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專題特寫

北京冬奧 澳青獻力 不一樣的參與 同揚奧運精神

澳門雜誌
146期
  • 葉先生(上圖左)分享了許多做志願者的經歷,他對志願服務的熱忱與付出,讓我十分敬佩。 —— 秦穎冬

  • 畢業後,我希望能為澳門體育發展作出貢獻,並借助大灣區建設之力,以2025年全運會為目標,為澳門體育界創造更多可能性。 —— 陳聰航

  • 左起:陳聰航與開幕式主火炬手北歐兩項運動員趙嘉文、越野滑雪運動員迪妮格爾.衣拉木江合影。

  • 陳聰航與總導演張藝謀合影

  • 陳佳慶(後排右二)在北京大學讀書時,積極投入校園生活。

  • 秦穎冬(後排右二)於三里屯擔任城市志願者

  • 我希望憑着在動畫行業的經驗,發揮自己的獨特優勢,未來在大灣區做出成績! —— 陳佳慶

  • 秦穎冬表示,每日看到群衆寫下的祝福語,都令她充滿樂趣。

  • 能夠以自己的方式,為北京冬奧助力,這將會是一段畢生難忘的回憶。 —— 陳善恆

  • 陳善恆介紹,語言服務志願者需要為不同領域的志願者提供簡單的翻譯服務。

  • 能以澳門青年的身份參與北京冬奧,我感到非常自豪。 —— 劉秋琪

  • 劉秋琪表示,奧林匹克大家庭核心成員均大方友善,為她帶來難忘的體驗。

未能播放Youtube視頻
畢業後,我希望能為澳門體育發展作出貢獻,並借助大灣區建設之力,以2025年全運會為目標,為澳門體育界創造更多可能性。      —— 陳聰航
畢業後,我希望能為澳門體育發展作出貢獻,並借助大灣區建設之力,以2025年全運會為目標,為澳門體育界創造更多可能性。 —— 陳聰航

第24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下簡稱「北京冬奧」),已於2月20日在北京圓滿閉幕。今屆賽事,中國體育代表團獲得了9金4銀2銅的優異成績,金牌數和獎牌數均創歷史最高,令人鼓舞。

運動健兒在場上爭取好成績,一圓奧運夢的故事,固然值得傳頌,但能踏上賽場的人始終有限。在北京冬奧舞台上,有一班來自澳門的志願者,他們在不同的崗位上,實踐夢想,體現奧林匹克體育精神。這班幕後功臣,盡心盡力服務大眾,向世人展現出國家的良好形象,贏得世界各國尊重。

 

發揮科技與人才力量

——中國北歐兩項國家集訓隊體能教練陳聰航

早於1924年,歐洲已開始舉行北歐兩項比賽,而中國則遲於2018年才開始組織隊伍集訓及到外國參加賽事,如今仍處於萌芽階段。今屆北京冬奧,運動員趙嘉文成為中國首位獲得北歐兩項冬奧參賽資格的選手,而其背後支持他的國家集訓隊教練之中,有一位來自澳門,他是清華大學體育學在讀博士生陳聰航。

於2021年8月加入中國北歐兩項國家隊擔任體能教練的陳聰航,主要工作是協助運動員完成體能訓練和再生恢復。他介紹,隨着現代競技體育的不斷發展,教練的工作已經發展成分工精細的團隊工作,共同為運動員提供技術支援及訓練指導。「我的工作是借助科技,將運動訓練中可實踐的項目量化成資料。而我的博士畢業論文題目正是『中國北歐兩項隊備戰2022北京冬奧會周期訓練特徵研究』,希望對我國北歐兩項及其兩個子項目跳台滑雪和越野滑雪的協同發展有點幫助。」

要瞭解陳聰航的研究課題如何在體能訓練中發揮作用,便先要介紹北歐兩項的規則。陳聰航介紹,北歐兩項由跳台滑雪和越野滑雪兩個子項目組成,運動員要先比賽跳台滑雪,按成績排出名次,決定運動員在越野滑雪中的出發次序,最早到達終點的就是優勝者。「在跳台的過程中,運動員的速度能達到每小時100公里,上下落差可達100多米。致勝的關鍵,在於運動員能否掌握好各種身體平衡,當中還包括技巧與體能、爆發力與耐力等多種複雜因素。只要一個微細的失誤,都會影響成績,甚至對身體造成損傷。」

左起:陳聰航與開幕式主火炬手北歐兩項運動員趙嘉文、越野滑雪運動員迪妮格爾.衣拉木江合影。
左起:陳聰航與開幕式主火炬手北歐兩項運動員趙嘉文、越野滑雪運動員迪妮格爾.衣拉木江合影。

為了協助運動員在跳台滑雪中跳得更遠,以及保持優美姿勢,爭取更高分數,國家集訓隊的教練,會在運動員使用的器材上安裝感測器,再根據運動員在訓練時做出的幅度和速度製成數據分析。「體能教練會利用冠軍模型資料,與運動員的數據進行對比,再根據運動員的實際情況制訂私人訓練方案,進一步提升運動員的各項表現和成績。」

為給運動員制訂更加科學的訓練方案、提高技戰術水平,陳聰航無懼極寒天氣,日夜於訓練場陪伴運動員訓練,得出數百份科研分析報告,不放過每一個動作細節,冀助運動員衝破每項挑戰與難關。其付出和努力,得到國家體育總局的表揚信,肯定了他日以繼夜的探索與鑽研。他說:「更多的挑戰,來自如何使用科學助力冬奧運動員。因為服務的對象是以『人』為主體,冷冰冰的機器,如何能真正幫助到運動員提高運動表現,這就是執教的藝術、就是我們常說的『運動訓練一半靠專業,一半靠藝術』。」

陳聰航很開心能夠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幫助運動員提升表現。「運動訓練是我的專業,亦是我渴望的終身事業。畢業後,希望能為澳門體育發展作出貢獻,並借助大灣區建設之力,以2025年全運會為目標,為澳門體育界創造更多可能性。」

陳聰航與總導演張藝謀合影
陳聰航與總導演張藝謀合影

 

不斷完善創造奇蹟

——北京冬奧宣傳動畫製作  陳佳慶

畢業於北京大學元培學院政治、經濟、哲學專業的陳佳慶,沒有像許多畢業生那樣回澳門就業,而是選擇和朋友一起在北京創業,成立動畫公司。可是,初成立公司時,正值全球爆發新冠肺炎疫情,很多事業都受到巨大影響。在沒有工作的日子,陳佳慶為了彌補自身對動畫行業的認識不足,積極學習相關知識,並與團隊嘗試製作不同動畫,累積作品對外展示,最終成就了今次參與北京冬奧宣傳動畫片製作的機會。

陳佳慶(後排右二)在北京大學讀書時,積極投入校園生活。
陳佳慶(後排右二)在北京大學讀書時,積極投入校園生活。

陳佳慶擔任製片的60秒北京冬奧宣傳動畫,在北京衛視、抖音等多個平台播放。「抖音邀請了5位著名冬奧運動員,讓我們用動畫的方式展現於宣傳片當中,並以『冠軍天團,就在抖音』為主題,把運動員不畏艱險,克服困難的精神表達出來。」

對於投身動畫行業不久的陳佳慶來說,能參與北京冬奧這樣的世界級盛事,除了感到幸運,亦有一定的壓力。由於從前期構思到製作完成發佈,只有約兩個月的時間,當中有一個多月是用來打磨創意、人物設定等,真正製作動畫的時間不足一個月,製作時間非常緊迫。

這是陳佳慶與抖音第二次合作,第一次合作是2021年的夏季奧運會。「當時我們正與別的實拍團隊合作,創作了一條實拍與動畫結合的夏季奧運會宣傳片。對我們來說,與大企業合作,能夠不斷完善自己的製作與工作流程,尤其這些商業項目的製作時間往往很趕,正好推動我們進行優化。另一方面,與大企業合作是自身宣傳的好機會,所以我們都是竭盡所能,讓作品力臻完美。」

我希望憑着在動畫行業的經驗,發揮自己的獨特優勢,未來在大灣區做出成績!       —— 陳佳慶
我希望憑着在動畫行業的經驗,發揮自己的獨特優勢,未來在大灣區做出成績! —— 陳佳慶

今屆北京冬奧,滑雪好手谷愛凌為中國奪得2金1銀的佳績,令人留下深刻印象。在60秒宣傳動畫片段中,谷愛凌飛越懸崖峭壁的一段,同樣令人眼前一亮,陳佳慶說:「我很喜歡這段所表達的含義――人們的支持與萬眾一心,往往能創造奇蹟。另一方面,我從谷愛凌奪冠後的報道得知,她在賽前決定放棄一個難度較低、較為穩妥的動作,選擇做一個難度更高、風險更大的1620動作,並奪得冠軍。我當刻覺得非常勵志,她就像從動畫裡走出來的人一樣,穿越艱險!」

今次與北京冬奧、抖音合作,讓陳佳慶積累了更多的項目經驗,加深了他對行業的瞭解和觀察。他正計劃今年往橫琴發展,在新的領域開始創業。「未來,文娛事業的發展將會繼續蓬勃,機會也會越來越多。選擇到橫琴發展,是因為看到粵港澳大灣區對澳門青年文創政策的扶持優勢。」陳佳慶期望,可以憑藉自己在動畫行業的經驗,發揮獨特優勢,在大灣區做出成績!

 

短片

冠軍天團,就在抖音

https://v.douyin.com/LENoxas

 

敬佩前輩的無私奉獻

——城市志願者秦穎冬

就讀於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專業的秦穎冬,一直都有參與志願者的工作,在進入大學時,第一個加入的社團就是青年志願者協會。在北京冬奧舉行期間,她於三里屯擔任城市志願者,工作包括呼籲大眾為冬奧和殘奧寫下祝福語,與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打卡合照等。志願者的工作要接觸很多人,她並未感到壓力,反而覺得非常有趣。「大家在簽名布上寫上『千奇百怪』的祝福語,每天上崗的過程都能收穫樂趣。」

秦穎冬(後排右二)於三里屯擔任城市志願者
秦穎冬(後排右二)於三里屯擔任城市志願者

北京冬奧城市志願者分佈於北京市不同地點,早在冬奧開幕前已投入工作。志願者除了大學生,還有不同行業的人士和老前輩,秦穎冬工作的地方就有一位82歲的志願者葉先生。她說:「由於我們是在室外工作,經常會遇到大風把桌椅吹倒、物資吹走的情況,伯伯擔心我們女生受傷,特別照顧我們。他那份關心,讓我很感動。」   

秦穎冬留意到葉先生帶着人工耳蝸,其後知道他曾在西藏做了30年鄉村醫生,因為高寒,把耳朵神經凍壞了。「他還擔任過2008北京奧運會的志願者,在工作期間跟大家分享了許多過往經歷。他對志願服務的熱忱與付出,讓人十分敬佩。」

葉先生(上圖左)分享了許多做志願者的經歷,他對志願服務的熱忱與付出,讓我十分敬佩。       —— 秦穎冬
葉先生(上圖左)分享了許多做志願者的經歷,他對志願服務的熱忱與付出,讓我十分敬佩。 —— 秦穎冬

除了擔任城市志願者,秦穎冬還有另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協助澳門志願者接受不同傳媒採訪。像今次《澳門》雜誌有關北京冬奧志願者的採訪,便是通過秦穎冬在北京的聯繫促成。「我的具體工作,是整理好所有澳門志願者的基本資料,再按傳媒的採訪要求進行配對、協助遞交採訪邀請單,以及把採訪問題送交奧組委跟進。」由於記者的採訪時間有限,為使過程更順利,她會就一些基礎問題(如入選經過、感受、培訓內容等),預先向志願者提問,整理好資料後發給記者作準備,以助後續的深入採訪。

澳門正朝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方向發展,需要一個向外界宣傳展示的窗口,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則是澳門未來發展的加速器。秦穎冬說,會以澳門作為未來工作的首選地,以所學專業為澳門的未來發展出力。關於今次擔任志願者的經歷,她已經「鎖在記憶箱中」,用作下學期體育傳播與新聞報道課的素材。「這次活動激發了我對體育新聞的興趣,未來希望投身體育新聞行業。」

秦穎冬表示,每日看到群衆寫下的祝福語,都令她充滿樂趣。
秦穎冬表示,每日看到群衆寫下的祝福語,都令她充滿樂趣。

 

為外賓建溝通橋樑

——主媒體中心語言服務志願者陳善恆

北京冬奧主媒體中心,每日為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運動員及相關人士提供服務。就讀於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專業的大四學生陳善恆,在此擔任語言服務志願者。

語言服務志願者最重要的工作,是幫助外賓解決問題,有時還要擔當即時翻譯,讓外賓與負責交通、住宿、技術和綜合領域的志願者能夠溝通無阻。陳善恆說:「初投入工作時,難免有些生疏,尤其是涉及運動的專業術語和知識時,會感到吃力。隨着時間推進,我逐漸掌握回答問題的技巧,對某些領域的問題也熟悉起來。」事前,她們除了接受一般志願者的培訓外,學校還特別組織了數次線下講座、請來翻譯老師進行線上英語課和翻譯課,令她獲益良多。

能夠成為北京冬奧的志願者,須通過重重培訓與評核。陳善恆說,今次能為國貢獻,是畢生難忘的回憶。「由於主媒體中心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傳媒,因此,我特別希望可以盡自己的能力,展現出中國青年的良好精神面貌和素質。在這裡,我還認識了很多優秀的朋友,他們分別在各個崗位,用不同的形式為北京冬奧加油。」

能夠以自己的方式,為北京冬奧助力,這將會是一段畢生難忘的回憶。         —— 陳善恆
能夠以自己的方式,為北京冬奧助力,這將會是一段畢生難忘的回憶。 —— 陳善恆

在澳門成長的陳善恆,原本對冰雪運動的認識不深,但當投入北京冬奧志願者的工作後,便被來自四方八面的熱情打動,還常常和同學觀賞比賽直播。最令她難以忘懷的,是親眼目睹開幕式。「這是我第一次參與此類大型盛會,現場的舞蹈和裝飾設施都很動人。現場觀眾十分熱情,尤其是運動員進場的時候,所有人都在歡呼和鼓掌,場面震撼。」

興奮時刻又何止一個!中國隊在首都體育館憑短道速滑項目混合團體接力,為國家奪得今屆冬奧首面金牌時,陳善恆和許多人聚在場館的大熒幕前為中國隊打氣。「當中國隊最後一名選手衝線時,全場人都在鼓掌和歡呼,那一刻令我感到很激動和自豪。」她說,有幸親臨中國隊首金的頒獎儀式,已圓了她一睹中國健兒風采的夢。

再精彩的盛會,也有落幕的一天。回望今次擔任志願者的經歷,陳善恆認為,除提升了她的溝通技巧和團隊合作能力,還增加了參加大型活動的經驗,開闊眼界。她希望日後能朝策劃活動方面繼續深造和發展,「我相信,今次的經歷必將成為我日後的指路燈。」

陳善恆介紹,語言服務志願者需要為不同領域的志願者提供簡單的翻譯服務。
陳善恆介紹,語言服務志願者需要為不同領域的志願者提供簡單的翻譯服務。

 

工作具成就及滿足感

——奧林匹克大家庭助理劉秋琪

現於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攻讀應用心理學專業碩士課程的劉秋琪,被安排擔任奧林匹克大家庭助理的工作,「一對一」接待國際奧委會成員,擔任其個人秘書。「臨近北京冬奧,我有點緊張和擔心,因為我不僅展現自己,還代表着整個北京冬奧志願者團隊,直接體現出北京冬奧的服務水平和國家形象。」

為了讓來賓有一個深刻難忘的冬奧體驗,劉秋琪除事前接受了一系列的培訓及實地瞭解環境,還提前搜集和整理來賓的背景資料,以及熟悉北京冬奧比賽項目、場館和交通等資訊。

到了正式投入工作,劉秋琪每日協助來賓計劃和管理日程、一同訪問場館。她說:「賽事舉行期間,來賓要穿梭於不同賽場,日程常有變動,我要時刻留意最新情況,做好相應規劃和協調,保障來賓順利出行。這都考驗我的隨機應變能力和溝通協調能力。雖然開始時有點緊張,最後還是順利完成任務。」

回顧與奧林匹克大家庭核心成員的相處,劉秋琪感覺所有成員都大方友善。在北京冬奧開幕前,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到過辦公室參觀交流,他待人真誠親和,沒有高高在上的姿態,還鼓勵大家在志願工作中發揮熱情好客之道,讓「更團結」的奧運精神發揚光大。「國際奧委會北京2022年冬奧會協調委員會主席小薩馬蘭奇,也讚揚了志願者的工作呢!」

能以澳門青年的身份參與北京冬奧,我感到非常自豪。         —— 劉秋琪
能以澳門青年的身份參與北京冬奧,我感到非常自豪。 —— 劉秋琪

有份為北京冬奧作出貢獻,劉秋琪感到榮幸。「我很珍惜這次擔任志願者的機會,雖然在工作過程中不能近距離觀賽,但沒有感到遺憾和可惜,反而整個經歷帶給我豐富的成就感和滿足感。我相信志願者服務不僅是一項活動,而是一種生活態度和行為。」

適逢這次北京冬奧碰上農曆新年,劉秋琪度過一個不一樣的春節。「我負責接待的來賓正好於大年初一早上乘坐飛機抵達北京。當天凌晨3點多,我便起床前往機場,在等候室迎來了農曆新年的第一道曙光。當我迎接到來賓時,除了向她們送上新年祝福,亦介紹了中國新年的文化。」雖然志願者的工作十分緊湊忙碌,但北京冬奧組委和大學都為一班志願者舉辦了慶祝春節的活動。

劉秋琪表示,這次寶貴的經歷,擴展了她的國際視野,還加深了國際禮賓的知識和技巧,培養出關心社會、國家和國際事務的精神。跟來賓的交談中,她發現大家都很關心疫情後的大眾心理健康問題。「畢業後,我希望可以回澳門發展心理專業的工作,為疫情後的社會提供支援,同時鼓勵更多心理專業人才回澳門發展,提升大眾心理健康和完善心理健康服務。」

劉秋琪表示,奧林匹克大家庭核心成員均大方友善,為她帶來難忘的體驗。
劉秋琪表示,奧林匹克大家庭核心成員均大方友善,為她帶來難忘的體驗。

 

文:司徒若哲  圖:受訪者

 


訂閱新聞局Telegram政府新聞頻道:https://t.me/macaogcs,即時接收最新消息。
訂閱頻道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Facebook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Facebook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官方微信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官方微信
微信訂閱號:澳門政府資訊 澳門政府資訊
微信訂閱號:澳門特區發佈 澳門特區發佈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政府新聞頻道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政府新聞頻道
已複製連結
跳到頁面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