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残疾评估资料库的数据,截至今年1月底,澳门持有残疾评估登记证的智障人士共有1,723名,当中属轻度的有601人(占35%),中度的有561人(占33%),重度的有367人(占21%),极重度的有161人(占9%)。另外,4岁或以下的智障人士有33位(占2%),按照现行的残评制度,属于评残不评级的年龄组别。
澳门特区政府一直关注智障人士的服务需要,尤其是针对智障人士投身社会,公开就业的需要,提供了多方面支援。
多重覆盖援助体系
社会工作局社会互助厅厅长蔡兆源介绍,社会工作局(下简称社工局)对智障人士及其家庭主要提供经济津贴、家属支援、康复服务三方面的帮助。经济津贴包括残疾津贴、援助金、社会融和计划、照顾者津贴先导计划、支持残疾人士购置辅具及特殊家居设备先导计划等。其中,残疾津贴每年发放一次,分为两个级别:普通残疾津贴(现时每年9,000元)(澳门元,下同)及特别残疾津贴(现时每年18,000元)。
援助金主要是帮助处于贫困及弱势的个人或家庭。社工局发放的援助金分为一般援助金、偶发性援助金和特别援助金。一般援助金发放予处于经济贫乏的个人或家团,金额为个人每月收入或家团每月收入的总和,与相应的最低维生指数数值的差额(一人家团现为4,350元)。偶发性援助金是发放予因发生突发事故或遇有特别需要而经济陷入贫乏状况的个人及家团。特别援助金的发放对象是单亲、残疾人士和长期病患者这3类具有特殊需要的个人或家庭,特别援助的类型包括学习活动补助、护理补助及残疾补助。
社会融和计划为一些经济贫乏及近贫状况(总收入在最低维生指数1.8倍的范围内)的三类弱势家庭(单亲家庭、长期病患者和残疾人士)提供纾缓经济压力的计划,每年分两次发放,一人家团的发放金额本年为2,650元。
照顾者津贴为每月2,175元,发放对象(被照顾者)包括重度或极重度智力残疾人士(包括程度不分级者)、重度或极重度自闭症人士(包括程度不分级者)、不能自行坐立的长期卧床人士。
支持残疾人士购置辅具及特殊家居设备先导计划,资助符合资格的申请者购置每项辅具或特殊家居设备50%的费用,申请者在计划实施期间,累计可获发最多3项辅具或特殊家居设备资助,每项最高资助金额上限为10,000元。
冀市民学习尊重差异
家属支援方面,社工局一向重视并支持智障人士的家长自助组织的发展,会为他们提供财政以及技术方面的协助。现时有3间提供家属资源服务的中心、2间共可提供102个日间暂托服务名额的中心、6间共可提供28个暂住服务床位的中心、7支家居照护服务队伍。
康复服务方面,为达至及早发现、及早评估、及早诊断、及早治疗的目标,卫生局、教育及青年发展局及社工局共同设立了儿童综合评估中心,经过中心评估确定有发展障碍的儿童(3岁以下),会被转介至社工局,4间民间机构合共提供336个早疗服务名额。另外,家庭及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也会为有发展障碍的儿童及其家长提供支援服务。
3岁以上有发展障碍的适龄就学儿童会由教育及青年发展局负责提供教育和相关服务。当他们毕业离校后,社工局会因应他们的个别需要,为他们提供日间展能中心、职业康复及/或住宿院舍等服务。现在共有5间日间展能中心主要为中重度、极重度智障人士提供日间照顾及训练服务,共有293个服务名额。此外,现时亦有7间智障人士院舍,可提供约640个住宿名额。
职业康复旨在为轻中度的智障人士开拓多元化的职业培训及就业辅助服务,共有4间职训中心,合共提供355个服务名额,为智障人士进行职业培训、职业转介、就业跟进等服务。据瞭解,2017年至2021年,在社工局及职训中心的努力下,共为约430位智障人士进行职业转介,其中约有140位获得就业机会,成功就业率为30%。
过往碍于社会对智障人士缺乏瞭解或带有定见,以致成功就业率存在不少可以提升的空间。蔡兆源指出,每个人都有个体差异,希望人们不要对智障人士标签化,把智障人士视作「一类人」,其实每一位智障人士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长,他们每个都是独特的个体。「人类的多元化,令每个个体都千差万别,高矮胖瘦、音容笑貌都不尽相同。现代社会是一个提倡多元共融的时代,智障、听障、视障等是人类多元化的一个表现。我们应该用平常心去看待他们,就像看待自己和其他人一样,学会接纳与尊重差异。」
平等权利 共融为本
特区政府在康复服务中以「社区为本,参与共融」为政策方针,社区是场景,而共融是目的。与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中权利平等的原则不谋而合,《澳门特别行政区2016至2025年康复服务十年规划》的整体政策目标是缔造一个以平等权利和共融为本的社会,令残疾人士可以在无障碍和相互包容的环境下,全面参与及投入社会。
要使社会对智障人士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蔡兆源认为,共融教育很重要,其中家庭、学校和社会均是重要的环节。无论是家长的身教言教,学校的教育活动,以及社区的宣传推广等,对提高市民,尤其是年青一代建立对残疾人士的正确瞭解和包容态度都会产生积极作用。其中,创造更多机会让非残疾与残疾人士彼此接触,深入互动,透过共同经验,提升同理能力,以建立共融关系至为关键。
他指出,社工局已完成2016至2025年康复服务十年规划中的285项短中期措施,现有72个长期规划项目正在推进落实。特区政府将在2023年开始准备新的一个规划方案,部署未来康复服务政策的远景目标。
在澳门回归祖国后,社工局重视以家庭为本,为智障人士及其家庭成员提供的服务在类型和数量方面都有所增加。蔡兆源表示,社工局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例如支援民间机构成立社企,设立能够回应多元化服务需求的综合性康复设施,以及推出照顾者津贴计划等,期望能够协助残疾人士提高康复成效与生活质素。
他说,在未来两年,社工局将透过迁建方式,在筷子基区新增120个早疗服务名额。至于成人服务,今年会在望厦区设立一间智障人士综合服务中心,可提供90个住宿服务名额、76个日间照顾服务名额及45个暂托服务名额。未来两三年,亦将在筷子基增设残疾人士综合服务设施,提供日间展能训练服务、职业康复训练服务,及专门针对自闭症人士的服务等。
此外,特区政府将继续在新落成的公共房屋计划,以及新城填海区中适当预留地方,兴建更多为智障人士服务的社会设施,希望可以满足到智障人士的发展需求,切实纾缓其照顾者的照顾压力。
文:黄桂兰 图:宋楚珊 社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