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专题特写

澳门海事博物馆今昔

澳门杂志
143期
  • 建筑师以现代的几何设计手法,将博物馆设计成一艘泊靠在妈阁庙前的「大帆船」,以凸显古庙与海上贸易、渔业的历史关系。

  • 海事博物馆新建筑与旧码头(左)有机联系

  • 海事博物馆与妈阁庙分而不离;桅杆式喷水池与妈阁庙前地分隔又有连续性。

  • 海事博物馆内设多层展区,设计带有邮轮甲板的影子。

未能播放Youtube视频
建筑师以现代的几何设计手法,将博物馆设计成一艘泊靠在妈阁庙前的「大帆船」,以凸显古庙与海上贸易、渔业的历史关系。
建筑师以现代的几何设计手法,将博物馆设计成一艘泊靠在妈阁庙前的「大帆船」,以凸显古庙与海上贸易、渔业的历史关系。

在澳门历史城区世遗建筑妈阁庙附近,有一座与海事有关的博物馆,其历史可追溯到一个世纪之前。早期的海事博物馆是怎样的呢?它经历了如何的发展?

现今的澳门海事博物馆大楼建成于1990年,是澳门首座为专题博物馆而设计兴建的建筑物,这座现代建筑物在设计上有何独特及创新之处?

始建于百年之前

在澳门的历史上,首座与海洋有关的博物馆可追溯到1919年,由当时的葡国海军中尉、澳葡政府港口副官阿瑟.卡蒙拿(Artur Leonel Barbosa Carmona)发起筹建。当年的海事及渔业博物馆利用「水师厂」大楼内一个厅堂,将存放在贾梅士博物馆的一些帝汶草屋模型,及曾在1900年巴黎世界博览会展出的中国船只模型作为该馆的首批藏品;1920年增加了由政府船坞木工匠制作的船只模型、展示淡水鱼的水族箱及与填海、疏浚河道有关的展品。

该博物馆的部份模型于1922年被送往巴西,在里约热内卢的世界博览会展出。

1927至1933年间,博物馆的藏品曾再度归入贾梅士博物馆,其后又重新返回海事及渔业博物馆。1934年,博物馆搬迁到当年位于东望洋山东侧外港填海区的水上飞机仓库,当时的藏品已经具有一定规模,包括十多艘船只模型、一座船厂模型、船锚、指南针、渔网及采蚝工具、一些照片及与海事活动相关的藏品。可惜的是,这些早期的藏品在1945年1月16日的美军空袭中,飞机仓库遭炸毁而全部损坏,只留下一个黄铜制的灯具,因为当时该铜灯刚好没有摆放在飞机仓库。

海事博物馆新建筑与旧码头(左)有机联系
海事博物馆新建筑与旧码头(左)有机联系

海军军官设计新馆

早期的海事及渔业博物馆被毁后,澳门一直没有同类的博物馆,直到1986年,当时的海军少将安东尼奥.苏亚雷斯(António Martins Soares)提出建造新的海事博物馆,以收集、保存和展示澳门的海事资料,及其与中国、葡萄牙的关系。

这个构想得到了澳葡政府的支持,并组织了相关的筹备小组。起初,他们打算利用位于妈阁庙前地一座属于港务部门的储存燃料楼房,保留部份建筑物,同时拆除并新建一部份,以用作新的博物馆。后来,筹备小组认为这做法不利于博物馆的日后运作及发展,最终决定新建一座建筑物,而在建设期间,利用妈阁庙前,同属港务部门的绿色楼房作为临时博物馆。

临时博物馆与全新兴建的博物馆设计方案,均由1982年来到澳门工作的葡人建筑师马锦途(Carlos Bonina Moreno)负责,筹备小组拣选由马氏负责展览规划及建筑设计,是因为他除了是建筑师,也是海军官员,具有航海与海上活动的经验与专业知识。

就绿色楼房改作临时博物馆,建筑师主要是将这幢1940年代的住宅修复,并在内部按主题设置展示内容,临时博物馆在1987年11月7日开幕,虽然展示空间有限,但展品亦相当丰富,包括多艘古船的复原模型。

海事博物馆与妈阁庙分而不离;桅杆式喷水池与妈阁庙前地分隔又有连续性。
海事博物馆与妈阁庙分而不离;桅杆式喷水池与妈阁庙前地分隔又有连续性。

与妈阁庙相呼应

至于全新建造的博物馆大楼,由于选址邻近妈阁庙,虽然当时的妈阁庙尚未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清单,但亦是澳门的已评定建筑遗产,建筑师在设计博物馆大楼时,考虑了怎样减低新建筑物对古迹景观的影响。首先,设计方案尊重了妈阁庙的主要建筑群,面向大海的客观事实,博物馆主要建筑物建在妈阁庙前地靠南的一侧,一方面保留古庙与海的视觉联系,另一方面新建筑亦与政府船坞的其他楼房形成一个整体,并成为船坞与前地广场的边界。

关于建筑物的外型,建筑师刻意将大楼靠近庙宇的外墙以45度的斜角设计,并高低错落地并列一组墙体,形成博物馆入口大厅高大的室内空间,同时,这组墙体在造型上让人联想到中国古帆船,加上博物馆后部狭长的楼宇,建筑师以现代的几何设计手法,将博物馆设计成一艘泊靠在妈阁庙前的「大帆船」,以凸显古庙与海上贸易、渔业的历史关系,也将海事博物馆的功能隐喻在建筑造型上。

另外,博物馆大楼采用了多个圆形窗户,像舷窗的窗洞,一方面呼应庙宇的「月洞门」设计,同时亦藉采用圆形窗洞向周边建筑物与环境作「借景」,可说是将传统设计运用到现代建筑的一次尝试。

海事博物馆除了新建大楼,其实规划上仍有户外的部份,首先是连接博物馆的露天茶座及放置船只的户外展区,设计师透过设有类似船杆造型的喷水池,使该区域与妈阁庙前地分隔,但又保持两者之间的视觉连续。

在妈阁庙前的「一号码头」,同样是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份,该码头在附近填海之前,曾是用作停泊游览船「妈阁号」的地方,博物馆的参观者可以登船瞭解帆船的设施及运作,并设有定期航班让参观者实际地乘搭帆船游览内港。

澳门海事博物馆是澳门首座为博物馆专门建造的建筑物,空间设计与展示内容有机结合,内部空间排布也考虑了参观人流的动线。整座博物馆虽以现代的建筑形式设计,但借用了不少传统元素,传统与现代有机融合。

博物馆于1990年7月24日开幕,仅在开始营运的第一年,就录得30多万人次的参观数字,平均每月2.5万人次,这数字是当年一个「新纪录」。

设计海事博物馆的马锦途建筑师后来还设计了位于大炮台的澳门博物馆,并于1996年获得澳葡政府颁授功绩勋章(Medalha de Valor)。

海事博物馆内设多层展区,设计带有邮轮甲板的影子。
海事博物馆内设多层展区,设计带有邮轮甲板的影子。

作者介绍

吕泽强

生于澳门,毕业于葡萄牙里斯本建筑学院,其后于法国巴黎夏约高等设计研究中心进修,为首位取得法国文化遗产建筑师资格的华人建筑师。澳门科技大学设计学博士(文化遗产保护专业)。

文:吕泽强    图:宾尼

 


订阅新闻局Telegram政府新闻频道:https://t.me/macaogcs,即时接收最新消息。
订阅频道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局 Facebook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局 Facebook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局 官方微信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局 官方微信
微信订阅号:澳门政府信息 澳门政府资讯
微信订阅号:澳门特区发布 澳门特区发布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局 政府新闻频道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局 政府新闻频道
已复制连结
跳转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