前來澳門工作的機會,擔任電視節目和電台廣播等製作。」
回憶過去,Fernando不免感慨:「最初計劃是在這裡待兩年,但不知不覺間已在澳門生活了三十多年了!」他來澳門工作不久,就把家人接了過來,因為他覺得這裡對下一代的教育比較好,交通方便,不像葡萄牙,去哪裡都很遠;孩子在這裡讀書,有足夠時間可以和父母一起吃午餐,若在葡萄牙的話,生活都是早出晚歸。「這是我繼續留下來的原因之一!」
在眾多的東方文化中,Fernando對節慶有較濃厚的興趣。他承認:「在來澳門之前,我對中國文化的認知和現實是有明顯差距的。在葡萄牙,大家對於澳門的認識非常少。我記得,那時可從書本和報紙得到一些澳門的資訊,有些全國性報紙的副刊,會請駐澳門的記者寫稿,當中包括一些節慶什麼的。當我來到澳門,才開始真正認識這裡,瞭解中國的文化。」
剛來澳門的時候,Fernando很想知道大家在說什麼,也想閱讀中文,於是參加過為葡萄牙人而辦的中文學習班,後來不知道什麼原因,學習班停辦了,學習中文的計劃沒有成功。但是,「我算是一輩子都在學習中國文化,出版關於中國文化的書,寫關於中國歷史、中國神話傳說,把見聞及所知寫給葡萄牙人看。」
深探中國節慶意涵
古時的中國人,想像力豐富,與節慶相關的傳說故事流傳甚廣。說起中秋節,Fernando展現出十足的自信:「我每次向人詢問澳門習俗的背後意義,一般解釋都是做這事會帶來好運,做那個會倒霉。但我知道,不可能所有的事都只有好運或倒霉這兩面,每一個習俗都會有其傳說及故事。」
Fernando進一步解釋,每一個神話傳說,都可以幫助我們理解,為什麼時至今日,大家仍樂於遵循這些習俗和傳統,比如端午節划龍舟、吃糉子的習俗。「對我來說,認識習俗背後的故事,才是真正進入到這種文化當中,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有了這樣的文化交流,人與人之間才有互動,才可加深認識對方、瞭解對方的文化。」
在Fernando看來,所有文化的深層次內涵均是相同的,只是反映出來的形式多樣。他指出,中國人很重視家庭團聚,成員之間的聯繫非常緊密,延續性非常強,現今的一個尋常家庭,都可以透過族譜追溯到很久很久之前,甚至是二千多年前的孔子,其後人仍然有跡可尋,這個在其他文化中甚為少見。
中秋節,在葡萄牙語常會翻譯成「月餅節」,顧名思義這是個品嚐月餅的節日。在Fernando的認知中,中秋節是農曆新年以外,又一個親友團聚、分享的中國節日。「如果一家人不能在農曆新年團聚,那麼一定會爭取在中秋節團聚」。他回憶說,朋友都知道他習慣上會慶祝所有節日,而且非常喜歡邀請朋友來家裡作客。「哪怕是在葡國的朋友,都會經常問我能否前來過節,因為我會煮中國菜給他們吃。」
每到農曆新年,Fernando又會派利市給孫女,亦按照中國傳統習俗過年,當自己是中國人。至於其他節慶,他亦會以各式應節裝飾,為家裡增添節日氛圍,慶祝中西節日已成為他和朋友在家舉辦聚會的「藉口」。雖然Fernando的女兒和孫女都已經搬回葡萄牙居住,但他認為在澳門過中秋節,已給他一家人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憶。「在女兒還小的時候,我們一家人會到黑沙海灘野餐慶祝,在那裡賞月很好哩!」
中秋節又怎少得了月餅,Fernando說,現在最喜歡吃的是五仁月餅。他隨口說出葡萄牙大詩人費爾南多・佩索阿曾經為一種汽水寫的廣告語:「第一口覺得味道很陌生,第二口就着迷了。」 他承認第一次品嚐月餅的時候,因為用了蛋類做原料,不是很喜歡,後來慢慢接受、習慣了這個味道。
澳門的土生葡人會把月餅稱作Bolo Bate-pao,就是擊打出來的糕點,這個名稱很形象,因為製作月餅需要用模具,操作時會產生擊打的聲音。在Fernando看來,中秋節儘管是傳統節日,亦要與時俱進。比如月餅,由以前傳統製作方式和口味,發展至今種類多樣,口味百變。「我覺得改變是好的。其實我們現在認知的習俗,可能也不是最初那樣,這些習俗會隨着時間被慢慢改變。我認為最重要的,是把傳統習俗融入到當前生活中,像有人在吃月餅時配茶,亦有人會喝桂花酒。」
多元文化小城魅力
在Fernando的認知中,澳門自古以來,都有很多外來人口,有來自中國內地的,亦有來自海外的,人員流動帶來了很多不同文化,造就了澳門多元文化的基礎。他稱,其中有很重要的內涵:不同文化之間存在包容和尊重,包括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宗教信仰⋯⋯讓澳門在歷史上,成為一個中轉站、庇護所。「我們可以到墳場看看,會發現曾有不同國家的人來過,在這麼小的一個地方,有着如此豐富的經歷,是很神奇的。」
為此,Fernando特向以葡語為母語的澳門小朋友寫了一本書《別巴小城》,讓新一代瞭解澳門的演變。他把《聖經》裡的「巴別塔」倒過來,改成了「別巴」。「人類想通過興建巴別塔前往天堂,所以上帝創造了不同的語言,讓大家聽不懂對方,而我則把它反過來,寓意我們爬得越高,取得的知識也就越高。」Fernando說。
在女兒還小的時候,我們一家人會到黑沙海灘野餐慶祝,在那裡賞月很好哩!
Fernando Sales Lopes
文:陳思妍 圖:宋楚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