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專題特寫

揚帆啟航 無畏風與浪

澳門雜誌
152期
  • 揚帆啟航 無畏風與浪

  • 除了配合特區政府的『旅遊+體育』推廣,吸引旅客和本地觀眾外,我還希望通過競賽,為本地運動員帶來目標和提升積極性。 —— 黎榮發

  • 市民及旅客到海傍感受賽事氣氛

  • 雙體船最高時速可達40海里,每當遇到大風大浪時,帆船便可能大幅度傾側,控制船隻的難度大大提升,是比賽的最大挑戰。 —— 陸中興

  • 「師徒檔拍住上」,在默契和互相配合下,黎榮發和陸中興以出色的成績完成整項賽事。

  • 黎榮發和陸中興皆期望多參與帆船運動賽事,通過與海內外高水平運動員同場競技、交流,提升澳門帆船運動的水平。

未能播放Youtube視頻
揚帆啟航 無畏風與浪
揚帆啟航 無畏風與浪

有關帆船的起源,現存最早的紀錄之一,是出土於尼羅河西岸,大約製作於公元前3500年的格爾塞陶罐,陶罐上繪有古埃及人所用的單桅方帆船,這種帆船構造簡單,只能順風航行,但亦足以讓古埃及人利用風力,在尼羅河逆流而上,是人類利用工具駕馭動力的里程碑之一。世界各地不同的文明,在不同時代都發展了帆船的技術,隨着設計、造船和物料的不斷改進,大幅提升帆船航行的距離、速度和自由度,推動了遠洋航海、貿易的發展,見證着多個人類歷史時刻。

現代競技帆船運動,始於17世紀的歐洲,1662年,英王舉辦了一次英國與荷蘭之間的帆船比賽,1720年前後,英國、美國、瑞典、德國、法國、俄羅斯等國家先後成立了帆船俱樂部或帆船競賽協會,各國之間經常進行大規模的帆船比賽,並於1900年列為巴黎奧林匹克運動會正式比賽項目。時至今日,帆船運動已發展出不同類型,十分普及,深受水上運動愛好者的歡迎。

 

海岸線上的亮麗風光

2023年1月上旬,澳門海岸泛起一道別緻風光,參與「2023美高梅澳門國際帆船賽」(下稱「國際帆船賽」)的一眾好手於浪花上飛馳,引得岸上觀眾歡呼不絕。

由澳門特區政府體育局與北斗星航海賽事管理主辦、澳門特區政府海事及水務局及澳門風帆船總會協辦的國際帆船賽,於1月5日至8日舉行,共吸引到35支帆船隊伍角逐「澳門盃國際帆船賽博納多First 40.7統一設計組」、「粵港澳大灣區盃帆船賽IRC組」及「雙體帆船國際邀請賽Hobie 16統一設計組」三個比賽項目的錦標。

澳門風帆船總會副理事長黎榮發是今次唯一組隊參加「雙體帆船國際邀請賽Hobie 16統一設計組」的澳門隊運動員之一(同隊拍檔:陸中興),他介紹說:「帆船自身不帶動力,須依靠自然風力航行。運動員要根據風向水流操作帆船行駛,是一項集競技、休閑娛樂及觀賞於一體的水上運動。」

除了配合特區政府的『旅遊+體育』推廣,吸引旅客和本地觀眾外,我還希望通過競賽,為本地運動員帶來目標和提升積極性。          —— 黎榮發
除了配合特區政府的『旅遊+體育』推廣,吸引旅客和本地觀眾外,我還希望通過競賽,為本地運動員帶來目標和提升積極性。 —— 黎榮發

他解釋,帆船運動與其他水上運動的差異,在於前者不是以體力控制船隻,對運動員的體能要求相對較小,相對的,更要求運動員對水域的風感、水流等有更細緻的反應。

帆船種類繁多,除了常見單人、雙人帆船外,還有需十人以上才能操控的大型帆船。黎榮發今次參加的Hobie 16雙體船,其特點在於船體桅杆較長,主帆面積大,受風接觸面積亦隨之增加,加上兩個不對稱的船體可承受較大風浪,因而船速很高。「雙體船没有定水板,只靠舵來控制,十分考驗二人的默契和配合。」

市民及旅客到海傍感受賽事氣氛
市民及旅客到海傍感受賽事氣氛

 

賽況激烈 師徒默契配合

帆船運動比賽設有不同的賽制,主要分為一般競賽、對抗賽及團體賽等類別。以最常見的一般競賽為例,參賽帆船(包括船體、裝備或運動員身體的任何部份),須在規定的比賽航線區域上,以最快速度繞過所有標誌並觸及終點線完成比賽。

與黎榮發組隊參加今次國際帆船賽的陸中興,有豐富的水上運動經驗。他說,帆船運動員在海上作賽,除要對帆船、操控技術和賽制有充分瞭解,還得掌握瞬息萬變的海洋及天氣情況,不斷練習提升技巧。以今次賽事為例,他們曾於賽道的第六位,一度躍升至第一位。「當時,我們預判到會有一股陣風吹到,於是立即調整航線角度,成功於彎道超前。」陸中興解釋,帆船運動很考驗運動員的經驗和反應能力,要隨時感受風的變化,並即時作出調整去應對,還須在短時間和隊友溝通,互相配合,很講求雙方的默契。

雙體船最高時速可達40海里,每當遇到大風大浪時,帆船便可能大幅度傾側,控制船隻的難度大大提升,是比賽的最大挑戰。                      —— 陸中興
雙體船最高時速可達40海里,每當遇到大風大浪時,帆船便可能大幅度傾側,控制船隻的難度大大提升,是比賽的最大挑戰。 —— 陸中興

黎榮發和陸中興是「老師」和「學生」的關係,二人早已認識,有不少共同愛好與想法,於是決定「師徒檔拍住上」,參加今屆國際帆船賽。陸中興說,二人都是水上運動的愛好者,一直都有練習滑浪風帆,雖然這是他們首次「搭檔」出戰Hobie 16雙體船比賽,但很快便建立起默契。他說:「雙體船最高時速可達40海里,每當遇到大風大浪時,帆船便可能大幅度傾側,控制船隻的難度大大提升,是比賽的最大挑戰。」賽事中,二人彼此信任,陸中興負責控制帆船的傾斜度,黎榮發負責掌舵,在默契和互相配合下,最終以出色的成績完成比賽。

「師徒檔拍住上」,在默契和互相配合下,黎榮發和陸中興以出色的成績完成整項賽事。
「師徒檔拍住上」,在默契和互相配合下,黎榮發和陸中興以出色的成績完成整項賽事。

 

風帆運動的「無懼」精神

上世紀80年代,帆船運動開始於澳門的土生葡人群體中興起,澳門風帆船總會應運而生。和發展大多數運動一樣,要吸引市民參與和認識,必先由年輕人入手。黎榮發說,帆船運動歷史悠久,具獨立和勇於接受挑戰的特質,但家長會擔心小朋友的安全,故較難推廣。他強調,澳門風帆船總會推廣帆船運動時,除為參加者提供陸上及海上訓練,亦會教授航行理論及安全守則,只要按部就班並做好安全措施,其實很適合用來培養小朋友獨立處事的性格和能力。

古語云:「浩渺行無極,揚帆但信風。」無論是經驗老到的黎榮發,還是後起之秀的陸中興,他們喜歡玩水上運動,皆因水上運動可讓他們感到無拘無束,不會被規則所「束縛」。陸中興表示,每次參加水上運動時,腦海便會出現一個海洋空間,讓其隨心所欲地挑選航線,每次下水都是一個新意思、新體驗,永無止境。

對於今次參加國際帆船賽,黎榮發希望藉此向澳門市民推廣帆船運動,吸引更多人參與和作技術交流。「除了配合特區政府的『旅遊+體育』推廣,吸引旅客和本地觀眾外,我還希望通過競賽,為本地運動員帶來目標和提升積極性。」他又說,澳門風帆船總會將積極與學校溝通,期望可以舉辦更多的體驗班及大眾體育班,令帆船運動有更好的發展。

黎榮發和陸中興皆期望多參與帆船運動賽事,通過與海內外高水平運動員同場競技、交流,提升澳門帆船運動的水平。
黎榮發和陸中興皆期望多參與帆船運動賽事,通過與海內外高水平運動員同場競技、交流,提升澳門帆船運動的水平。

 

航行方式主要分為三種:

橫風航行:就是當船頭與風向形成約90度角時,拉緊主帆繩索,穩定主帆,握緊舵柄確保直線前行。

迎風航行:帆船不可以完全迎風而行,因此就要以鋸齒形路線行駛,船身跟風向形成45度角,帆需要完全拉緊,確保船隻不會飄移往另一方向。

順風航行:就是順着帆船背後而來的風,只需要完全把帆打開接收風力,再提起中央板,便可以航行成一直線。

 

2023美高梅澳門國際帆船賽

www.macaoregatta.com

 

文:關楚嬋  圖:宋楚珊、體育局、美高梅

 


訂閱新聞局Telegram政府新聞頻道:https://t.me/macaogcs,即時接收最新消息。
訂閱頻道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Facebook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Facebook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官方微信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官方微信
微信訂閱號:澳門政府資訊 澳門政府資訊
微信訂閱號:澳門特區發佈 澳門特區發佈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政府新聞頻道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政府新聞頻道
已複製連結
跳到頁面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