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意為尊敬自己長輩的同時,亦要同樣尊敬其他長者。澳門特區政府成立以來,這種精神一直貫徹在各種公共政策之中。根據統計暨普查局公佈的《2021人口普查》報告顯示,澳門人口增速放緩,老化持續,年齡在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較2011年大幅增加107.2%至82,812人,佔總人口12.1%,當中更有相當部份的長者居住在舊區,有見及此,今屆特區政府一方面繼續完善安老政策,同時在房屋政策中引入「長者公寓」的計劃,在設計、科技、設施上針對獨居長者的需要。讓長者樂活安居,安享耆年。
短片
引入樂齡科技 長者公寓讓長者樂活安居
智慧養老 融入社會
澳門人口老齡化持續,特區政府的長者服務因應需求,正持續完善生活、醫療、經濟等方面的相關服務,社會工作局(下稱「社工局」)長者服務處處長甘潔玲介紹,為著力發展智慧養老模式,社工局會以「家庭照顧、原居安老;積極參與、躍動耆年」作為發展長者服務的基本方針。
特區政府於2020年4月公佈長者公寓先導計劃方案,是五階梯房屋政策當中一環,重點回應居住在舊區的長者的需要,預計今年底完成建造工程,明年投入服務,其目的為優先照顧現時居住於唐樓單位及有經濟能力的長者,希望解決他們上落樓梯的困難,便利出行,改善居住環境和生活質素。為配合長者的日常生活需要及家居安全,長者公寓引入樂齡科技設備及無障礙設計,如防火、防水的監測設備和緊急支援設備。無障礙設計方面,單位內設置電動升降式晾衣架、下拉式掛衣杆,亦有足夠空間讓輪椅能360度轉動。
甘潔玲介紹,長者公寓引入「智慧養老」模式,可從個人及服務層面劃分來看。為了保障長者安全,可透過他們主動或被動的連繫,監測單位內的情況,如廚房上方設有熱能監測器,當長者忘記關火時,儀器會感應到並發出響聲作提醒,亦可馬上聯繫監測中心人員提供即時服務,避免意外發生。另外,由於長者公寓合共有1,815個住宅單位,為能向長者提供適時照顧及管理,在整體設計上引入不同的智慧系統和設備,協助管理單位掌握有關的實況和作出跟進。此外,參考了疫情期間起到一定作用的廣播系統,社工局亦會於長者公寓的公共區域設置廣播及CCTV監測系統,讓長者能夠盡快接收重要消息,安心養老。
善用科技 多元養老
善用科技提升長者生活質素,已成社會共識。甘潔玲介紹,參考2019年推出的《樂齡科技應用資助計劃》,共有17間機構參與,透過資助計劃和機構自身盈餘購置的樂齡設備有110多項,例如離床警報器、電子藥物或病歷的智能管理系統,隨着各機構更多地參與一些培訓課程、設備借用,以及共享的溝通平台,一方面能讓社服機構透過計劃,將樂齡科技運用在認知、康復、保障長者安全等照顧方面,協助前線人員瞭解及掌握設備的使用,藉此改善服務配套、優化服務流程及加強工作人員職安健方面的知識。
特區政府一直非常重視多元化服務,甘潔玲指出,澳門目前設有24間安老院舍及8間日間照護服務設施,7支家居照護服務隊伍為體弱長者及有需要人士提供個人照顧、基本護理、康復訓練及家居照護等支援服務。部份長者中心則提供文娛康體、義工服務或興趣班,冀長者透過多元化活動擴展人際網絡。她續稱,社工局關注到社區隱蔽長者的問題,期望透過逐戶上門式「洗樓」、設置街站等外展方式,主動與市民接觸,「以不同方式支援不同需要的長者,在力所能及之下關懷長者。」
甘潔玲補充,為提供更多安老院舍宿位予本地長者使用,新城A區的安老院舍將可提供約900個宿位,現已處於樓宇設計規劃階段,預計於2028年投入服務,屆時,將採取較新穎的營運和管理模式運作,建設較大規模的安老院舍。此外,對於不少長者有意到大灣區養老,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澳門新街坊」項目,亦規劃建設成一個集居住、教育、養老及醫療於一體的綜合民生項目,並會設置一間具多元化文娛康體活動的長者活動中心,協助在大灣區居住的澳門長者擴闊生活圈子,預計今年第三季逐步投入服務,屆時將會按照長者的實際需要提供相應支援。
文:鄧穎莊 圖:宋楚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