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社区防蚊成效,提升居民辨识及清除蚊虫孳生源头的能力,并普及蚊媒防治知识,共同预防基孔肯亚热与登革热(以下简称“双热”),卫生局联同澳门工会联合总会、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澳门妇女联合总会、民众建澳联盟、澳门江门同乡会等多个社团,于10月13日至19日再次展开为期7天的“健康社区—全城家家户户清积水”防控双热社区联合行动。该行动已于昨(19)日顺利完成。
本次行动期间,卫生局与各社团每日动员约140至160名人员,组成宣导队伍深入多个地区,包括关闸、青洲及筷子基和乐大马路一带、龙嵩正街至红窗门街一带、新胜街—连胜街—田畔街一带、佑汉及马场海边大马路一带、水坑尾疯堂斜巷一带、新马路一带等。队员挨家挨户上门向居民进行“防蚊三招”等防蚊健康宣教,并派发驱蚊剂,同时面对面讲解常见居家积水位置及其潜在风险,手把手教导正确的积水清理方法,从源头减少蚊虫孳生机会,切断“双热”等蚊媒传染病的传播链。
7场联合行动累计巡查超过2.2万户住户(相当于全澳超过十分之一的住户),并对超过7,000户进行面对面宣教,其中入户实地检查约1,600户。行动发现,家居最常见的5类积水来源包括:水养植物容器、盆栽底盘、未加盖储水容器、祭祀用杯皿和冷气机废水积存,这些多属日常生活中容易忽略且极易孳生病媒蚊的隐患点。巡查结果显示,平均每100户中约有5个容器发现孑孓(蚊幼虫),较今年8月时平均每100户约16个显着下降约70%,反映家居含蚊幼虫的积水容器数量大幅减少,居民防蚊意识明显提升,宣传教育工作成效显着。此成果充分展现政府与社团协同合作、社区共建防线的力量,也彰显共同防控“双热”的坚定决心与执行力,为社区自主防疫工作累积宝贵经验,奠定“健康社区”建设的坚实基础。卫生局衷心感谢各合作社团与义工的大力支持与协助,感谢社团及市政署提供场地支援,并感谢广大居民的积极参与及配合。
“双热”是由带有病毒的蚊子叮咬人体而引起,本澳常见的传播媒介为白纹伊蚊。这类蚊子在水中完成卵、幼虫、蛹三个发育阶段,约7天即可羽化成蚊。若不及时清除积水,白纹伊蚊便会迅速繁殖扩散,增加病毒传播风险。若能每周至少清除积水一次,即可消灭水中孳生的蚊子,有效防止病毒传播。必须强调的是,即使少量积水也可能成为蚊子的孳生温床。为有效预防蚊媒疾病,应采取以下措施:
透过持续清理家中积水源头,可有效减少白纹伊蚊孳生,降低“双热”传播的风险,守护自己与家人的健康。卫生局将持续加强社区宣导与巡查工作,与居民携手营造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居民若有疑问,可致电卫生局传染病热线28700800或浏览传染病资讯网页http://www.ssm.gov.mo/csr及预防登革热及基孔肯雅热专页https://www.ssm.gov.mo/apps1/DenguePrevention/ch.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