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暗的环境,灯光映照在白色的布幕上,戏偶师提着偶棍,在布幕后操控戏偶做出各种灵活动作,再配合人物角色发出维妙维肖的声音,生动地演绎一个个具教育意义的故事,这项老少咸宜的传统表演,让台下的观众看得入神。千百年来,皮影戏在传统戏剧文化中皆有着重要地位,为适应时代,澳门有剧团融合小城特色,发展出独有的皮影戏风格。
皮影戏源于一份情
「你这个妖怪,将东海龙宫弄得天翻地覆,龙王特派我来降伏你,受死吧!哈!」「哼,算你今天运气不好,碰上我哪咤,唏!哈!」成立于2019年的影子传艺剧团会长郑敏琪和理事长潘志毅在布幕戏台后,摆动着东海巡海夜叉李良和哪咤的皮影戏偶,上演一出《哪咤大闹东海》。故事讲述《封神演义》中的英雄人物哪咤,英勇救世助人的神话,剧团以现今小朋友的思维及说话方式,趣味活泼地演绎出故事的精髓。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灯影戏、皮猴戏,它的起源众说纷纭,其中之一是汉武帝与李夫人的故事。」潘志毅用有别于演戏时的声线说道。相传李夫人是汉武帝非常宠爱的嫔妃,后来李夫人去世,汉武帝伤心过度,日夜思念,当时有一名道士自称可让李夫人的灵魂出现,实际上是用布幕及灯火重现李夫人的身影。后来故事流传到民间,便有人研究出以光影作表演,创作出皮影戏的民间艺术。
正职为教师的郑敏琪,认为皮影戏能让小朋友认识中华传统文化,透过生动有趣的演绎,使他们对神话故事中的价值观产生共鸣,从而培养出良好品格。在澳门剧场界活跃逾十年的潘志毅,则把演艺事业寄托于皮影戏上,以自身的剧场经验,帮助剧团创造出全新的表演形式,跳出传统框框,发掘皮影戏的无限可能。为了达成心愿,他们早在影子传艺剧团成立前两年,便开始到访中国内地及台湾地区钻研学艺,目的是把这传统文化带回澳门传承与推广。
从道具到演出亲力亲为
传统的皮影戏偶多会使用牛、羊、驴等动物皮革雕刻制作,但随着时代变迁,现时大多改以纸类、透明胶片取代,不但制作方便,色彩亦更为丰富,大大减轻了重量,能更灵活地做出不同动作。据郑敏琪介绍,表演所用的戏偶会有很多活动关节,需要把关节分成一节节来制作,最后才以钉扣组合起来。「我们演出用的每个戏偶,都是由剧团成员手工制作,花上不少时间和心机。」
为响应环保,剧团举办的工作坊亦会提供可循环再用的物料给小朋友亲手制作皮影戏偶。郑敏琪说:「我们会教导他们善用洗干净的一次性材料,如可以在透明饭盒上面画出形状、剪出图案再上色。一次性饮管可以剪开四边开口,穿过一次性筷子,把所有东西用胶纸拼贴起来,便能够制作出一个投影用的小戏偶。」
如果说戏偶是皮影戏的门面,那么故事演绎便是皮影戏的灵魂。「透过戏偶呈现故事,是很有挑战性的事。」潘志毅介绍,皮影戏与幕前演出的不同之处,是演出者只能透过操作戏偶,利用光影动作和声音呈现故事。作为剧团的中坚份子,他除会参与皮影戏的制作和演出,亦会活用以往的舞台经验,教导演员运用发声技巧,表达角色的状态和感情,甚至在表演中策划及构思一些创新元素。「除了传统在布幕上的皮影表演,我们也会在戏中加入互动环节。例如,当演到某个情节,角色需要互相追逐时,演员便会『跳出框框』,走到台前或是围绕观众席上演追逐情节。这种在剧场内常见的戏剧处理方式,不但能够带动气氛,还能让小朋友更加投入观赏。」
走进社区校园推广
为宣传皮影戏此一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剧团成立至今,参与了不少社区演出,最特别的一次,是为澳门葡人之家协会举办的木偶节表演《小羊和大野狼》,名字看似简单,演出却十分困难。「在构思表演时,考虑到现场有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小朋友,他们分别说中文、英文、葡文,在演出的语言方面,我们思量了许久,最后决定不用台词!」潘志毅笑言,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只用小羊的「咩咩」声来表达情绪,对演员是一大挑战。「演出效果超乎我预期,小朋友在观看演出时,甚至会用小羊的叫声来与演员交流,看到使用不同语言的小朋友因表演而打成一片,真的很有趣、很欢乐、很难忘。」
除了社区活动,郑敏琪亦于2022年把皮影戏带入她所任教的利玛窦中学,作为跨学科课堂的主题,把皮影切入到不同学科,如常识科、中文科、英文科及视觉艺术科的知识学习。「刚开始只有我一位老师,以一个星期一堂的兴趣班形式作推广。后来获得校长的支持,加上其他学科老师的协助,让皮影结合不同学科的知识,正式走进课堂。」她介绍,课程从每个学年初的10月份开始,首先利用皮影戏偶引导学生对光影的探究,自行找出适合制作皮影戏偶的透光材料,再由老师协助学生用环保物料制作皮影戏偶及戏台;在课堂的中后段,老师会带领学生利用儿童故事改编剧本,学生再翻译成英文,在翌年的2月以皮影戏形式在学校开放日中演出。
打破传统 讲现代故事
很多人对皮影戏有一个刻板印象:故事都是以人物打斗为主,潘志毅认为,主因是皮影表演有局限性,而打斗情节较吸引眼球。「我们的皮影戏会着眼于教育,聚焦历史文化和品德教育。」他直言,推广工作并不容易,但每次回忆起观众的反应,都会为他带来动力。「我们希望让皮影戏跳出传统,每次表演的剧本都不一样,例如重新改编一些神话故事,加入符合我们现代人的价值观。以《哪咤闹海》为例,表演时会加入保护海洋、提倡环保的信息,让皮影戏与时并进,陪伴不同年代的小朋友成长,培养其良好的品德和性格。」
2024年12月上旬,《利玛窦与澳门》皮影戏学校巡演正式上演,郑敏琪介绍,影子传艺剧团和利玛窦中学学生以利玛窦来到澳门的历史故事为蓝本,以皮影戏呈现一个中西文化交流的澳门故事,这对他们来说是一次新的尝试。「我从小在澳门长大,因此想呈现更多与澳门相关的故事,让更多年轻一代认识和瞭解;也希望打破中西文化的界限,活用中国传统文化来说西方故事,令传播面更广,为传统的皮影戏套上现代新面貌,继续传承下去。」
简单皮影戏偶制作:蝴蝶
材料:剪刀、透明胶纸、油性马克笔、铅笔、纸张、透光胶片、吸管、一次性筷子
步骤
文:郑美盈 图:宋楚珊 受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