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掌握白紋伊蚊的戶外孳生活動及分佈情況,衛生局自2002年起常規放置誘蚊產卵器進行監測,現時全澳共有約860個誘蚊產卵器,衛生局每月會收集誘蚊產卵器統計陽性率並計算指數。6月份,全澳錄得的平均誘蚊產卵器指數為56.5%,低於自2002年起同期的平均數值(66.3%)。其中,澳門半島以風順堂區及筷子基區最高,分別為72.6%及57.9%,離島則以路環區最高,為78.2%(表一)。
因澳門已踏入夏季,天氣開始炎熱多雨,衛生局再次呼籲市民,注意環境衛生,清除工作地點和家居周圍環境的積水,杜絕蚊蟲孳生。如前往登革熱流行地區,特別是東南亞國家,宜穿淺色長袖衫褲,在有空調或防蚊裝置的地方住宿,外出時使用驅蚊劑,防止被蚊叮咬。不論是否有外遊史,如有發熱、出疹等疑似登革熱症狀,應使用驅蚊劑,並及時就醫,告之醫生有關的居住地點或旅遊史。
同時,衛生局呼籲所有醫生留意疑似登革熱病人,如有懷疑,應及時作出申報和檢測。衛生局公共衛生化驗所已可為所有醫療機構提供登革熱免費檢測。巿民如有疑問,可致電衛生局傳染病熱線28700800或瀏覽衛生局傳染病網頁http://www.ssm.gov.mo/csr/。
表一. 2018年6月全澳誘蚊產卵器指數
| 6月 | 筷子基區 | 黑沙環區 | 海傍區 | 風順堂區 | 塔石區 | 氹仔海洋區 | 氹仔湖畔區 | 路環區 | 機場 | 全澳平均 | 
| 誘蚊產卵器陽性率 | 57.9% | 44.3% | 56.7% | 72.6% | 51.0% | 50.0% | 56.1% | 78.2% | 22.2% | 5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