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球(Squash)起源于19世纪初的英国,是一项独特的室内球拍运动。与网球或羽毛球不同,壁球不设球网,球员需要在被四面墙围成的封闭式场地内,轮流对墙击球,直至对手无法回球时,即可得分,十分考验耐力与反应力。于1987年成立的澳门壁球总会,一直致力推广这项运动,通过青少年培训与系统化训练,已培养出一批优秀运动员,在国际赛场为澳门赢得荣誉,并逐步提升国际排名。
短片
澳门壁球新世代 越战越强
八十年代起步 推广壁球
在澳门保龄球中心内的壁球场上,球员热身后走进「盒子」,关上玻璃门,发球方站在发球区(以地线框起的区域),对正面墙壁发球。球需击中正面墙的上界与中线之间,反弹至对手区域内,双方轮流击球,展开激烈比赛。「壁球是一项高强度的带氧运动,能提升心肺功能和耐力,通过奔跑、跳跃和击球,增强肌肉力量与灵活性。」澳门壁球总会秘书长欧文道表示,他自幼便加入澳门集训队,15、16岁时,分别夺得澳门公开赛和中国公开赛冠军,并于2006年全国体育大会以头号种子身份代表澳门,勇夺壁球冠军。
欧文道忆述,澳门壁球总会(下称「总会」)最初于得胜体育中心的壁球室起步,逐步发展至今。「我们早在发展初期已做了大量的推广工作,例如订制可移动的充气小型壁球场,带入学校让学生、老师和家长认识,亲身感受壁球的乐趣和挑战。」他续说,壁球有别于其他球拍型运动,其对着墙壁击球的特性,很需要时间向大众普及规则与玩法。
经过多年努力,澳门壁球队现已扩展至逾百名运动员的规模,同时亦得到澳门特区政府体育局的支持,开办各类培训班,培养本地选手和教练。「自1997年起,总会开始举办澳门壁球公开赛,并每年举办本地联赛、排名赛、锦标赛和青少年壁球公开赛,通过邀请各地选手来澳门比赛,为澳门运动员提供交流机会,让壁球运动变得更普及。」
系统化训练运动员梯队
总会花了3至4年时间调整架构,建立分组培训梯队,为不同年龄和实力的运动员制定完善训练体系。2003年,总会与体育局合办澳门青少年壁球学校,招收7岁以上学员,旨在从小培养技术、战术和比赛能力。「通过考核与晋升,学员便可加入澳门集训队。」欧文道介绍,课程由浅入深,每月4节课,兼顾体能与技术发展,目标是提升学员竞技水平与团队协作能力。
2024年4月晋升为总教练的廖浚汶,曾代表澳门出战亚运及东亚锦标赛,现专注培育青少年新秀。「每位运动员的打法不同,教练的工作便是根据运动员的性格和身体条件进行针对性指导,注重技术细节并结合个人经验。」他说,学员从7岁加入壁球学校,训练两至三年后,若已达到一定水平,便让他们参加比赛。亚洲赛事多从11岁以下的青少年组别开始,选手可通过比赛慢慢累积经验,争取更高排名。
壁球运动员走向国际
澳门壁球运动员杨咏芝,于2025年7月举行的「澳洲谢珀顿挑战赛」卫冕冠军后,又在8月举行的「2025澳洲东岸公开赛」女子职业壁球赛夺冠,达成职业生涯第三次夺得职业壁球协会(PSA)赛事冠军的佳绩。廖浚汶和欧文道皆表示,杨咏芝的成绩为新生代运动员带来极大鼓舞和动力。「要取得职业赛冠军并不容易,需面对各地的强手,大家都对杨咏芝取得的成绩非常重视。总会将为她的职业生涯作好规划,期望她在国际重要赛事中再创佳绩,为澳门争光。」
廖浚汶表示,部份澳门选手在2024年的赛事中表现出色,成功提升亚洲排名,使他们在今年本地赛事中以头号种子身份参赛。「青少年选手的排名正持续上升,目前亚洲排名在10多至50多之间。」他相信,澳门青少年运动员的未来充满潜力。今年暑假期间,许多选手积极参加外地比赛,不少后起之秀的成绩和实力都有所提升。「过去两年,我们见证了男、女队伍都取得明显进步。我们期盼未来能在亚洲青少年锦标赛上,实现女子组四强、男子组八强的目标,一步一步努力向前,争取更好的成绩!」
欧文道则强调,总会的愿景是培养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运动员,让他们能代表澳门在世界舞台上发光发热。「我们同样重视本地裁判与教练的培养,期待澳门壁球的发展更加全面和立体。」他相信,总会将持续推动本地壁球人才的成长与发展,并在不久的将来跟上全球发展趋势,让球员、教练、裁判达至国际标准,从而进军更高级别的职业赛事及国际大赛。
壁球
以橡胶制成,直径约4厘米,重约24克。表面以不同颜色点标示弹性和速度:
双黄点(图):弹性最低、速度最慢,适合比赛和进阶玩家。
单黄点:弹性稍高、速度适中,适合中级玩家。
红点/蓝点:弹性较高、速度较快,适合初学者或低温环境。
壁球拍
时下壁球拍通常采用碳纤维、玻璃纤维或铝合金制成,重量约110至200克,分为两大类:
力量型:拍面较大,适合初学者,提供更大击球面积和力量。
控制型:拍面较小,适合进阶玩家,强调击球精确度和灵活性。
壁球场
场地尺寸标准为长9.75米、宽6.4米(单打),高度约5.64米(前墙至天花板),地板以木质或合成材料铺设。
头号种子
在体育竞赛中,根据选手或队伍的实力与排名,在赛前预先确定的最高级别参赛者。设定头号种子的目的,是为了公平分配赛程,避免过早出现强强对决,从而提高比赛的观赏性和竞技性。
壁球比赛
可以单打或双打形式进行,参赛者必须用壁球拍把球打到墙上(前/后/左/右),当对手无法回球时,即可得分。每局以11分计算,最先拿到11分者胜出。一场比赛通常采5局3胜制。
青少年运动员分享
曹子晴:学会在压力中成长
「壁球除了可锻炼身体,还能通过不同的技术变化训练脑力,正是这些特质令我爱上壁球!」曹子晴在壁球场上挥拍、跑动,来回练习,像是拥有源源不绝的活力。
她与双胞胎姐姐曹子恩在2020年一起加入壁球集训队,曾参加过日本、香港青少年壁球公开赛及亚洲青少年壁球个人锦标赛,二人更于2025年5月代表澳门出战「第16届东亚壁球锦标赛」。子晴曾于比赛中因心理压力导致失误,以一分之差失利,内心非常失落。「现在已学会在压力下稳住心态,争取更好成绩。」
平衡学业与训练并不容易,曹子晴虽为了练习而放弃玩乐时间,但相信付出是值得的。「我的目标是在青少年阶段取得一个公开组冠军,成为亚洲前十名选手!」
李嘉熙:训练路上的苦与乐
在2025年8月举行的「2025澳门青少年壁球公开赛」上,李嘉熙以头号种子身份出战,经过5局激战首夺冠军。「我不是天赋型选手,只能靠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打好每一球。」他说,2015年经选材日进入青少年壁球学校训练,开始了壁球运动员生涯。「可以随心所欲地把球打到墙壁上,对我来说是一件能纾缓压力的事情,每当遇上烦恼时,我都会选择打球。」
「还记得第一次随队参加『世界青少年壁球锦标赛』,澳洲的舒适天气和比赛经历开阔了我的视野。」他回忆,集训队训练繁忙,每周5天的训练中,3天到壁球场进行技术训练,2天进行体能训练,务求维持运动员的最佳状态。「我很喜欢壁球,会尽量完成好自己的课业,再进行训练。我希望在能打球的时光里全力以赴,未来争取更好的成绩。」
文:郑美盈 图:宋楚珊 受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