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专题特写

八角亭的历史与特色

澳门杂志
165期
  • 八角亭的历史与特色

  • 早年的八角亭,一楼是天台,中心建有一个中式的钻尖八角亭。

  • 扩建后的八角亭

  • 地面层正中央书架兼具展示及书枱功能(吕泽强摄)

  • 上层设有阅读书桌

  • 位于上层的深色木书柜

  • 室内墙面拱窗上方的古典垂饰(吕泽强摄)

  • 随着社会发展,水坑尾已高楼林立,唯独八角亭几乎保持不变。

未能播放Youtube视频
八角亭的历史与特色
八角亭的历史与特色

从水坑尾转入南湾大马路,在街角的花园中有一座俗称“八角亭”的小型建筑物,它是澳门中华总商会开设的小型阅书楼,究竟,这座小建筑物有什么历史?具有什么建筑特色?

 

原是南湾花园音乐亭

如果在“八角亭”的正门细心观看,门额上写着“澳门中华总商会附设阅书报室”,其下有小字“纪念何母邓、梁太夫人”。

据记载,这座平面为八角形的建筑物,原是南湾花园的附属设施,曾用作音乐亭、台球室和自行车站,至于何时建造及由谁设计有待考证,有说是1926年由陈焜培则师设计并于翌年建成。

据现存于建筑物内的碑记所述,由于当时澳门没有开放给公众的中文图书馆,为提高社会文化及补助民众敎育,1948年,澳门中华总商会发起筹建图书馆,然而建造一座图书馆的经费太大,商会后来决定设立较为细小的阅书报室,并得到当时的何贤副理事长捐出南湾八角亭作为阅书报室,同时捐出全部修葺费及购书费用,并以此纪念其先母。

阅书报室的装修工程6月开始,8月初完成,并于11月1日由澳督柯维纳主持开幕礼。

早年的八角亭,一楼是天台,中心建有一个中式的钻尖八角亭。
早年的八角亭,一楼是天台,中心建有一个中式的钻尖八角亭。
扩建后的八角亭
扩建后的八角亭

 

西式立面中式飞檐

据当年报章的开幕报道,阅书报室由地面层及一楼组成,是澳门华人的第一所阅书报室。室内布置优雅。中央悬挂孙中山先生的遗像,两旁则悬挂何母邓氏与梁氏太夫人的遗像。

从开幕报道可以推断,今天我们见到的阅书报室应该维持了开幕时的建筑规模,阅书报室楼高两层,地面层除了入口的立面之外,另外的七个立面都一样设计。

地面层正中央书架兼具展示及书枱功能(吕泽强摄)
地面层正中央书架兼具展示及书枱功能(吕泽强摄)

入口的立面以塔斯干壁柱支撑门额梁,其下是入口拱门,由两条变体的科林斯圆柱及罗马圆拱组成,凸出的“拱顶石”装有球形灯。而门额梁上面是飘出的中式屋檐,以七条三角形的“牛腿”承托,屋檐面铺绿色琉璃瓦,角处的屋脊装有“飞角”,但以卷草纹饰设计。

其他的七个立面都与入口立面的设计近似,然而拱门却被拱窗取代,窗扇分上下两部份开合,可以因应需要而作全开或半开,有利控制阳光与通风。而拱形窗由绿、橙、紫、白色的毛玻璃砌成,并以弧线组成叶形的图案。

至于一楼,八个立面都相同,下部有由四个“米”字窗洞组成围栏,其上是三组对开的玻璃窗。一楼的屋檐是由带弧线的“牛腿”支撑,屋檐没有瓦片,角脊也有弯曲的“飞角”装饰。

上层设有阅读书桌
上层设有阅读书桌

 

华洋糅合罕有楼阁

人们都称该建筑物为“八角亭”,究竟“亭”在哪儿?

笔者经商会同意进行详细的考察后,见到一楼的中心仍留着最初落成时的“八角亭”。从一些20世纪初的照片可见,当时的“八角亭”一楼是天台,中心建有一个中式的钻尖八角亭。

后来因用作阅书报室而作扩建,原本的“八角亭”成为了一楼的管理员室,并在其墙身加设了书柜。如果细心观察一楼水泥花砖地面的边缘,仍能看到昔日天台的排水凹槽,排水管则隐藏在下层外墙的角位处。

位于上层的深色木书柜
位于上层的深色木书柜

至于地面层空间,室内装饰简洁,每个墙面拱窗上方都有古典的垂饰,墙面都是高的深色木书柜,正中央是一个平面八角形的平台,兼具阅书枱及展示书架的功能。入口正对的墙上,现今悬挂着何母邓太夫人及梁太夫人的油画像,其下侧是记载捐款创立阅书报室的石碑,还有非常斜的铁楼梯通上一楼。

建筑物整体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外立面以灰色洗水石米(上海批荡)作饰面,地面层的地面以红色水磨石铺砌。

室内墙面拱窗上方的古典垂饰(吕泽强摄)
室内墙面拱窗上方的古典垂饰(吕泽强摄)

至于建筑物的建筑风格,“八角亭”是澳门少有结合西式古典元素的“中式”楼阁,而建筑式样可归类为民国初期(1920-30年代)的“中国古典复兴风格”,在澳门现存的建筑物中较为罕有。

最后,藉此感谢澳门中华总商会马志毅理事长让笔者在“八角亭”阅书报室内的考察及拍照记录得以顺利完成。

随着社会发展,水坑尾已高楼林立,唯独八角亭几乎保持不变。
随着社会发展,水坑尾已高楼林立,唯独八角亭几乎保持不变。

 

作者介绍

吕泽强

生于澳门,毕业于葡萄牙里斯本建筑学院,其后于法国巴黎夏约高等设计研究中心进修,为首位取得法国文化遗产建筑师资格的华人建筑师。澳门科技大学设计学博士(文化遗产保护专业)。

 

文:吕泽强 图:陈思礼 资料图片

 


订阅新闻局Telegram政府新闻频道:https://t.me/macaogcs,即时接收最新消息。
订阅频道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局 Facebook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局 Facebook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局 官方微信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局 官方微信
微信订阅号:澳门政府信息 澳门政府资讯
微信订阅号:澳门特区发布 澳门特区发布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局 政府新闻频道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局 政府新闻频道
已复制连结
跳转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