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專題特寫

發少年心聲 喚社會共鳴

澳門雜誌
163期
  • (左起)黑夜——陳嘉嘉飾演 白天——詹睿欣飾演

未能播放Youtube視頻
(左起)黑夜——陳嘉嘉飾演         白天——詹睿欣飾演
(左起)黑夜——陳嘉嘉飾演 白天——詹睿欣飾演

澳門特區政府一直高度重視青年的身心健康,陸續推出不同政策措施,促進青年的全面發展。2023年,澳門大學滿珍紀念書院為響應校內的心理健康月,創作了一部心理健康微電影《白夜》,講述一位仍處青春期的女學生,如何通過直接面對「優績主義」帶來的焦慮與困惑,最終學會自我接納與和解。這部微電影憑着獨特又細膩的敘事結構,在澳門多所中學巡迴放映,廣獲好評,其後更於2024年10月舉行的首屆亞洲國際電影節中脫穎而出,獲得大學生電影單元「最佳導演獎」,以藝術影像引發社會對心理健康的關注與討論。

《白夜》監製洪盈惠(左)及導演余志雲表示,希望影片能喚起大家對心理健康問題的關注。
《白夜》監製洪盈惠(左)及導演余志雲表示,希望影片能喚起大家對心理健康問題的關注。

 

以同齡人視角引共鳴

《白夜》由澳門導演余志雲和澳門大學滿珍紀念書院的師生聯合編導,片長約20分鐘,花了將近一個月時間攝製。影片於2023年10月在澳門大學學生活動中心劇場首映後,於同年11月至2024年4月期間,在利瑪竇中學、聖公會中學(澳門)、澳門培正中學及澳門葡文學校巡迴放映,成功引起師生對心理健康問題的關注。

影片監製、滿珍紀念書院導師洪盈惠介紹,該影片製作屬書院轄下牧關舍的社區服務計劃,主要角色和幕後工作人員均由書院成員擔任。洪盈惠有豐富的社工經驗,擔任滿珍書院導師以來,一直非常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她說:「關注心理健康的微電影,社會上已經有很多,團隊一開始已有非常清晰的目標,完成影片拍攝並非事件的終結,而是以此為起點,將影片的信息帶到社區,引發大眾的討論,喚起大家對心理健康問題的關注。」

洪盈惠表示,同類題材的微電影多以成人的視角,呈現青少年所面對的心理問題,《白夜》的不同之處,是從編劇、演員到幕後都是學生,能以同齡人的視角去察覺、展現青少年的心理困惑,「我們相信這樣能讓青少年觀眾更容易產生共鳴。」

關注心理健康的微電影,社會上已經有很多,團隊一開始已有非常清晰的目標,完成影片拍攝並非事件的終結,而是以此為起點,將影片的信息帶到社區,引發大眾的討論,喚起大家對心理健康問題的關注。——洪盈惠
關注心理健康的微電影,社會上已經有很多,團隊一開始已有非常清晰的目標,完成影片拍攝並非事件的終結,而是以此為起點,將影片的信息帶到社區,引發大眾的討論,喚起大家對心理健康問題的關注。——洪盈惠

 

二人飾演角色兩面 

《白夜》的女主角南欣,具有光明與陰暗兩面,分別由修讀心理學專業的詹睿欣飾演代表光明的「白天」,修讀公共行政專業的陳嘉嘉飾演代表陰暗的「黑夜」。

詹睿欣有一雙總是笑瞇瞇的眼睛,現實中也是一個樂觀開朗的女孩。她參加拍攝時是大一新生,「參與《白夜》拍攝,讓我一入學就感受到澳門大學豐富的校園生活,也幫助我快速融入新環境。」雖然沒有任何表演經驗,但劇組中洋溢的自在、寬容氛圍,對她融入角色有很大幫助。「這部電影經常需要在同一個場景出現『女主角』的兩面,需要我和陳嘉嘉輪流拍攝,或做對手戲,展現角色兩面的對抗與掙扎。拍攝時,導演給了我們很大的發揮空間,很多時會讓我們即興構思對白,很好玩。」

參與《白夜》拍攝,讓我一入學就感受到澳門大學豐富的校園生活,也幫助我快速融入新環境。——詹睿欣
參與《白夜》拍攝,讓我一入學就感受到澳門大學豐富的校園生活,也幫助我快速融入新環境。——詹睿欣

詹睿欣說,她和陳嘉嘉的容貌完全不同,所以大家會常常談論、留意彼此的細節,在畫面中展示雙方的默契。她特別提到,由於《白夜》是圍繞青少年心理健康為議題,因此劇中有不少心理學的專業知識,對她來說,能善用修讀專業的知識,又多了一層意義。

另一位「女主角」陳嘉嘉,談到參與這影片拍攝的初衷,直言是因為內容關注心理健康。此外,她本身也對做演員很有興趣,曾參與過一些短片拍攝。本學年就讀大四的她,對於《白夜》獲獎的喜悅心情溢於言表,「對我來說不僅是與有榮焉,還大大豐富了我的經歷。影片持續收到很多學校與團體的邀請,這亦是對我們的認可,增強了我繼續投身表演事業的信心。」

《白夜》獲獎對我來說不僅是與有榮焉,還大大豐富了我的經歷。——陳嘉嘉
《白夜》獲獎對我來說不僅是與有榮焉,還大大豐富了我的經歷。——陳嘉嘉

 

劇組化「難」為「勢」

在很多影片中,一人飾演兩角的安排時有出現,但《白夜》在角色的安排上是兩人演一角,不怕觀眾看不懂嗎?「不擔心,現在也驗證了我最初的自信。」余志雲解釋,雖然找來兩位容貌不同的女生飾演同一角色,但最後會有一個非常明顯的反轉位,幫助觀眾理解「她們是同一個人」。另一方面,即使把她們當作兩個不同的個體去理解,亦可產生不一樣的觀影體驗。對此,與余志雲一起擔任編劇的王楚月認為,導演請了兩個人來飾演女主角,最後讓她們的關係變好來表達「與自己和解」,所呈現的豐富人物關係和激烈情感碰撞,最後落點在一個包容、溫和、釋放正能量的故事,這是一種帶有藝術手法的敘事方式。

不專業當然會導致一些困難,如技術問題、表演問題等,但我一開始就不為此擔心,且由始至終認為,只要大家的構思與立意有創新點,『溫度』掌握好,作品就可以一種嶄新的方式展現出來。——余志雲
不專業當然會導致一些困難,如技術問題、表演問題等,但我一開始就不為此擔心,且由始至終認為,只要大家的構思與立意有創新點,『溫度』掌握好,作品就可以一種嶄新的方式展現出來。——余志雲

王楚月是澳門大學葡語專業的學生,劇本初稿出自她手。她說,靈感源自於身邊同學與社會新聞的觀察,「我希望藉微電影這一媒介,讓外界瞭解學生的內心世界。我們身邊有很多同學,都會因社會推崇的『優績主義』而產生精神內耗,很多同學卻不會輕易把自我掙扎和問題展現人前。」她進一步解釋,由於這情況亦不至於被歸類為「心理疾病患者」,所以在創作劇本時,便設計了這樣一個角色,她有非常光鮮亮麗的表現,給人積極、進取的印象,以至於沒有人察覺到她有心理健康問題。

我希望藉微電影這一媒介,讓外界瞭解學生的內心世界。我們身邊有很多同學,都會因社會推崇的『優績主義』而產生精神內耗,很多同學卻不會輕易把自我掙扎和問題展現人前。——王楚月
我希望藉微電影這一媒介,讓外界瞭解學生的內心世界。我們身邊有很多同學,都會因社會推崇的『優績主義』而產生精神內耗,很多同學卻不會輕易把自我掙扎和問題展現人前。——王楚月

回憶拍攝過程,王楚月形容與導演乃至整個劇組的合作,是一段非常寶貴的學習經歷。她強調自己並非「專業」,坐在一旁的余志雲隨即笑道:「我們整個團隊都談不上『專業』,她們有時候會因為自己並非專業演員而缺乏信心。不專業當然會導致一些困難,如技術問題、表演問題等,但我一開始就不為此擔心,且由始至終認為,只要大家的構思與立意有創新點,『溫度』掌握好,作品就可以一種嶄新的方式展現出來。」

採訪期間,學生與導演相處非常融洽,陳嘉嘉和詹睿欣打趣指出:「余導演有一個特點,他會先給我們解釋接下來需要拍攝的場景,但幾乎不會預先給我們台詞。」然後頗有成就感地笑道,「台詞都是我們自己溝通、創作的!」

2023年10月,影片於澳門大學學生活動中心劇場舉行首映。
2023年10月,影片於澳門大學學生活動中心劇場舉行首映。
劇組到利瑪竇中學與學生交流
劇組到利瑪竇中學與學生交流

 

榮譽屬於大家

《白夜》於2024亞洲國際電影節中獲得大學生電影單元「最佳導演獎」,余志雲說,在拍攝過程中,給予演員非常大的創作空間,「與其說我是這部影片的導演,我反而覺得自己更像一位帶領他們共同完成作品的『導師』。」他補充,只要大家都圍繞着編劇所創作的方向走,每位成員都是創作者。

《白夜》拍攝花絮
《白夜》拍攝花絮

「有一場戲是『白天』和『黑夜』吵架,如果由我創作,相信亦不能有那麼細膩、自然的迸發。拍攝不同的影片,可以採用不同的手法,我們以『真誠』彌補了不專業的『硬件』,有時候可能較專業表演更吸引,比如說演技太好,戲太好,未必那麼動人、也未必能直抵人心。」

「《白夜》能夠獲得獎項,榮譽是屬於大家的!」余志雲說,獲獎只是一個新的起點,未來會以此為動力,繼續挑戰自己,創作出更多有意義、有價值的作品。

《白夜》在聖公會中學(澳門)放映
《白夜》在聖公會中學(澳門)放映

 

文:李旭翹    圖:宋楚珊 澳門大學

 

 


訂閱新聞局Telegram政府新聞頻道:https://t.me/macaogcs,即時接收最新消息。
訂閱頻道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Facebook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Facebook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官方微信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官方微信
微信訂閱號:澳門政府資訊 澳門政府資訊
微信訂閱號:澳門特區發佈 澳門特區發佈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政府新聞頻道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政府新聞頻道
跳到頁面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