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及澳门艺术博物馆(下称艺博馆)成立20周年,艺博馆与北京中国美术馆合办「美在新时代――中国美术馆典藏大师作品展」(下称「美在新时代」)。
是次展览作为「艺文荟澳」及第30届澳门艺术节系列活动之一,展出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傅抱石、李可染等14位名家大师约90幅作品,让观众感受近百余年来中国美术传承脉络,展现新时代的美。
中西合璧 走进新时代
是次展览主要按照大师的艺术取向及创作路径,将作品划分为「引西润中」及「入古出新」两个部份,呈现于观众眼前。
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张晴介绍,「引西润中」选取了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庞熏琹、颜文梁、吴作人及吴冠中等7位美术大师的作品,当中包括国画、油画、水彩共计28件。他们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学贯中西,引进西方文化精髓与中国传承相结合,构建中国现代美术体系,使作品体现出至刚、至中、至正的精神品质及文化底蕴,亦展现出中国人亲近自然、创造美好的追求,是20世纪推动传统美术走进现代化的先驱。
张晴特别介绍,他很喜欢林风眠的《油灯花果》,画家曾赴法留学,此作品正以中西融合的艺术手法处理日常静物题材,画面简洁概括,富有形式感之余,亦有立体主义的构成效果。其用色朦胧,栩栩如生,素雅之余亦不显夸张,整体风格深受西洋艺术文化的熏陶,是「引西润中」中最具中西合璧特色的经典代表作。
另一部份「入古出新」,则选取齐白石、黄宾虹、张大千、潘天寿、傅抱石、李可染、叶浅予等7位大师的中国画花鸟、山水、人物作品。他们的作品主要在传统基础上进行渐进式拓展,在传统内部实现语言变革,注重现实感受与时代审美经验的表达,承前启后,入古出新,将中国画推进新的发展阶段。
踏入展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由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创作的《国画大师潘天寿》肖像雕塑,再以名师为单元,从源流及体系展示各自的作品。此部份以齐白石的《花卉草虫册》最为经典,其工笔草虫栩栩如生,尽显「为万虫写照」的高超技艺,如飞蛾翅上纹理、蚱蜢长足上的纤毛,皆纤毫毕现,开创了大写意花鸟画的世纪新风。
这些中国美术的经典名作闪耀着思想和智慧,反映了民族的品格及时代内涵。张晴说:「今次是艺博馆与中国美术馆继十年前合办『东方既白──中国美术馆画精品展』后,再度携手合作,我们将中国美术馆珍贵的藏品带来澳门。澳门的文化亦因各种历史原因,把葡萄牙文化与中国本土文化交织而成,整个中国20世纪的文化亦是多种文明、语言及信仰的结合,美术更是如此,希望澳门观众能透过『引西润中』及『入古出新』两个部份展品,领会大师们融合中西的艺术实践,在传统基础上进行渐进式拓展,进而开创中国美术现代新质,推动中国美术传统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历程。瞭解中国20世纪的美术发展及中国美术馆的藏品,通过美术陶冶心灵,感受新时代,同时明白走进新时代就是一个中西合璧的时代。」
经得起考验方为经典
为让观众更深入瞭解近百余年中国美术的传承脉络及美术的演变,艺博馆举办了以「大师的时代」为题的专题讲座,由学识渊博的中国美术馆研究员及典藏部副主任韩劲松教授主讲,内容述及20世纪美术的两大特征,揭示美术演变的内在逻辑,吸引不少艺术爱好者出席。
「美在新时代」,实谓「经典在新时代」之意,致敬经典。何为经典?韩劲松指出,作品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成为经典,必须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去判定。时间上,能经得起这一百年历史的检验,最终保留下来;空间上,它不具有地区的局限性,不仅能在特定地区得到认可,更能被整个中国,甚至是整个世界所认可。从这两个方面去思考去定论,才能产生大师的经典。
比如,很多人都画马,为何只有徐悲鸿的《战马》才能成为经典?他画的是完整的马,是一匹战马,由马的形体传达出神韵,反映出画家对马的结构有深入的理解,更融写实造型与笔墨意趣为一体,每一笔,都能让人感觉到既有笔又有墨,墨舞神飞而真气远出。他笔下画的马,不仅是他个性及人格的表现,同时也寄予在抗战时期唤醒民族昂扬精神和斗志的意义。因此,必须要联系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才能真正体会徐悲鸿笔下的深层意义。
韩劲松续说,吴作人的《三门峡工地》亦是一幅经典,这是油画《黄河三部曲》中的第一幅。「此作品高屋建瓴,仰观俯察无限的自然:层层山峦,连成天幕,极目之处,大河奔流,岩壁峥嵘、蜿蜒推逐,蕴含生生不息的生命之力。画面表现出宇宙洪荒,无限的时空感,这不光是表现了一个现实场景,亦富含哲理性。它是跨时空的,恒久的,它所表现出来的一切,跟当时画家的修养及时代背景息息相关。《三门峡工地》兼有时代性、民族性、艺术家个性,同时能够经历时间空间的检验,毫无愧色地跟五千年来的历史相比,毫无愧色地与世界相比,这就是经典作品。」
在20世纪初,中国许多名画家曾于世界各地举办中国美术巡展,希望唤起中国人民乃至整个世界对中国现代美术价值的认识,增强中国民族艺术的自信心。韩劲松说:「是次将这一批珍贵的美术经典带到澳门,希望让澳门观众看到这种经典,看到这一百多年来中国现代美术的发展及创造成果,清晰地看到中国美术发展过程中所走过的路线,形成的脉络。同时,最重要的,使观众认识中国现代美术的文化价值,这样才能向当年努力唤起人们对中国现代美术的认识而举办巡展的徐悲鸿、刘海粟、鲁迅等人交代。」
美在新时代――中国美术馆典藏大师作品展
展期: 2019年5月4日至7月28日
地点:澳门新口岸冼星海大马路澳门艺术博物馆
网址:www.MAM.gov.mo
展出作品精选
引西润中
作品把西方表现语言和造型观念与民族审美意识相结合,以各自融合中西的艺术实践开创出中国美术现代新质,开宗立派建构起中国现代美术体系。
徐悲鸿
(1895 - 1953)
《战马》
1942年 纸本水墨
吴作人
(1908 - 1997)
《三门峡工地》
1956年 布面油彩
林风眠
(1900 - 1991)
《油灯花果》
1960年 纸本水墨设色
入古出新
注重现实感受和时代审美经验的表达,面向生活、师法造化,体现出强烈的主体意识和时代精神,实现了传统中国画的当代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齐白石
(1864 - 1957)
《花卉草虫册》
1920年 纸本水墨设色
张大千
(1899 - 1983)
《张大千山水册》
1941年 纸本水墨设色
文:陆子微 图:故渺、中国美术馆藏、澳门特别行政区文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