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究竟何在?它就在你的身边,充斥于城市中的每一角落,集影像与情境于一身的持续奇幻演出。”(J.Baudrillard, 1988)“跟着电影游内港路氹”(下简称“电影游”)的宣传上,转述这句颇有趣味的话。
电影游是从文化局去年举办的“文化深度游.戏”深化而来的旅游文化活动,于今年1月初至4月底逢周六日举行,共设两条电影场景路线,让市民亲临电影场景,重新发掘澳门的魅力。
两条线路各具特色
文化局与拍板艺术团合作举办是次活动,为大众策划一场穿梭于电影与现实的时空之旅,期望活动促进文化旅游相结合,进一步提升澳门作为旅游休闲城市的形象。
活动主办方曾设计3条路线,分别是内港及附近景点、氹仔、路环,后来根据主题整理成内港及路氹2条路线。活动介绍了近50部在澳取景的电影,包括上世纪50年代至今的外地电影,以及近10年由本地创作人拍摄的电影,如《金枝玉叶》、《胭脂扣》、《2046》、《骨妹》、《沙漏爱情》、《堂口故事》;于路氹取景的《一水隔天涯》、《A计划》、《海上花》、《全职杀手》、《过云雨》、《澳门之年――洗衣机》等,让参加者游走在不同的电影场景。
电影要吸引观众,首要迎合观众的口味,紧随时代的转变。澳门拍板视觉艺术团制作人、导演朱佑人称,内港是一个充满本土生活气息的地方,像大三巴牌坊这样的标志性建筑,往往是电影中的澳门缩影,昔日提及澳门的影片,多于上述地方取景。“70年代之后,随着连接澳门及氹仔的跨海大桥开通,往来便利,开始有电影到路氹取景。近年,部份澳门影视工作者关注传统工业文化的传承与保育问题,出现以荔枝碗为题材的本土故事片。”
中西合璧的澳门景
澳门中西文化交融的特征,为电影提供了大量的取景素材。朱佑人指出,外地导演对澳门的解读甚繁,常把澳门隐喻为外来者的遁世隐居之地;香港很多动作片喜以澳门回归前的动荡时势作为创作蓝图,编制出不少经典的港式江湖电影。
澳门披着面纱、朦胧又斑驳的美感和香港有异曲同工之妙,故此在很多港产电影中,澳门常担起着一个替身的角色。朱佑人解释,由于这些剧本所设定的年代,需要有历史建筑作衬托,在香港难以觅得,所以不少导演选择到完整保留旧建筑的澳门取景。他举例,从王家卫导演的《2046》中,可见王氏如何利用澳门场景,把片中人物的情感互动凸显出来。
那么,澳门又是如何吸引到外国导演?朱佑人认为,在很多外国导演的眼中,澳门建筑具有独特的南欧风情及传统的中国元素,在拍摄上有利于多元化风格的呈现,富吸引力。再者,自澳门赌权开放后,小城一跃成为世界知名的旅游城市,可拍摄的题材变得更为广阔。
重温线路感受多
今次电影游的导赏员,分别由多名澳门导演及演员担任,他们各以独特风格介绍电影世界里的澳门景色,结合该区的发展兴衰,讲述澳门街景的变迁。朱佑人说,人们对一部电影的记忆,常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淡忘。结合讲解影片内容与实景导赏,有助感受、重温、回味,唤醒尘封的记忆。
在策划活动时,朱佑人通过访问、翻阅资料文献等方式,感受到澳门场景的变化万千,感觉奇妙之余,亦加深了对澳门的认知。“例如一座由旧学校改建而成的停车场,入口处写着‘教室’,走到里面却见到摩托车停泊;又例如在下环街市的某处可见到小废墟,仅是一个转弯,城市景观便可相去甚远。”这种时空交错的感觉令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近十年来,澳门电影业正慢慢起步,孕育了一批记录澳门的精彩影视作品。追随本地影视工作者的脚步,可瞭解到他们如何运用自己的方式,展现澳门独特的魅力。朱佑人认为,是次活动是瞭解本土文化的一个重要的切入点。“活动中,我最喜闻乐见的是家长携同年幼子女一同参与,小朋友自幼便以不同的方式探索澳门,我相信有助培养他们的观赏能力和兴趣。”
澳门景澳门情
同一个场景,落入不同的导演手中,随剧情发展所呈现的画面也大不相同,以大三巴牌坊为例,在《黑鹰》中是一个精彩的打斗动作场景,在《群龙戏凤》中展现紧张刺激的飞车场面,在“堂口故事――《澳门街》”中,则是澳门数代人的集体回忆,诉说对澳门的感情。
朱佑人表示,无论是象征澳门的大三巴牌坊、遍布横街窄巷的下环,或是散发古韵的围里,他都喜欢,但令他最钟情的,还是自小成长的三盏灯社区。在他看来,“三盏灯是一个小广场,所有的人、事、物都是围绕着这个小广场,上演一轮又一轮的‘剧情片’,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多年的耳濡目染,推动他创作了不少以三盏灯为背景的剧情片、纪录片。“我希望用镜头记录澳门人的真实市井生活,这里不但有熟悉的人情味,亦包含了我的很多成长回忆。”
朱佑人表示,期望透过是次活动引起市民对电影的关注,吸引年轻朋友参与活动,亲身感受电影的奥妙,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兴趣。“游览澳门的方式有很多种,我们希望是次活动能够提供一个崭新的角度,让市民感受澳门的独特景观。”
电影游观众体验分享
参加今次电影游的市民,有对电影满腔热情的青年,有因喜爱电影结伴而行的朋友,有学习体验式的亲子家庭,还有见证澳门城市变迁的老前辈⋯⋯
母亲Samantha:这次活动给了我一个重新认识澳门的机会,发现这座城市仍然有很多美丽的地方等待我们去发掘。我觉得电影的魅力在于连接美好、本地、历史三个元素,镜头下展现澳门不同的韵味,极具吸引力。今次通过自己双眼目睹,以及亲身体会,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希望以后有更多类似的活动,能让大家深入瞭解澳门。
女儿Laureen:我曾于学校学习剪辑影片,开始对电影产生了兴趣。在今次的行程中,让我有机会透过镜头发掘澳门的另一面,非常有意思。我希望日后能成为一个导演,以魔幻的角度,将下环街的围里拍摄出时空交替的感觉,让古巷小道呈现截然不同的面貌。
文:曾海英 图:宋楚珊、新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