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自回归祖国以来,社会及经济蓬勃发展,但由于土地资源不足,限制了长远多元发展。《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提出的健全粤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新体制,不但可以实现澳门产业多元发展,还可提升澳门居民生活素质的愿景。
澳门发展策略研究中心会长萧志伟认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下简称为「深合区」)将为澳门发展带来全新局面:「深合区不但为澳门带来三倍多的土地,还提供了连接内地的发展空间,是澳门飞跃发展的一大机遇。」
共商共建共管共享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下简称为《总体方案》)将澳门的「一国两制」、单独关税区、国际贸易自由港、对外联系网络等独特优势与横琴的空间、资源优势结合起来,立足深合区「分线管理」的特殊监管体制,率先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大胆创新,推进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彰显「两制」优势的高水平开放区。
澳门发展策略研究中心会长萧志伟指出,《总体方案》强调「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创新模式,简言之就是将国家制度与澳门制度作一次深度结合,在横琴的土地上作试验。他预料,深合区将能够在遵循《宪法》和《澳门基本法》的前提下,构建一个全新、接轨国际的制度体系,在取长补短的前提下,澳门特区政府与广东省政府共同协商讨论,做好建设,再共同管理,共同分享成果。
萧志伟以「个人游」为例,以往每逢黄金周,不少内地居民到港澳旅游,如果依照传统模式过关,所有人须逐个到柜枱检查证件并盖印,如此多的游客,出入境部门要设多少柜枱才能应付?于是便有了自助过关模式的出现,初推行时亦是以一个口岸作为试验场,成功之后再推而广之;继而又有一地两检模式。「今日大家能轻松自助过关,就是制度持续创新的结果。」
现代金融条件最好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主要目标是促进澳门实现经济和产业的适度多元化,澳门特区政府经济财政司司长、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管委会秘书长兼执委会主任李伟农指出,将根据合作区的未来发展,大力推动四个主要产业:现代金融、科技、大健康及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同时把澳门品牌、澳门制造、文旅产品延伸至深合区,并转成产业链,令产品更为多元。
在现代金融产业方面,李伟农表示,将支持在深合区展开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以及支持深合区降低澳资金融机构设立银行、保险机构准入门槛。
萧志伟认为,在深合区发展四大新产业,以现代金融产业的形势最好。他说:「目前国与国之间贸易往来依旧以美元计价结算,中国的人民币并不是国际通用货币,需要以香港作为离岸人民币结算中心,将人民币作出入调配。其实澳门亦有能力发展人民币结算业务,能够连接葡语国家,打造与葡语国家的金融服务平台。如果能够将结算中心的功能,融入横琴以及中央制度,人民币就能够通过澳门进出大湾区,成为人民币通往国际化的新平台。」
萧志伟认为,深合区的现代金融业务,不应走香港的传统金融道路,需要以创新方向与人民币建立关系,「目前,世界大部份国际资金都倾向流入发展兴旺的亚洲地区,澳门绝对需要大力发展现代金融,善用葡语国家经贸服务平台,已能够为国家创新发展出一分力。」
中医药产业大有可为
《总体方案》明确提出,深合区要发展中医药等澳门品牌工业,对在澳门审批和注册、在深合区生产的中医药产品、食品和保健品,允许使用「澳门监造」、「澳门监制」或「澳门设计」标志;以及研究对澳门研制符合规定的新药实施优先审评审批。
相对于发展现代金融产业,外界普遍认为,中医药产业需要较长时间才可形成产业链,萧志伟虽有类同看法,但认为中医药在内地具有庞大市场,内地居民对「澳门」品牌有信心,不少旅客到澳门的药房买药,如能够将此推而广之,可把横琴打造为中医药的集散基地。
他说:「若进口横琴的中药,都须经过澳门严格的监管程序,再标示『澳门监造』、『澳门监制』后才送往其他地方,叫价力定必提升,因而甚具发展潜力。」
鼓励澳青多走一步
为了鼓励澳门居民到横琴就业和生活,寻求广阔的发展空间,相对于所有在深合区内工作的个人,国家特别给予澳门居民最优惠的税务待遇。在有关政策施行细则的制订上,充分考虑两地税制的差异,琴澳双方将会以简单以及有利澳门居民的方式进行计算。
萧志伟指出,澳门经济至今仍然一业独大,以博彩业为主,人力资源主要集中在服务性行业,但长远来说,深合区将为澳门带来全面且多元化的发展,澳门居民就业选择会随之增加,不用局限在服务业,本地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可以有更多面向。
作为澳门居民,特别是年轻一辈,可以怎样做?萧志伟指出,深合区的目标是从根源出发,解决澳门经济单一及地域限制的问题,作为澳门的青年,需要宽容一点去想这件事情,要勇于尝试,当初或许会比较艰辛,但要以中长远的角度去思考,当横琴成熟发展起来,第一批享受成果的,正正是我们的年轻人。
文:梁鸿烈 图:宋楚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