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特区政府一直高度重视青年的身心健康,陆续推出不同政策措施,促进青年的全面发展。2023年,澳门大学满珍纪念书院为响应校内的心理健康月,创作了一部心理健康微电影《白夜》,讲述一位仍处青春期的女学生,如何通过直接面对「优绩主义」带来的焦虑与困惑,最终学会自我接纳与和解。这部微电影凭着独特又细腻的叙事结构,在澳门多所中学巡回放映,广获好评,其后更于2024年10月举行的首届亚洲国际电影节中脱颖而出,获得大学生电影单元「最佳导演奖」,以艺术影像引发社会对心理健康的关注与讨论。
以同龄人视角引共鸣
《白夜》由澳门导演余志云和澳门大学满珍纪念书院的师生联合编导,片长约20分钟,花了将近一个月时间摄制。影片于2023年10月在澳门大学学生活动中心剧场首映后,于同年11月至2024年4月期间,在利玛窦中学、圣公会中学(澳门)、澳门培正中学及澳门葡文学校巡回放映,成功引起师生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
影片监制、满珍纪念书院导师洪盈惠介绍,该影片制作属书院辖下牧关舍的社区服务计划,主要角色和幕后工作人员均由书院成员担任。洪盈惠有丰富的社工经验,担任满珍书院导师以来,一直非常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她说:「关注心理健康的微电影,社会上已经有很多,团队一开始已有非常清晰的目标,完成影片拍摄并非事件的终结,而是以此为起点,将影片的信息带到社区,引发大众的讨论,唤起大家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
洪盈惠表示,同类题材的微电影多以成人的视角,呈现青少年所面对的心理问题,《白夜》的不同之处,是从编剧、演员到幕后都是学生,能以同龄人的视角去察觉、展现青少年的心理困惑,「我们相信这样能让青少年观众更容易产生共鸣。」
二人饰演角色两面
《白夜》的女主角南欣,具有光明与阴暗两面,分别由修读心理学专业的詹睿欣饰演代表光明的「白天」,修读公共行政专业的陈嘉嘉饰演代表阴暗的「黑夜」。
詹睿欣有一双总是笑瞇瞇的眼睛,现实中也是一个乐观开朗的女孩。她参加拍摄时是大一新生,「参与《白夜》拍摄,让我一入学就感受到澳门大学丰富的校园生活,也帮助我快速融入新环境。」虽然没有任何表演经验,但剧组中洋溢的自在、宽容氛围,对她融入角色有很大帮助。「这部电影经常需要在同一个场景出现『女主角』的两面,需要我和陈嘉嘉轮流拍摄,或做对手戏,展现角色两面的对抗与挣扎。拍摄时,导演给了我们很大的发挥空间,很多时会让我们即兴构思对白,很好玩。」
詹睿欣说,她和陈嘉嘉的容貌完全不同,所以大家会常常谈论、留意彼此的细节,在画面中展示双方的默契。她特别提到,由于《白夜》是围绕青少年心理健康为议题,因此剧中有不少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对她来说,能善用修读专业的知识,又多了一层意义。
另一位「女主角」陈嘉嘉,谈到参与这影片拍摄的初衷,直言是因为内容关注心理健康。此外,她本身也对做演员很有兴趣,曾参与过一些短片拍摄。本学年就读大四的她,对于《白夜》获奖的喜悦心情溢于言表,「对我来说不仅是与有荣焉,还大大丰富了我的经历。影片持续收到很多学校与团体的邀请,这亦是对我们的认可,增强了我继续投身表演事业的信心。」
剧组化「难」为「势」
在很多影片中,一人饰演两角的安排时有出现,但《白夜》在角色的安排上是两人演一角,不怕观众看不懂吗?「不担心,现在也验证了我最初的自信。」余志云解释,虽然找来两位容貌不同的女生饰演同一角色,但最后会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反转位,帮助观众理解「她们是同一个人」。另一方面,即使把她们当作两个不同的个体去理解,亦可产生不一样的观影体验。对此,与余志云一起担任编剧的王楚月认为,导演请了两个人来饰演女主角,最后让她们的关系变好来表达「与自己和解」,所呈现的丰富人物关系和激烈情感碰撞,最后落点在一个包容、温和、释放正能量的故事,这是一种带有艺术手法的叙事方式。
王楚月是澳门大学葡语专业的学生,剧本初稿出自她手。她说,灵感源自于身边同学与社会新闻的观察,「我希望藉微电影这一媒介,让外界瞭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我们身边有很多同学,都会因社会推崇的『优绩主义』而产生精神内耗,很多同学却不会轻易把自我挣扎和问题展现人前。」她进一步解释,由于这情况亦不至于被归类为「心理疾病患者」,所以在创作剧本时,便设计了这样一个角色,她有非常光鲜亮丽的表现,给人积极、进取的印象,以至于没有人察觉到她有心理健康问题。
回忆拍摄过程,王楚月形容与导演乃至整个剧组的合作,是一段非常宝贵的学习经历。她强调自己并非「专业」,坐在一旁的余志云随即笑道:「我们整个团队都谈不上『专业』,她们有时候会因为自己并非专业演员而缺乏信心。不专业当然会导致一些困难,如技术问题、表演问题等,但我一开始就不为此担心,且由始至终认为,只要大家的构思与立意有创新点,『温度』掌握好,作品就可以一种崭新的方式展现出来。」
采访期间,学生与导演相处非常融洽,陈嘉嘉和詹睿欣打趣指出:「余导演有一个特点,他会先给我们解释接下来需要拍摄的场景,但几乎不会预先给我们台词。」然后颇有成就感地笑道,「台词都是我们自己沟通、创作的!」
荣誉属于大家
《白夜》于2024亚洲国际电影节中获得大学生电影单元「最佳导演奖」,余志云说,在拍摄过程中,给予演员非常大的创作空间,「与其说我是这部影片的导演,我反而觉得自己更像一位带领他们共同完成作品的『导师』。」他补充,只要大家都围绕着编剧所创作的方向走,每位成员都是创作者。
「有一场戏是『白天』和『黑夜』吵架,如果由我创作,相信亦不能有那么细腻、自然的迸发。拍摄不同的影片,可以采用不同的手法,我们以『真诚』弥补了不专业的『硬件』,有时候可能较专业表演更吸引,比如说演技太好,戏太好,未必那么动人、也未必能直抵人心。」
「《白夜》能够获得奖项,荣誉是属于大家的!」余志云说,获奖只是一个新的起点,未来会以此为动力,继续挑战自己,创作出更多有意义、有价值的作品。
文:李旭翘 图:宋楚珊 澳门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