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项重新点燃了人们对澳门纪录片的兴趣,现在更多人想看这部片,真是件好事!
《澳人传城》导演 沈进福
我们不希望大家瞭解文遗时,只停留在拍照打卡,而是应结合所在地的历史文化,让效果加倍。
IIM秘书长 梁安到
“大三巴、观音像,妈阁庙景致真优美!”澳门的街头巷尾总是充满惊喜,中西文化交融的独特韵味让这座小城散发迷人魅力。
2024年,澳门国际研究所(IIM)委托本地导演沈进福(António Sanmarful)制作的纪录片《HERITOPLE澳人传城》在曼谷电影奖(BMA)荣获最佳纪录片殊荣。沈进福感言:“奖项为项目注入了新活力,更重要的是,让更多人瞭解澳门文遗背后的故事。”
澳门是我的根
纪录片作为记录本土文化的媒介,在全球各地承担着传承与推广的重任。沈进福在澳门出生并成长,对这座城市的中西文化交融与历史脉络有着深刻的理解。他希望通过镜头细腻呈现澳门的故事,展现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虽然不会说粤语,但“我生于澳门,长于澳门,这里是我的根。拍这部片不是单纯的工作选择,而是希望让更多人听见这座城市的故事,也让它变得更好。”沈进福谈及《澳人传城》的创作初衷。
澳门以多元文化与悠久历史闻名,中西文化交融共生。然而,对文化遗产的态度却因人而异。沈进福理解这些多元观点,但他认为,修复中西文化间的联系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除了政府主导,民间团体参与开展相关推广工作,反而能事半功倍。”他强调,要吸引更多人参与,必须让文遗故事更具吸引力。因此,纪录片以访谈为主轴,聚焦澳门的历史与文化遗产,结合居民的真实声音及1999年回归时的珍贵文件片段,《澳人传城》的初稿由此诞生。
从短片到纪录片的蜕变
确立初稿后,如何将构想化为现实?沈进福回忆:“我和IIM团队花了约五个月寻找故事灵感,随后进行拍摄访谈,最后投入190小时剪辑,前后耗时一年半才完成。”从拍摄到剪辑,甚至背景音乐,他几乎一手包办。他笑称,项目最初仅计划制作一部30分钟的网络短片,却因热情与投入超出预算,意外升华为纪录片。所幸,付出终有回报。透过访谈,他发现探索身份认同的渴望并非自己独有,而是许多澳门人的共鸣。这部作品最终在曼谷电影奖摘得最佳纪录片桂冠。他笑言:“奖项重新点燃了人们对澳门纪录片的兴趣,现在更多人想看这部片,真是件好事!”
在一年半的制作过程中,沈进福走遍澳门各个街区,其中对茨林围情有独钟,甚至百去不厌。“穿过大三巴遗址旁的斜路,就能抵达茨林围。每次走进那里,我都像要迷路,这正是它的魅力。茨林围与大三巴关系密切,可惜许多人只知大三巴,却忽略了茨林围背后的历史。”纪录片中,学者也指出,茨林围的独特之处在于历史已融入居民生活,无论是建筑还是日常形态,皆是岁月留下的见证。
虽然澳门部份历史难以追溯,但小城汇聚了不同背景与国籍的居民,他们的访谈提供了多元视角,这正是沈进福想呈现的“澳门超链接”。
他感慨道:“历史是整体且相互关联的,遗产对维系社区与城市身份至关重要。40年后,若有人问我澳门有何特色,我希望仍能自豪地说,这里是中葡文化交汇之地,而非仅是大湾区的一个普通城市。”
“文遗+人”的共生关系
2024年10月,《澳人传城》在恋爱电影馆进行首映,IIM秘书长梁安到(António Monteiro)回忆,观众对此影片严肃而深刻的氛围赞不绝口,与当下常见的轻松文遗宣传片形成鲜明对比。“首映时,有人问剧名如何诞生。我和导演先从英文入手,想到澳门常与遗产(Heritage)联系起来,但大众对其背后历史知之甚少。于是我们结合Heritage与People,创造出‘Heritople’,强调文遗与人的关系。”这个简洁有力的名字,正是纪录片的核心信息――不仅介绍背景,更诉说人与遗产的链接。
首映后,团队受邀前往圣若瑟大学向公众、学生与学者推广,并计划联系葡萄牙、巴西的学校及其他国际大学,甚至将作品推向更多海外影展。梁安到特别提到,今年六月为澳门的葡萄牙月,知道葡萄牙会有官方团队到访澳门,表彰澳门本地葡裔社群的贡献,他希望到时有机会向访问团展示这部纪录片,并将视之为项目的一大里程碑。
同样作为在澳成长的土生葡人,梁安到认为,纪录片不仅从澳门人视角出发,更邀请土生葡人、葡萄牙人及在澳华人分享成长经历、生活点滴以及对澳门的认知。“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故事,这些故事值得被听见。”他强调,文化保育须有社群参与,方能避免信息传递失真。若失去独特文化,便失去前人的智慧与历史根基,这正是身份认同的基石。“仅有‘知’,难以唤起归属感与共鸣。”
今年适逢“澳门历史城区”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周年,梁安到认为,澳门过去20年的保育工作已超越许多地区,但在宣传上仍有进步空间。“我们不希望大家瞭解文遗时,只停留在拍照打卡,而是应结合所在地的历史文化,让效果加倍。”他深信,书籍、影片及校园活动是提升年轻一代文化意识的直接途径,未来将持续推动此类工作,让更多人认识世遗背景和澳门的历史。
《澳人传城》预告片
IIM澳门遗产2005-2025宣传片
文:邓颖庄 图:宋楚珊 澳门国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