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1月22日,澳門出現首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個案後,特區政府在行政長官賀一誠的領導下,立刻成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由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擔任副主席,協調各相關部門共同協作,並在內地權威專家的指導下,透過入境健康檢查,及時追踪並隔離高風險人士和密切接觸者,妥善治療確診患者,適時減少社區及經濟活動,及時發佈準確訊息等多方面的措施,盡最大努力保障公共衛生、公共安全和全澳市民健康,在第一階段取得理想的成效,由2月4日確診第十宗病例後,連續40日沒有出現新增確診病例。
3月11日,世界衛生組織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定性為全球大流行,表明此傳染病已在多個國家和地區爆發,3月15日,一名在澳工作的空中服務員自葡萄牙返澳後確診,打破連續40天無新增確診病例紀錄。隨後一段日子,輸入個案不斷增加,至今已累計有45例確診個案(截至4月9日)。為應對疫情發展,特區政府適時調整各項防疫措施,呼籲市民配合政府工作,讓全社會齊心抗疫,同時逐步開展在經濟、民生方面的扶助措施,將疫情影響降至最低。
迅速回應澳珠聯防抗疫
為控制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1月中旬,行政長官賀一誠先後批示設立應對不明原因肺炎跨部門工作小組和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負責全面規劃、指導和協調各公共及私人實體關於預防、控制和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工作。
第一輪疫情期間,患者以來自或曾到過武漢和湖北省的人士較多,武漢是全國交通重鎮之一,澳門和珠海都有航班往返武漢,而澳門特區和珠海市之間的拱北口岸是全國人口流動最頻繁的口岸,2019年的客流量超過1.7億人次。為嚴控社區感染的風險,澳珠雙方成立珠澳聯防聯控工作組,澳方由保安司司長黃少澤擔任組長,成員包括來自警察總局、衛生局、治安警察局、勞工事務局及旅遊局等部門的代表,珠方由珠海市委副書記趙建國擔任組長。工作組實施通報制度,分享最新疫情訊息,同時為雙方境內居民提供檢測、隔離和治療,合力防疫抗疫。
2月17日,行政長官作出第40/2020號行政長官批示,其中一項內容是規定自2020年2月20日零時零分起,所有擬進入澳門特別行政區且在入境前14天內曾經到過中國內地的外地僱員身份認別證持有者,須在衛生當局指定位於珠海市的地點進行醫學觀察14天,並取得珠海市衛生部門發出無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醫生證明書後方可入境澳門。為此,澳門特區立即成立專項工作組,與珠海方面加強溝通,商討合作方向及細節,落實行政長官批示的內容。珠澳兩地經過多次溝通和會議,落實了澳門外地僱員在珠海的指定醫學觀察地點及特定醫學檢查部門進行醫學觀察的措施。2月20日,陸續有澳門外地僱員入住珠海市指定的酒店進行為期14天的醫學觀察,並接受醫療機構的身體檢測。
3月26日晚上9時,廣東省公佈新入境防疫措施,並於27日上午6時起生效。特區政府對此非常重視,行政長官第一時間與廣東省領導溝通,並隨即舉行會議,釐清有關細節問題。經磋商,廣東省政府同意推出相應的補充措施,珠澳聯防聯控澳方工作組亦發出公告,對14日內無外國和香港、台灣地區旅居史,無發熱、乏力、乾咳、咽痛等症狀,為保障港澳正常生產生活的特定人員,暫不實施集中醫學觀察,但全部須實行核酸檢測,符合豁免條件的人士可到各口岸的內地海關櫃台辦理申請,並可即場獲得審批結果回覆。同時,申請人士須簽署承諾書,內容不能有虛假,否則要承擔內地相關法律責任。
爭取主動迎戰第二輪疫情
經過特區政府與市民的共同配合與努力,澳門第一輪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首10名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已全數治癒出院。面對疫症於全球爆發,特區政府積極開展第二輪防阻境外輸入疫症工作。此外,為協助滯留湖北省澳門居民,特區政府採取以包機接載返澳方案,並在中央政府及湖北省相關部門協助下,於3月7日從武漢機場接回第一批共57名澳門居民回澳。
踏入3月,國內疫情基本受控,3月18日,國家衛健委公佈,武漢所在的湖北省當天沒有新增確診病例,是疫情爆發以來,武漢首次「零確診」,但同一時間,亞洲、歐洲和美洲確診的病患逐漸增加。
3月13日 高等教育局表示,鑑於新冠肺炎在全球蔓延,尤其在歐洲等地逐漸擴散,考慮到在各地就讀的澳門大專學生有3,000多人,特區政府呼籲在海外就讀的澳門大專學生盡快回澳,以免當地疫情爆發,出現交通封鎖後更難離開。同時,衛生局為學生制訂留在當地的指引及乘坐航班指引,並透過高教局以電郵發給所有在海外就讀的澳門大專學生及相關的學生社團。
3月15日,一名在澳工作的空中服務員自葡萄牙返澳後確診,加上疫情在全球持續蔓延,翌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副主席、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表示,特區政府的防疫政策轉為防範國外輸入,為保障市民的生命安全,決定根據第2/2004號法律《傳染病防治法》第14條的規定,自2020年3月17日零時起,要求所有在入境前14天內曾到過中國以外國家或地區的人士,入境後須按照衛生局的要求,在指定地點接受14天的醫學觀察。
3月23日,香港宣佈過去14日曾到歐洲神根地區(26個國家)抵港人士,包括澳門居民都需要接受14天的醫學檢疫措施。為此,政府決定派車前往香港機場接載澳門居民和學生回澳,並透過治安警察局與香港出入境事務處商討具體的執行方案。準備經香港回澳的居民和學生可憑目的地為香港國際機場,完整的航班資料及證件資料透過旅遊危機處理辦公室熱線28333000或高等教育局網站登記,再由澳門特區政府安排前往香港接載。
現時,全球大流行的新冠肺炎疫情仍然嚴峻,受疫情影響的國家和地區已超過200個。至截稿日,澳門新增的35例確診患者均為境外輸入,但仍存在社區傳播風險。特區政府為穩定新一階段的疫情,開展各項防疫新措施,同時呼籲市民切勿放鬆警惕,要配合政府防疫工作,以期降低社區爆發的風險。
保就業 穩經濟 顧民生
因應疫情對澳門各行業及市民造成的經濟影響,特區政府推出一系列紓困措施,除了提前於4月發放現金分享款項,還包括減免稅費、支持信貸、鼓勵消費等,涉及金額將近400億元(澳門元,下同)。特區政府透過澳門基金會,設立一項規模為100億元的抗疫援助專項基金,對受疫情影響而在生活或經營上有困難的澳門居民和企業商戶提供援助,以及對防疫抗疫工作給予財政上更有力、更快捷的支持,務求做到急市民所急,穩定澳門經濟,保障民生就業。
4月8日,特區政府再公佈第二輪疫情經援措施,透過百億抗疫援助專項基金,擴大對居民、僱員及企業的援助,作為首輪經援措施的補充及深化,盡快及用最大努力紓解民困,增強社會的信心、團結和穩定。
第二輪經援措施包括:直接向合資格的本地僱員予以款項援助,具體以2019年澳門居民每月工作收入中位數(20,000元)的25%作為計算基礎,一次性發放3期;針對自由職業者給予一次性款項援助,並可就銀行貸款提供利息補貼;根據企業的運作規模,給予援助款項作支持;「帶津培訓」的涵蓋面,亦會由本地失業人士擴大至本地在職人士;於今年8至12月向全澳居民增發多一次消費補貼(5,000元),連同第一期共發放8,000元。
精準發佈加強官民溝通
抗疫工作的成功,除了各部門通力合作,貫徹落實特區政府制訂的措施外,更有賴居民的配合。要政策措施成功「落地」,適時準確的訊息是重要的一環。在今次疫情中,特區政府採取了多渠道的整合傳播方式,因應市民使用媒體的不同習慣,以精準傳播方式,透過線上線下的不同平台,把疫情資訊的傳播範圍達至最大化。除了透過新聞媒體的發佈外,政府亦善用各個權威發佈平台,包括政府網站、Facebook官方專頁、政府微信公眾號、政府部門手機APP、Telegram官方頻道、Instagram官方帳號、社區大喇叭/社區廣播、宣傳車廣播、電子廣告板及海報等途徑,把疫情資訊及時傳達予公眾,加強施政透明度。其中Telegram及Instagram帳號,更是新聞局因應年輕受眾的需要而首度開設的。
由澳門一月份出現首宗確診個案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每日定時舉行新聞發佈會,向傳媒公佈最新情況,以及回答由傳媒提出公眾關心的問題。記者會亦會透過電視及網絡全程直播。隨着情況發展,應變協調中心於1月23日開設訊息發佈專頁(下稱專頁),綜合各部門發出的疫情相關訊息,透過互聯網統一發放,讓市民可以隨時隨地全面獲知疫情最新發展和政府採取的措施。
由普及到今天約20年之間,互聯網在技術和應用上不斷更新,隨着智能電話的普及,互聯網日益融合到日常生活,也改變了人們接收訊息的習慣。負責整合和協調專頁的新聞局,近年不斷努力研究新媒體的應用,並優化資訊發佈系統,令資訊能在短時間可以發佈至各個不同平台,傳播更快更廣。疫情期間,新聞局一方面協助各部門快速發放新聞稿,同時,在應變協調中心發佈訊息的基礎上,因應訊息的內容和資訊量,分別製作快訊、圖文包、影片等等上載到互聯網,以簡明生動方式,令市民大眾可以在短時間內準確瞭解防疫資訊的核心訊息,並協助資訊的社區傳播。
截至4月10日,透過專頁發佈有關疫情的新聞、快訊、圖文包等訊息超過2,400條,另外還有各種抗疫相關的宣傳和衛生教育短片;保障口罩供應澳門居民計劃的即時統計亦上載到專頁上,方便居民規劃購買口罩的行程。與此同時,新聞局主動配合不同讀者群,透過手機應用程式、微信、Facebook和Telegram等社交媒體和即時通訊軟件,發出超過2,500則帖文,加上網上直播,精準推送訊息,期望達至滴水不漏的發佈效果,為公眾提供及時、準確、齊備而且深入的抗疫訊息。
至截稿時,澳門的防控疫情工作取得初步成效,未現社區爆發,但疫症仍在世界各地肆虐,抗疫尚未成功,全社會仍須努力。只要眾志成城,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定必戰勝疫情,重建熱鬧繁榮的澳門。
為讓讀者更深入瞭解澳門各界於抗擊疫情背後的故事,今期《澳門》雜誌訪問了醫護人員、消防、警察等前線工作者、駐澳中資企業、社會團體及藝術家,分享他們的心聲,亦藉此衷心感謝他們為澳門防控疫情所付出的辛勞。
抗疫專頁
網址:https://www.ssm.gov.mo/apps1/PreventCOVID-19/ch.aspx#clg17458
延伸閱讀
《澳門》雜誌134期〈上下一心 共同抗疫〉
文︰曾海英 圖︰新聞局