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冰上芭蕾」的花樣滑冰(Figure Skating,又稱「花式溜冰」,簡稱「花滑」或「花冰」),於18世紀誕生於英國,是一項具高度藝術性的滑冰運動,亦是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最古老、最受歡迎的比賽項目之一。
在澳門,花樣滑冰運動近年有較好的發展和推廣,每年都吸引逾千大小朋友參與其中。澳門花式溜冰隊的專業運動員,也曾在國際大型賽事中奪得佳績。
北京冬奧掀起滑冰熱
成立於2004年的澳門冰上運動總會(下簡稱「冰總」),現時主力推廣花樣滑冰及冰球兩項冰雪運動。澳門冰上運動總會理事長陳均輝表示,冰上運動在澳門推廣十餘年,培養了數十位專業的冰上運動員,成效顯著。
為了提升大眾對花樣滑冰的認識和普及,冰總定期舉辦私人興趣班,亦與特區政府體育局合辦暑假活動班及大眾興趣體育班。陳均輝說:「每年都有逾千市民參與溜冰運動,冰上運動在澳門有很大發展空間。目前澳門冰球運動隊伍正與國際冰球聯合會合作,冰總亦組織青少年外出參加比賽,提升澳門花樣滑冰的水平和競爭力。」
適逢今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下簡稱「北京冬奧」)在北京舉行,陳均輝認為,憑借北京冬奧的熱潮,有助加深澳門市民對於冰雪運動的認識及參與。「北京冬奧開幕前,前來溜冰的市民有所增加,報讀興趣班的人數亦上升,運動員訓練時更多了市民圍觀。」陳均輝稱,透過觀賞北京冬奧高水平賽事,對市民參與冰雪運動起到了「啟蒙」作用。
李麗萍:
澳門冰雪運動由零躍起
澳門花式溜冰隊主要在佳景樂園溜冰場進行訓練,由於場地規模較小,僅為正規溜冰場的三分之一,因此只能集中發展男子單人及女子單人項目。陳均輝介紹,溜冰隊現時根據ISI體系(Ice Skating Institute of Asia,即亞洲滑冰協會)所制訂的「花式項目(Freestyle)」等級發展,共分為十級。考生須完成指定動作才能晉級,從難度系數較低的Freestyle 1(一級),逐級向上到最高的Freestyle 10(十級)。澳門花樣滑冰項目總教練李麗萍,正是教評官之一。
李麗萍表示,為了持續提升澳門的花樣滑冰水平,冰總一直鼓勵花式溜冰隊員積極參與各項大小賽事,獲取更多比賽經驗。其中,在去年的「2021北京花樣滑冰邀請賽」中,澳門花式溜冰隊取得3金4銀1銅的佳績。
由於澳門的訓練場地不足,大大限制了花樣滑冰的訓練人數。陳均輝表示,要入選澳門花式溜冰隊,須通過層層選拔。首先,要通過選拔進入青少年隊接受專業培訓,再於每年舉辦的「全澳花式溜冰比賽」中獲勝,才能符合要求成為澳門花式溜冰隊的正式隊員。目前,澳門花式溜冰隊共有21名隊員,年齡介乎8至23歲。
李麗萍補充,花樣滑冰對於運動員的要求極高,須具備良好的肢體協調能力、柔韌度,還要講求速度和爆發力;若小孩從小開始訓練,有助提高心肺功能和身體協調能力。
由於花樣滑冰的滑行速度快、跳躍難度高,許多家長都會對安全問題有所顧慮,李麗萍表示,花樣滑冰的第一堂課,就是教會學員如何保護自己;難度較高的動作會先在地面學習,待熟練以後才會到冰場上訓練。因此,訓練期間甚少發生意外。
澳門花式溜冰隊每周訓練4天,每次訓練2小時。由於大部份隊員仍在求學階段,要同時兼顧訓練與學業,須份外努力。李麗萍說:「隊員的學業成績都較為理想,過去亦有不少隊員,因為花樣滑冰成為加分項,獲保送至心儀的高校。」
除了運動員的努力,家長的支持同樣重要。運動員的服裝、裝備等費用不菲,每次訓練和外出比賽,家長都會盡力照顧好孩子。「如沒有家長支持,澳門花式溜冰隊亦難以有如今的成績。」
在吉林長春出生和長大的李麗萍,7歲開始進入體校進行冰上運動訓練。1986年,李麗萍放下運動員的身份,成為全職教練。1997年,澳門冰雪運動正處於基礎起步階段,由於缺乏師資,李麗萍由上級委派來到澳門任教,一待就是25年。在她的指導下,澳門花式溜冰隊伍漸漸壯大起來,近年更取得不俗成績,是澳門冰雪運動從「0」到「1」的見證人。
短片
花樣滑冰 澳青急起直追
學員分享
何智軒:
運動精神戰勝病魔
現年22歲,就讀於澳門旅遊學院大二的何智軒,是澳門花式溜冰隊的「老將」。
他9歲開始學習滑冰,11歲時在聖誕節活動中表演,被教練李麗萍相中,開始走上花樣滑冰之路。何智軒聰明,勤奮,學習花滑進步很快,經常出外比賽,屢獲金牌;16歲時,就成為第13屆全國冬運會澳門代表隊唯一的參賽選手。可惜的是,在他邁向運動生涯高峰時,因患上急性白血病,不得不停止訓練和學業。
在病榻上,何智軒念念不忘全國冬運比賽,做夢也記掛着花滑,夢境裡的賽事中,他完美地完成所有動作。
「跌倒不要緊,爬起來,再向難度挑戰!」教練的鼓勵一直在耳邊迴響。何智軒下定決心:「我一定要重返冰場!」他配合醫護的治療,勇敢面對種種治療帶來的不適,樂觀面對這場從未遇到過的挑戰。他用了足足兩年時間,終於戰勝病魔。
病癒後,熱愛花樣滑冰的他,一面繼續學業,同時重新穿上冰鞋展開訓練。
現時的何智軒,還擔任溜冰場的教練員,主要教導小朋友溜冰。他說:「我希望澳門可以培養出更高水平的花樣滑冰運動員,現在跟我學習的小朋友,將來可以繼續溜冰,一代傳一代,為澳門花樣滑冰運動作出貢獻,有朝一日冬奧的賽場上能有澳門運動員的身影。」
甘子臻:
獲保送心儀大學續花滑
「場上是隊友,台下是表兄弟。」甘子臻現時就讀高三,是何智軒的表弟。甘子臻7歲便加入澳門青少年隊進行花樣滑冰訓練,11歲成為澳門隊隊員。他曾因技術遇到瓶頸,暫停花滑訓練兩年,期間曾嘗試接觸不同運動,最終還是回到冰場。「在報章上見到昔日隊友都有好成績,於是決心重回冰場。」
去年12月,甘子臻透過「中國內地普通高校聯合招收澳門保送生」計劃,獲保送至北京體育大學就讀體育教育專業。選擇高校時,繼續花樣滑冰是其中一個考慮重點,擁有溜冰場的北京體育大學,正好符合他的要求。甘子臻稱,現在的心願,是希望在9月前在澳門考獲ISI八級。至於大學畢業後的去向,他目前最想的,便是回澳門擔任溜冰教練,培養新一代的溜冰好手。
黃冬攸:
挫折讓我更有力量
另一位澳門花式溜冰隊隊員黃冬攸,9歲開始學習花樣滑冰,已有6年功力。即使長時間訓練,她亦沒耽誤學習,成績在班上名列前茅。她說:「晚上要到溜冰場訓練,在課堂上就更認真聽課,好好分配時間做功課。」
對於花樣滑冰選手來說,在發育時期,身高和體重的增長變化,會影響跳躍重心的改變,令運動員難以在短時間內適應。正處於「發育關口」的黃冬攸,由於不容易適應重心變化,經常在訓練中受傷。她說:「有時會感到挫敗,明明以前能夠完成的動作,現在卻做得不好,甚至因勉強而導致跌傷骨折。」在休養時期,黃冬攸並沒有因此意志消沉,反而透過意象訓練,在腦海中一次又一次地演示動作,尋找在冰上訓練的感覺。「要克服這個難關,便要慢慢調整心態,不能操之過急。」
面向未來,黃冬攸給自己訂下目標:「我希望在女子花樣滑冰的短暫花期中,繼續兼顧學業和訓練,完成花式八級的考核。」
延伸閱讀
花樣滑冰小知識
花樣滑冰在1908年首次亮相於倫敦夏季奧運會上,之後於1920年安特衛普奧運會再次登場。在1924年法國夏慕尼冬奧後,正式成為冬奧常設項目。
花樣滑冰項目分為兩類:個人及雙人花樣滑冰會先進行短節目,再比自由滑,總分最高者勝;冰上舞蹈也分為兩部份,分別是韻律舞及自由舞,各有指定動作。至於團體賽則以綜合4項的成績計算。
場地
花樣滑冰比賽場地長60米(不得少於52米),寬30米(不少於26米)。室內冰場的室温應保持在15度以下,冰面温度應調節在零下5至6度,冰的厚度不少於3至5厘米。
服裝
在花樣滑冰比賽中,男子會穿緊身連衣褲,女子多穿緊身連衣短裙,男子一般穿黑色冰鞋,女子一般穿白色冰鞋。
溜冰鞋
花樣滑冰鞋與普通溜冰鞋的區別在於冰刀。花樣滑冰鞋的冰刀前端有刀齒,刀齒主要用於跳躍,不應用在滑行和旋轉中。
文:關楚嬋 圖:故渺、陳偉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