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细说百年供水足迹 解读关闸历史变迁 年度最后两场“记忆沙龙”顺利举行

澳门基金会
2025-11-23 19:26
  • 本年度最后两场“记忆沙龙”吸引逾百市民参与

  • 关俊雄主讲“空间变奏:关闸450年历史变迁”

  • 劳加裕主讲“从井泉到自来水:澳门百年供水史”

  • 记忆沙龙成为澳基会品牌活动

未能播放Youtube视频

澳门基金会的“澳门记忆”文史网主办之“记忆沙龙”11月公众讲座,于周日(11月23日)顺利举行。本年度最后两场“记忆沙龙”由遗产学会劳加裕副会长主讲“从井泉到自来水:澳门百年供水史”,以及澳门历史学者关俊雄主讲“空间变奏:关闸450年历史变迁”。

在首场讲座“从井泉到西江水——澳门百年供水历程”中,劳加裕以澳门的水井、山泉和银坑水为出发点,讲述了早期澳门尚未有自来水时居民的用水习惯,以及由“水”衍生的独特行业与企业,如送水业与泡水馆。后来随着人口增长、疫症以至社会经济的发展,供水逐渐成为公共议题。随着自来水的出现,带来了新的供水系统,但也经历了“自来水”与“天然水源”拉锯的特别时期。随后因应水荒的频繁发生,澳门开拓了新的供水源头──内地供澳原水,而透过水库、跨海水管、水厂等的建设和优化,成就了今天相对完善的供水系统。

在“空间变奏:关闸450年历史变迁”讲座中,关俊雄以丰富的史料和图片,带领听众探索关闸的历史。讲者指出,关闸不仅是地理边界,更是中葡政治角力的缩影︰1874年葡人改建关闸拱门、1979年中葡建交后澳门定位转变等节点,均折射出主权与治权的复杂互动;此外,从明代每月开放两次到现代24小时通关的转变,亦见证了口岸管理的时代变迁。本讲座梳理了关闸450年的发展脉络,有助以历史视角理解澳门的独特身份。

本年度最后两场讲座吸引逾百名市民到场,现场气氛温馨热闹。澳门基金会多年来持续组织本澳文史工作者走进校园及社区举办“记忆沙龙”,至今,已举办155场校园专场、5场大学专场、54场市民公开场及4场社团机构专场讲座,合共218场,累计18,910人次参与,成为了解澳门历史文化的重要品牌活动。想紧贴“澳门记忆”的最新动态,除可浏览网站外,还可关注“澳门记忆”的Facebook专页、Instagram、微信订阅号、小红书号、今日头条号及YouTube频道(ID:MacauMemoryFM / 澳门记忆)。


订阅新闻局Telegram政府新闻频道:https://t.me/macaogcs,即时接收最新消息。
订阅频道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局 Facebook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局 Facebook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局 官方微信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局 官方微信
微信订阅号:澳门政府信息 澳门政府资讯
微信订阅号:澳门特区发布 澳门特区发布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局 政府新闻频道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局 政府新闻频道
已复制连结
跳转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