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信仰源于印度佛教,随佛教于两汉时期传入中国,经历多年的本土化演变,成为慈悲为怀的观音菩萨形象。唐代以后,这一信仰传至澳门一带,与本土文化交融,深深植根于民间习俗,成为澳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份。
观音信仰不仅融入了澳门独特的文化底蕴,还通过宗教节庆与民俗活动,为这座城市增添文化魅力与旅游吸引力,成为传统与现代交汇的生动写照。
澳门文化遗产网页
观音信仰融入居民生活
观音信仰作为东亚佛教与民间信仰的重要宗教文化现象,以慈悲救世的形象深入人心。据史料记载,佛教早在唐代便传入今日澳门所在的岭南地区,随之落地生根,逐渐融入岭南地区的民间习俗与宗教实践。
澳门普济禅院便是这一信仰的见证。该庙始建于明朝末年,内供奉观音菩萨,俗称「观音堂」,与妈祖阁、莲峰庙并称澳门三大古刹。随后,越来越多的庙宇供奉观音,成为观音诞等佛教节日的活动中心。如今,每逢农历二月十九(观音诞生日)、六月十九(成道日)、九月十九(涅盘日),澳门居民与游客纷纷前往庙宇参加祈福法会,场面热闹而庄严。
澳门理工大学人文及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澳门口述历史协会会长林发钦解释:「明清时期,澳门多数居民是渔民或移民,生活艰辛,海上的风浪与疾病常威胁生命。观音的慈悲形象为人们带来心灵慰藉,也促进了社区凝聚力。」他补充说,随时代变迁,观音信仰日益生活化,人们祈求平安、求财、求子,甚至祈愿学业顺利,早已超越单纯的宗教范畴,常与妈祖、关帝等神祇并祀,展现其包容性。「观音信仰不仅是宗教活动,更是澳门华人传承中华文化、坚守民族认同的重要载体。」
「一基地」下的文化使命
2020年,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局将「观音诞」与「观音开库」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观音诞的传统仪式包括诵经祈福、上香供花、素食斋戒与放生,充分展现出社区参与的生命力。
林发钦说,每年普济禅院等庙宇于观音诞举办法会,为澳门与外地信众搭建交流平台,而农历正月二十六的观音开库,则是信众祈求财运的吉日,热闹非凡,为澳门旅游业增添多元色彩。「观音诞传递慈悲与互助的核心价值,通过仪式生动展现,促进社会和谐,有助于澳门成为深具文化底蕴的旅游胜地。」
林发钦在《百年节诞:澳门庙宇文化口述历史》中详细记录了澳门13项传统节庆,包括观音诞,并指出:「观音信仰之所以历久不衰,在于其既能提供精神慰藉,又能灵活适应社会变迁。从印度菩萨演变为中国女神,从经典教义融入民间实践,观音始终是『慈悲』的化身,成为跨越文化与时代的人性共鸣。在澳门这片多元文化交融之地,观音诞在与本地及西方文化的互动中形成独特风貌,进一步丰富『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的文化内涵,彰显中华传统文化的包容性与生命力。」
市民分享
甘小姐:逆境中的心灵寄托
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这天,观音堂内檀香氤氲,善信甘小姐双手合十,闭目虔诚参拜,神情专注而庄重。她说:「对做生意的人来说,这天拜祭是为了祈求生意兴隆、事业顺遂、生活安定富足;家长则希望孩子聪明伶俐、考试顺利;更多人祈求家人平安吉祥、诸事顺遂、身体健康。」
在甘小姐心中,观音堂蕴含深厚历史底蕴,是澳门极具象征意义与纪念价值的地标,许多居民保留着来此拜祭的传统。她认为,这种习俗的意义在于「修心向善」:「观音是救苦救难的象征。小时候家里经济条件不好,我们一直坚持拜祭,希望得到庇佑。实际上,这更是一种心灵寄托。生活中难免有起伏,看着檀香升起,烦恼随之消散,心也慢慢平静下来,面对逆境时能转化为积极向上的动力。」
马小姐:盼文化得以传承
在普济禅院的袅袅香烟中,马小姐抱着女儿漫步其间。她说,「普济禅院是澳门历史悠久的建筑,带女儿来这里,也想让她感受庙宇的氛围。」
马小姐分享道:「我小时候就来过普济禅院,听长辈讲过观音像的历史。今天故地重游,看到周围环境有所变化,但普济禅院的古朴庄重与旺盛香火依旧,充满澳门街的烟火气,让人倍感亲切。」
谈及拜祭习俗,在她看来,随着时间推移,拜祭似乎成了老一辈的习惯,年轻一代的参与意识逐渐淡薄。但现在的年轻人仍尊重这些文化,更注重习俗背后的历史故事。「今后,我还会和女儿一起深入瞭解观音习俗与庙宇历史,希望把这份珍贵的文化传承下去。」
澳门观音庙宇介绍
受到渔民信仰、宗教融合及社区需求等不同因素影响,澳门多个地区建有观音庙:
普济禅院(观音堂)
建于明末,约300多年历史,是澳门三大古刹之一,内供观音菩萨,气势宏伟,常年香火鼎盛。
地址:澳门美副将大马路
观音古庙(观音仔)
建于道光初年(1820年代),由于与普济禅院同处一区,因其规模较小且较为简朴,故俗称「观音仔」。
地址:澳门美副将大马路
莲峯庙
建于明朝,已有近400年历史,主祀观音和天后(即观音与天后娘娘)。兼具多座殿堂,规模宏大。
地址:澳门提督马路
观音堂
建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室中供奉了一尊镶上金箔、有百多年历史的观音神像。
地址:氹仔施督宪正街
观音岩
建于晚清同治十年(1871年),庙体紧贴岩石,观音神像置于石洞内,因此称为「观音岩」。
地址:氹仔东北大马路
观音古庙
建于嘉庆五年(1800年),庙内有碑记提及庙宇由「艇户船户」集资兴建。
地址:路环市区
观音庙
建于光绪七年(1881年),庙宇依山而建,四周树木环绕,环境清幽,更可远眺九澳湾。
地址:路环九澳村
观音阁
位于妈阁庙内,从《澳门记略》可见1751年前已有雏型。
地址:澳门妈阁庙前地
文:白庆之 图:宋楚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