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专题特写

澳门的鲁班庙

澳门杂志
154期
  • 位于雀仔园的鲁班师傅庙又称仁德堂公所

未能播放Youtube视频
位于雀仔园的鲁班师傅庙又称仁德堂公所
位于雀仔园的鲁班师傅庙又称仁德堂公所

在中国及有华人工作和生活的地方,由于相传鲁班精于建筑及木艺,技艺巧夺天工,建筑相关行业工匠们都尊崇其为行业的先师,均建造庙宇以祭祀。

根据资料,澳门半岛曾有四座鲁班庙,其中两座现时仍然运作,另两座已改变用途。这些庙宇有何建筑特色?

 

非神受敬奉如神

根据记载,鲁班生于公元前507年,殁于公元前444年之周朝年代,姓公输名般,因他是鲁国人(今之山东),且般和班同音,故通称他为鲁班。

鲁班建筑技艺精湛,当时受到各国诸侯重金罗致,备受尊崇。至今,中国及华人建筑木艺工匠仍奉鲁班为先师,设头诞与尾诞作祭祀,头诞亦称为正诞,为农暦六月十三日;尾诞为农暦十二月二十日。

每逢鲁班诞日,建筑相关行业的东主与工友均集会贺诞,备金猪酒肴,前往庙宇进香拜祭,与其他神诞相比,热闹情况不遑多让。晚上亦举行联欢宴会,藉表对先师敬仰之情。

 

雀仔园鲁班师傅庙

在澳门现时的被评定文物建筑清单中,雀仔园白灰街的仁德堂公所被列为「纪念物」。根据文化遗产部门公报的资料,该鲁班师傅庙于清咸丰九年(1859年),由上架行会众创建,后因地方浅窄,于光绪九年(1883年)扩建成现在的规模,并成立公所。庙内按上架行传统,供奉鲁班师傅神像。

该庙的建筑规模较小,采用岭南常见的民居式建筑形式建造,庙宇建筑宽一开间,屋顶为硬山坡屋顶,正门设在凹入的上部带有凸出瓦檐的狭窄石基台上,入口门洞上方的花岗石门楣刻着「仁德堂公所」,其上的墙壁绘有彩绘与诗词,中央是以「皆大欢喜」为题的画作,旁边是诗词,两侧为山水题材的壁画。入口门洞两旁挂着光绪八年梁柏记送赠的木制门联:「准绳留万古、德象着千秋」,以赞颂鲁班之功德。

进门后为门厅,中央设有屏门,上面悬挂着咸丰九年上架行送赠的「是规是矩」木牌匾,门厅右侧墙上设有供奉土地的神龛。

屏门之后是一个小天井,天井的左侧墙上镶着光绪九年的建造公所碑记及1982年的重修石碑。天井后是庙宇的殿堂,中央为供奉鲁班神像的神坛,前方为供桌,两侧墙壁挂着咸丰十一年、光绪年间及民国时期的牌匾。

天井右侧有门通往旁边的厢房,为工作人员工作及休息的地方。

 

上架行会馆

上架行会馆位于庇山耶街,是上架木艺工会的会址。笔者研究1835年葡人绘制的城市图,得知现今教师里一带当时聚集聚多华人工匠。根据馆内「上架行重修会馆碑记」,该会馆自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创建,咸丰五年时曾遭回禄之灾,工友集资重修,于咸丰八年重修竣工。

上架行会馆是一幢青砖房屋,面宽一开间,原本楼高一层,采用硬山坡屋顶,檐下墙壁曾绘有字画,20世纪中叶为加设工会子弟学校,会馆由一层扩建成两层,封闭大殿原有的天井,上层采用了当时流行的现代设计风格,向街立面还加设了凸出的阳台。

现时,会馆入口仍保留原有的门楣及门联,门楣石刻有「上架行会馆」,两旁门联:「引绳削墨成材地,蹈矩循规入妙门。」

上架行会馆是澳门早期成立的行业会馆之一
上架行会馆是澳门早期成立的行业会馆之一

入门后右侧墙壁设土地神龛,在左侧墙壁镶有多块与会馆历史有关的石碑,包括「上架行同治元年与夷人受地碑志」。大堂为鲁班师傅殿,设有咸丰六年造的大型神坛,供有鲁班神像。大堂右侧设门通往旁边的天井及工会的办公区。

2013至2014年,文化局与上架木艺工会合作,对会馆进行建筑修复加固,并在会馆内增设鲁班先师木工艺陈列馆,该项目由笔者负责设计,于大殿入口加设活动的屏门,重开大殿之光井,并以「鲁班锁」为主题设计光井的结构及陈列馆的玻璃展示柜,该设计获澳门建筑师协会2018设计奖「金奖」。(详情请参阅《澳门》杂志第107期)

改建后的上架行会馆设有展览厅
改建后的上架行会馆设有展览厅

 

工羡行会馆

19世纪时,沙梨头及新桥近海一带船厂林立,造船工人众多。

根据工羡行会馆大厅内的「工羡行新建会馆立石碑志」,咸丰四年(1854年)创立工羡行会馆,选址新桥石街因邻近船厂区。造船工友亦以鲁班为祖师,于会馆大堂设立鲁班师傅神殿以奉祀,为鲁班祖师庙。

民国初期,时逢世乱,百业凋零,船厂倒闭,工友失业,会馆亦破产,后为美洲归侨黄章耀购得,将馆庙送回工羡行管理。工友集资将会馆重修,后更将会址辟为工人子弟学校。

工羡行会馆的建筑为青砖平房,面宽一开间,硬山屋顶,门额刻有「工羡行会馆」,两旁门联:「为百艺规矩准绳,学从东鲁;享千秋馨香俎豆,化及西夷。」

进门后是一大厅,最端处设有鲁班神龛及鲁班神像,右侧墙上保存着兴建会馆的碑记。

大厅后来加建了阁楼,现时作为工会办公区域,而地面层则用作工友聚会及联谊活动的空间。在会馆旁边,于20世纪中叶兴建了工羡造船工人子弟学校,采用当时流行的现代设计风格,现时该楼房亦用作工会的办公区。

工羡行会馆是一座古色平房,前后共有两座。
工羡行会馆是一座古色平房,前后共有两座。

 

泥水行会馆

位于新桥惠爱街的泥水行会馆,原本是面宽一开间的房屋,据馆内藏有的「泥水行公所碑记」,该馆创建于清咸丰五年(1855年),会馆的大莫行石碑,因年代久远,已字迹模糊难辨。据王文达的记载,其时仍保留着会馆落成时澳门油漆行赠送之「版咢遗徽」匾额悬挂在堂中,并书明咸丰五年。

泥水行工友亦奉鲁班师傅为祖师,昔日会馆正堂供祀鲁班塑像,所以当时会馆亦称为泥水行先师庙。

咸丰九年,工友提议募捐,购置会馆旁边土地并增建横厅,作为工友集聚议事空间。

因同治十三年八月的风灾引致会馆后座房屋倒塌,直至光绪年间才重建后座及重修庙内。

20世纪中叶,会馆建筑亦以现代风格加建,然而,会馆原有入口仍保留至今,上面刻有泥水行会馆,两旁的门联刻着:「以尺准能成规矩;将线便是定方圆。」以歌颂鲁班身为中国工程先驱的地位。

虽然会馆原有入口仍保留,但该建筑物却已改用作托儿所设施。

泥水行会馆保留了原来的入口
泥水行会馆保留了原来的入口

 

作者介绍

吕泽强

生于澳门,毕业于葡萄牙里斯本建筑学院,其后于法国巴黎夏约高等设计研究中心进修,为首位取得法国文化遗产建筑师资格的华人建筑师。澳门科技大学设计学博士(文化遗产保护专业)。

 

参考资料:

王文达《澳门掌故》;文化局澳门文化遗产网站;澳门基金会澳门记忆专题网站;澳门建筑置业商会网站。

 

文:吕泽强   图:陈思礼

 

 


订阅新闻局Telegram政府新闻频道:https://t.me/macaogcs,即时接收最新消息。
订阅频道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局 Facebook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局 Facebook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局 官方微信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局 官方微信
微信订阅号:澳门政府信息 澳门政府资讯
微信订阅号:澳门特区发布 澳门特区发布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局 政府新闻频道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局 政府新闻频道
跳转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