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專題特寫

清代帝后服飾大展 盡現盛世風儀

澳門雜誌
140期
  • 清代帝后服飾大展 盡現盛世風儀

  • 展場設置互動元素增添趣味性

  • 登入全景虛擬展廳後,觀者可隨心前往各單元展區,欣賞各項珍品。

  • 登入全景虛擬展廳後,觀者可隨心前往各單元展區,欣賞各項珍品。

  • 導賞員為學生團體講解服飾背後故事

  • 澳門藝術博物館展覽統籌趙凱欣表示,會從觀眾角度出發策展,希望服飾展能帶來全新的感官體驗。

未能播放Youtube視頻
清代帝后服飾大展 盡現盛世風儀
清代帝后服飾大展 盡現盛世風儀

澳門藝術博物館(下稱「藝博館」)與故宮博物院(下稱「故宮」)的合作已步入第21年,是次年度壓軸大展「一代昭度――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帝后服飾」,共展出清代帝后服飾87件套,參觀者可從中瞭解宮廷生活的輪廓和認識清朝服飾制度,感受華夏民族「衣冠上國、禮儀之邦」的旖旎風姿。

一代昭度――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帝后服飾

展期:2020年12月17日至2021年3月14日

地點:澳門藝術博物館

網址:www.MAM.gov.mo

導賞員為學生團體講解服飾背後故事
導賞員為學生團體講解服飾背後故事

帝后服飾首登澳門

2020年12月16日,藝博館與故宮攜手舉行大型文物展覽「一代昭度――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帝后服飾」揭幕。乾隆皇帝在《皇朝禮器圖式》序文寫道:「衣冠乃一代昭度」,意即一朝冠服有一朝樣式,它是一個時代最鮮明的外在文化表徵,通過服飾能瞭解一代王朝的服飾制度與文化。

是次展出的部份清代帝后服飾,僅於故宮展出過,藝博館展覽統籌趙凱欣說:「這是故宮首度在澳門舉辦服飾文物專展,展品都是從故宮珍藏的數萬件織繡文物中精選出來,其中12件(套)文物,更為境外首次公開展出。」

趙凱欣稱,以往藝博館與故宮合辦的文物展,以瓷器、書畫等為主,如2019年「星槎萬里」大展,便展出了「海上絲綢之路」的相關文物。故宮藏品豐富,當中珍藏了大量的清代織繡服飾,是次展出的服飾文物種類齊全,期望能帶給觀眾全新的觀賞體驗。

澳門藝術博物館展覽統籌趙凱欣表示,會從觀眾角度出發策展,希望服飾展能帶來全新的感官體驗。
澳門藝術博物館展覽統籌趙凱欣表示,會從觀眾角度出發策展,希望服飾展能帶來全新的感官體驗。

領略一代服飾風尚

「近年,清朝宮廷劇大熱,為此我們特別挑選了數件康熙、乾隆、嘉慶皇帝穿着過的袍服展出,希望通過展品拉近觀眾與歷史的距離。」趙凱欣進一步解釋,由於服飾貼近歷史人物的日常生活,具有很強的實用和觀賞價值,所以受眾面廣,不單是成年人,小朋友亦可以透過觀察服飾上的顏色、圖案、花紋等元素,培養藝術欣賞能力,甚至引發對歷史文物的興趣。

是次展出故宮珍藏的清代帝后服飾,涵蓋禮服、吉服、常服、戎服及行服、便服5個部份,系統地展現清代服飾的禮儀制度和冠服制度,觀眾可根據自己的喜好細加欣賞,若想詳盡瞭解相關展品背後的故事,還可報名參加逢周六、日及公眾假期舉行的專題導賞,或掃描場館內的二維碼,利用語音導賞細意觀展。展覽吸引力非凡,不到一個月時間,已近萬人次入場參觀。

展場設置互動元素增添趣味性
展場設置互動元素增添趣味性

虛擬展廳讓外地觀眾賞展

藝博館與故宮合作無間,早已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趙凱欣稱,每年展覽,雙方都會提早2至3年商討展覽主題及方向,再根據每年情況進行深入研討。「這次展覽的部署工作,於2020年初已開始籌備。由於疫情關係,在策劃時遇到不少挑戰,很多創意構思都無法實現。例如我們曾設想在展場內擺設『龍袍』(複製品),供觀眾試穿,體驗帝后風儀。但因應防疫要求,只能取消。」

她補充,為了讓防疫期間未能來澳觀展的外地遊客也能欣賞帝后服飾,藝博館更為今次展覽推出全景虛擬展廳,讓觀展者安坐家中亦能欣賞到故宮的珍藏。

未來,藝博館與故宮會繼續加強合作,冀為市民帶來更多精彩展覽。

登入全景虛擬展廳後,觀者可隨心前往各單元展區,欣賞各項珍品。
登入全景虛擬展廳後,觀者可隨心前往各單元展區,欣賞各項珍品。

全景虛擬展廳

https://bit.ly/3p5MWtd

文:曾海英  圖:宋楚珊、故宮博物院、文化局


訂閱新聞局Telegram政府新聞頻道:https://t.me/macaogcs,即時接收最新消息。
訂閱頻道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Facebook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Facebook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官方微信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官方微信
微信訂閱號:澳門政府資訊 澳門政府資訊
微信訂閱號:澳門特區發佈 澳門特區發佈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政府新聞頻道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政府新聞頻道
已複製連結
跳到頁面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