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专题特写

体现忠义传承 大三巴哪咤庙百年传奇

澳门杂志
165期
  • 体现忠义传承 大三巴哪咤庙百年传奇

  • 哪咤诞是澳门的文化名片,凝聚数代记忆。我6岁开始,便随长辈参与巡游,负责洒圣水。 —— 大三巴哪咤庙值理会会长 叶达

  • 哪咤神像乘座銮舆出巡,辟瘟除疫,净化社区。

  • 农历五月十八日哪咤宝诞,茨林围都会有庆祝活动,十分热闹。

  • 大三巴哪咤庙的木梁与飞檐设计雕饰精美,展现出中式建筑的匠心与韵味。

  • 旅客周小姐带小朋友到大三巴哪咤展馆参观,感受“不一样的哪咤”。

  • 我们不只是守庙人,更是文化传译者。 —— 大三巴哪咤庙值理会 青年部理事长 郭柏妤

  • 哪咤文创产品有助吸引旅客,宣传澳门哪咤信仰。

未能播放Youtube视频
体现忠义传承 大三巴哪咤庙百年传奇
体现忠义传承 大三巴哪咤庙百年传奇

在大三巴牌坊的宏伟身影下,一座小巧的哪咤庙静静伫立,百多年来诉说着澳门的独特故事。这座建于1888年的庙宇,与圣保禄教堂遗址形成鲜明对比――巴罗克建筑的恢宏与中式庙宇的朴素相互辉映,勾勒出澳门“中西交融”的文化缩影。

大三巴哪咤庙值理会会长叶达形容:“哪咤庙如一首清丽小品,教堂似一部磅礴史诗,两者互不冲突,和谐共存。”这份和谐之美,不仅体现在建筑上,更是澳门多元文化深厚底蕴的象征。

 

哪咤庙起源

1888年,澳门爆发鼠疫。叶达转述这段历史:当时医疗落后,民间束手无策,百姓只能寄望神明解厄。相传茨林围居民梦见一孩童传授草药,疫情奇迹平息,众人感念哪咤显灵,遂于大三巴牌坊后侧共建哪咤庙,以表感恩。

哪咤庙整体风格内敛质朴,却处处可见精致细腻的工艺,例如雕饰繁复的木梁与飞檐设计,展现出中式建筑的匠心与韵味。正殿入口前是哪咤庙的门厅,为歇山式建筑,由于没有天井过渡,其部份屋顶重迭于正殿屋顶上。门厅三周不砌墙,仅以黑色木栏栅围绕,屋顶由正面两条石柱及插入正殿山墙的木梁支撑。正脊有鳌鱼及宝珠做衬托,垂脊呈飞檐状,简约中透露出中式建筑的精致。

正殿神台供奉多尊哪咤神像,神态各异,有的戎装英姿,有的童真无邪。叶达介绍:“哪咤信俗融合佛道元素。哪咤受天命下凡救民,其‘忠孝仁义’的核心价值,贯穿中华文化数千年,是正能量的化身。庙门悬挂‘保民是赖’的牌匾,正是这种精神的写照。”

哪咤诞是澳门的文化名片,凝聚数代记忆。我6岁开始,便随长辈参与巡游,负责洒圣水。                       ——  大三巴哪咤庙值理会会长   叶达
哪咤诞是澳门的文化名片,凝聚数代记忆。我6岁开始,便随长辈参与巡游,负责洒圣水。 —— 大三巴哪咤庙值理会会长 叶达

 

传承非遗的重责

叶达本人的故事与哪咤庙、茨林围紧密相连。1940年代,他出生于茨林围一贫苦家庭,母亲以卖白粥维生。“那时围村都是矮屋瓦房,邻里街坊相互关照,孩子们一起玩、一起睡、一起做童工帮补家计,社区团结而温暖。”他初中辍学后踏上学徒之路,凭藉努力成为一名成功商人,但无论人生走多远,他始终牵挂哪咤庙,心中始终留有一片属于茨林围的故土情怀。

1990年代,哪咤庙因值理会停运濒临倒塌。叶达带领街坊复会,挨家逐户筹款,甚至站在街头开会。“最艰难时,连会址都没有。”他的坚持终见回报,2005年,包括大三巴哪咤庙在内的“澳门历史城区”被纳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2012年,“哪咤信俗”成为澳门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年更跻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唯一与哪咤传说相关的国家级项目。叶达亦获评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哪咤神像乘座銮舆出巡,辟瘟除疫,净化社区。
哪咤神像乘座銮舆出巡,辟瘟除疫,净化社区。

如今77岁的叶达,每年农历五月十八日哪咤诞仍亲力亲为,放下生意筹办庆典。“值理会无薪酬,全凭‘责任’二字。”他轻抚庙门斑驳木雕,语带坚定:“我是茨林围的孩子,守护这座庙,就像父亲守护孩子和家庭一样,我有这个责任。”

哪咤诞是澳门的文化名片,凝聚数代记忆。飘色巡游、醒狮采青、神功戏、盆菜宴、抢花炮等活动,延续旧时庙会热闹。叶达6岁开始,便随长辈参与巡游,负责洒圣水、捧香炉,穿梭澳门街巷。这份童年记忆成为他守护庙宇的初心。

如今贺诞活动虽有所简化,仍保留“超幽”法事与神像出巡等,成为社区纽带。为吸引年轻人,值理会推陈出新,2025年哪咤诞活动将延长至半月,规模空前,新增儿童哪咤扮演比赛、舞蹈团队表演等环节,焕发新活力。

农历五月十八日哪咤宝诞,茨林围都会有庆祝活动,十分热闹。
农历五月十八日哪咤宝诞,茨林围都会有庆祝活动,十分热闹。

 

哪咤信仰跨越地域

叶达说:“有水处就有哪咤信仰,他是镇海之神,随华侨足迹遍及东南亚。”台湾地区同胞、马来西亚等地华人尊称哪咤为“三太子”,其信仰深入民心。近年“哪咤故里”之争在多地兴起,或为促进旅游经济,叶达却淡然:“文化无界,精神共鸣更重要。”

“澳门众多庙宇中,哪咤庙最富代表性!”来自台湾的导游先生如此评价。他每次带团来澳门,都会带团友到大三巴哪咤庙参观。他介绍,在台湾庙会中,哪咤常作“开路先锋”的角色,每间庙里都会有哪咤作为附神,地位崇高。他又赞叹,近年《黑神话:悟空》与《哪咤2之魔童闹海》等作品带起热潮,展现中华文化“自我觉醒”的力量――不盲从传统,敢于突破桎梏,正是自强不息的体现。

大三巴哪咤庙的木梁与飞檐设计雕饰精美,展现出中式建筑的匠心与韵味。
大三巴哪咤庙的木梁与飞檐设计雕饰精美,展现出中式建筑的匠心与韵味。

哪咤信仰这份文化魅力也在大三巴哪咤展馆中流淌。展馆于2012年开馆,由文化局与大三巴哪咤庙值理会等共同筹建。来自广西桂林的周小姐带着儿子在馆内参观,孩子问及哪咤“剔骨还父、削肉还母”的故事,她解释:“这是他对命运的反抗,虽悲壮却充满勇气。”她说,早前观看《哪咤2之魔童闹海》后,孩子便对这位小英雄着迷,此行特意带他来感受“不一样的哪咤”,希望他学习挑战自我、坚持不懈的精神。

旅客周小姐带小朋友到大三巴哪咤展馆参观,感受“不一样的哪咤”。
旅客周小姐带小朋友到大三巴哪咤展馆参观,感受“不一样的哪咤”。

 

青年力量激活非遗

沿哪咤庙与展馆拾级而下,一座由旧会址改建的“哪咤文化馆”引人注目。馆外哪咤雕塑活泼鲜明,游客争相拍照;馆内陈列文创产品如冰箱贴、明信片,并设咖啡轻食区,让传统与现代生活交融。 

为让年轻世代接轨文化,值理会于2024年成立青年部,致力活化非遗。青年部理事长郭柏妤说:“我们不只是守庙人,更是文化传译者。”她展示哪咤主题手办,笑言:“要让哪咤精神‘潮’起来!”文化馆常设展览以图文影像呈现信俗历史,成为打卡热点。郭柏妤强调:“活化旧空间不只是保存历史,更是创造对话,透过文创与美食,年轻人能更直观感受哪咤文化的魅力。” 

我们不只是守庙人,更是文化传译者。                ——  大三巴哪咤庙值理会  青年部理事长 郭柏妤
我们不只是守庙人,更是文化传译者。 —— 大三巴哪咤庙值理会 青年部理事长 郭柏妤

哪咤在澳门被视为儿童守护神。相传年幼孩童体弱多病者,若与哪咤“上契”(认作契子契女),便能得其庇佑健康成长。

采访当日,恰逢有信众前来行“上契”仪式,在神龛前贴上一张红纸,工整写上孩子的姓名与生辰。庙祝娟姐介绍:“每年都有不少父母来为孩子‘契哪咤’,待孩子长大婚嫁时,择定婚期后,如果是男孩,要带煎堆等贡品来‘请契爷饮喜酒’;若是女儿出嫁,则以嫁女饼拜谢神明。”

有趣的是,传统仪式之外,现代信众参拜时也会带上汽水、奶茶、棒棒糖等新潮供品,为古老信仰添了几分俏皮。庙中香火不绝,信众所求各异,求子、求财、求平安、求健康,诚心希望神明保佑。

哪咤文创产品有助吸引旅客,宣传澳门哪咤信仰。
哪咤文创产品有助吸引旅客,宣传澳门哪咤信仰。

 

文:黄桂兰 图:宋楚珊 受访者

 


订阅新闻局Telegram政府新闻频道:https://t.me/macaogcs,即时接收最新消息。
订阅频道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局 Facebook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局 Facebook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局 官方微信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局 官方微信
微信订阅号:澳门政府信息 澳门政府资讯
微信订阅号:澳门特区发布 澳门特区发布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局 政府新闻频道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局 政府新闻频道
已复制连结
跳转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