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咤(又写作“哪吒”)神话穿越千年,从《封神演义》中割肉还母、剔骨还父的悲壮少年,到动画电影《哪咤2之魔童闹海》中逆天改命的热血形象,这一文化符号始终激荡华人集体记忆。鲜为人知的是,与哪咤相关的唯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哪咤信俗,静静藏身于澳门的街巷之间――柿山哪咤古庙与大三巴哪咤庙。
在澳门逾40座庙宇中,柿山哪咤古庙与大三巴哪咤庙并不显眼,两庙虽规模小巧,却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红墙青瓦的柿山古庙,隐于市井,香火绵延三百余年;大三巴哪咤庙则与圣保禄教堂遗迹为邻,见证中葡文化的悄然交融。两座哪咤庙相距仅数百米,同源而生,如今分由两家值理会守护,以虔敬之心共佑澳门百姓。
本期《澳门》杂志深入探访两座哪咤庙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并邀请研究澳门哪咤信俗的学者胡国年,揭开这一信仰背后的传承密码。从神话显灵的历史渊源,到当代创新中的文化实践,细看两座古庙如何以信仰为线,织就澳门独特的精神图景。
短片
澳门哪咤信俗 传承与共融
延伸阅读
《澳门》第150期
〈澳门的哪咤庙〉
文:黄桂兰 图:宋楚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