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北区社区卫生委员会举行联合会议 聚焦慢性病防控 共建健康社区

卫生局
2025-11-16 15:12
  • 北区社区卫生委员会举行联合会议

  • 罗奕龙局长感谢与会代表支持本澳医疗卫生工作

  • 王燕厅长汇报慢性病防控工作的情况

  • 与会社区卫生委员、社团及机构代表积极建言献策

  • 与会社区卫生委员、社团及机构代表积极建言献策

  • 与会社区卫生委员、社团及机构代表积极建言献策

  • 与会社区卫生委员、社团及机构代表积极建言献策

  • 卫生局代表和与会者展开深入互动交流

  • 卫生局代表和与会者作深入互动交流

未能播放Youtube视频

为进一步完善社区医疗卫生体系,推动居民健康观念转变,日前北区社区卫生委员会于卫生局黑沙环卫生中心举行联合会议,黑沙环、筷子基及青洲等北区社团代表、社区卫生委员会委员及社区伙伴,共同探讨慢性病管理与优化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等议题,以凝聚共识推动卫生资源下沉至社区,逾100人出席了是次会议。

会议上,卫生局罗奕龙局长首先感谢各社团代表、北区社区卫生委员会委员长期以来对本澳医疗卫生工作的支持,强调建设健康澳门除医疗保障制度和服务体系外,必须充分考虑“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即影响个人和群体健康的非医疗因素,包括:社会发展、社区环境、教育系统及社会服务支持等。为此,卫生局组织法订定,通过“社区卫生委员会”推动社区参与和卫生系统建设,建立一个恒常化社区卫生咨询机制,未来将以北区、中区及离岛区三个区份为单位,每月轮流举行会议,广泛听取社区代表对卫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文化,让医疗卫生政策和措施更贴近居民需求。

他又指出,为配合《健康澳门蓝图》中“关口前移、资源下沉、观念转变”的政策方向,卫生局持续推进多项健康促进与慢性病防控措施。健康促进方面,透过跨部门合作推出“健康社区”计划,设立健康社区咨询站及快闪站等,累计参与居民超过9万人次,有效将健康宣传教育工作深入社区;慢性病防控体系建设方面,设立146个自助检测站分布在社区中,推行“慢性病筛查计划”及“慢性病管理计划”构建坚实的防控网络。期望在2030年前,携手各界专业力量和社会网络,共同延缓慢性病“发病率”上升的趋势,提升全民慢性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有效降低慢性病出现严重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疾病)和死亡风险,共同建设“幸福澳门”,并为加快“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澳门力量。此外,他又呼吁各界协助推动季节性流感疫苗接种工作,共同构建社区免疫屏障,应对冬春季呼吸道疾病的挑战。

社区医疗卫生厅王燕厅长汇报了慢性病防控工作的情况,指出目前透过构建慢性病管理质量指标体系,已成功提升高血压患者和糖尿病患者的疾病治疗率和控制率。为进一步落实“资源下沉、关口前移”的部署,卫生局于11月1日正式启动“慢性病管理计划”,依托非牟利机构的社区网络,将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分流至社区门诊协同管理,推进“医防融合”。该计划引进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创新模式,结合智慧医疗资讯平台与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技术,实现对慢性病优质管理与高效防控。

与会者积极建言,提出多项建议,包括:健康教育方面,整合有关健康教育的教材和导师资源,通过社团层面的有效沟通平台,建立跨机构的协调机制。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建议进一步平衡公营、私营及非牟利医疗机构之间的发展,以促进三方协作并满足居民与业界的双重需求。人才培养方面,建议扩大家庭医学培训基地内涵,包括与专业社团合作将培训项目拓展至牙医、护士等其他医疗职系。长者医疗方面,提出建议加强老人科专科与安老院舍之间的协作机制,提升长者医疗服务质量等。

卫生局对与会者提出的各项建议表示衷心感谢,将结合实际情况积极研究其可行性。出席是次会议除了卫生局代表外,还包括市政署、消防局、社会工作局的代表;社团及机构等则包括澳门工会联合总会、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澳门妇女联合总会、澳门民众建澳联盟、澳门医务界联合总会、澳门中华新青年协会、教育机构、社服机构及长者院舍等代表。


订阅新闻局Telegram政府新闻频道:https://t.me/macaogcs,即时接收最新消息。
订阅频道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局 Facebook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局 Facebook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局 官方微信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局 官方微信
微信订阅号:澳门政府信息 澳门政府资讯
微信订阅号:澳门特区发布 澳门特区发布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局 政府新闻频道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局 政府新闻频道
已复制连结
跳转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